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认识五个生字,指导书写“凛冽”二字,理解“翩翩起舞、心旷神怡”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学习夏夜之美,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4.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悟其它三个季节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指导学习夏夜中的月夜、暗夜、雨夜三种不同的夜晚,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教学难点:感受文本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而体会到景物的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能学会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表达出景物的美感。
【教学过程】
理清结构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四季之美》,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日本著名女作家的作品,清少纳言,学生读名,你们读得可不对,应该读清·少纳言。清是她的姓,少纳言只是她在日本皇宫中官职的名字,具体的姓名不可考。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她的散文——《四季之美》请四位同学起来读。四个段落有何发现?大家都找到了每段的第一句,赶紧动动笔画出来吧。
【设计意图】立足题目解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迎接春天的黎明——感受色彩美
师:咱们一起走进春天(出示第一段)生1读,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师: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有几种颜色?一个一个出示文字和图画(这是黎明泛着鱼肚般的白色天空,这就是被晕染上淡淡红色的天空,这是给云镀上红紫色的天空)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什么感觉?
师:用一个字来总结一下呢?——美用一个词语呢? 美不胜收 美轮美奂 美妙绝伦 怎一个美字了得师:把这种美读出来,谁来读?生2读(跟评价)【设计意图】透过文字看到画面,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
走进夏天的夜晚——初步体会静、动描写
师:春天的色彩很美丽,夏天的夜晚也很迷人。学生交流(1分钟)生1读 你觉得夏夜美在哪里?还有吗?
师预设:哦,你感受到了暗夜的美/哦,你体会到了雨夜的浪漫/哦,你喜欢明亮的月夜(相机点击课件)接下来,咱们一一品味1)生1读: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师:哪个词体现了月夜的美抓固然美 一定很美 理所当然的美是啊,月夜之美不必多说,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着重墨描写月夜,出示课件四个学生读古诗(带四句评价,一句一句推上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皎洁的明月高高的挂在天上,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思乡之情,多么深情的月夜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一轮明月从山间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多么空旷的月夜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侯,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作的盘子,多么有童趣的月夜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多么温暖的月夜呀)
师:是啊,月亮就这样静静的挂在天上,便带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作者正是通过这景物的静态描写体现了月夜的静态之美。(板书:静态之美)2)那暗夜美在哪里?(4分钟)生1读,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暗夜的美?一个翩翩飞舞让(让学生理解:蝴蝶飞舞的样子,形容优雅欢快的舞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师:是啊,一个动词带给我们丰富的画面感,谁能想象着画面读出暗夜的美?生2读总结:漆黑漆黑的暗夜之下,点点萤火显得格外耀眼,格外好看,那蒙蒙细雨的夜晚,又美在何处呢?3)雨夜(3分钟)生1读
师:着实迷人,哪里把你迷住了?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师:给我们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吧,学生交流。师:哦,你抓住了景物的动态描写,体会到了雨夜的美(动态描写 盖章)总结:你看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就让我们看到了灵动的画面之美,这就是动态描写,原来借助动词就能把景物的动态之美呈现出来(板书:动态之美)。
师:原来,在这短短的一段话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3中夜晚,分别是:月夜 、暗夜和雨夜。正因为有了景物的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这一段的文字才如此的灵动。(配乐指导朗读、背诵)3分钟生1读整段清少纳言是日本著名的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就如同诗一样,每一句话都是一句优美的诗歌,请你读出诗一般的美生2读夏这样美的文字,我们应该把它积累下来。(指导背诵)生3背诵
【设计意图】关注语文要素,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在教学中落实阅读要素。
自读感悟——品析动、静之美
师:孩子们秋、冬两个季节也很美,里面暗含着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之美,请同学们自读一读,画一画,一会儿交流。
秋天,交流,奥,你找到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咱们一起读读,交流交流,我改成这样行吗?出示: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大雁高飞,令人感动。师:老师把这一段的描写换成这一句行不行? 你觉得作者的描写美在哪里?恰当的修饰语(盖章)能让句子更生动具体
交流冬天。学生充分交流冬天那么冷却让人感受到美感,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冷——凛冽。“冫”的名称叫做“两点水”,其实,它并不是水,而是冰.“冫”在甲骨文中写作“仌”,即使发展到楷书,简写为“冫”凛冽二字均带有“冫,这是一种怎样的寒冷呢?(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相机指导“凛冽”二字的书写。(观察生字,指导写字)
【设计意图】在精读教学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自读感悟的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五、立足文本—结构—拓展练笔(共4分钟)纵观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每个季节围绕开头的第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了景物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真的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谁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个景致?小练笔:观察画面,把景物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写出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