22.四季之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 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练习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季,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古今文人墨客都喜欢赞颂四季的美,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笔下的四季。(欣赏四季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四季之美》,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自由读她的简历,你知道了什么?清少纳言是日本散文的鼻祖,是一位造诣极高的作家。这样一位作家,她笔下的文字会有怎样独特之处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写字黎”是这节课需要会写的生字,它是形声字,小篆从“黍”,后来演变成“黎”。它的本意是粘在鞋子上的浆糊,借指众多、数目多。如黎民。后来引申指等到,接近。如“黎明。”黎明指(天快亮了)请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黎的右上半部分是撇、横折钩、撇,它的下半部分是竖钩、点、提、撇、点,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两个,在书写时注意坐姿和笔画的穿插谦让。
研读赏析,体会情感
春之美
自由朗读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这种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尽可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2.体会黎明色彩的动态美哪位同学愿意读?读的真好,你们听出来没有?“那一点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你还从哪里读出动态的变化?请同学们再读,看括号里可以填些什么呢?(泛、染、飘)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动词去掉呢?读一读,感受一下。为什么?(回答)
3.练习朗读背诵。
夏之美
自由朗读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夏天的夜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想一想文中有哪些画面
2.感受夏夜的美读着读着,我们就发现作者写了三种夜,哪三种?(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第一种夜,明亮的月夜体会“固然”的妙处第二种夜,漆黑漆黑的暗夜体会“也有”的妙处第三种夜:体会“即使......也有”的妙处,感受雨夜中点点萤火的独特之美。这几个词,虽然没有画面感,却一层比一层细腻的让画面清晰起来。
3.练习朗读背诵。
总结学习方法,自学秋之美和冬之美
总结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1、2段的?(指名回答)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想象画面,畅谈感受,体会画面中的动态之美,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季节之美。
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3-4段,利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畅谈感受、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笔下秋天和冬天的独特韵味。(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汇报,那个小组愿意交流?
交流“秋之美”夕阳下的点点归鸦和成群的大雁,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呢?(指读)当夕阳斜照的时候,点点归鸦,急急匆匆的归巢,成群的雁群比翼而飞,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带着自己的情感来读一读?是呀,作者赋予归鸦、雁群以人的情感,这又是多么动人而美好呀,谁再来读?借助画面练习背诵
交流“冬之美”在冬天的早晨,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清少纳言的感受呢?无论是落雪的早晨、还是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凛冽的清晨,若有熊熊燃烧的炭火,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闲逸、和谐)指导读出这种心情。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师:是呀,“四时景物皆成趣“在清少纳言的描绘中,我们通过体会到静中之动和动态的变化,感受到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四季之美》被不同的翻译成不同的版本,这是林文月翻译的版本,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比较两篇译文的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篇?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