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7 22:59:53

文档简介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的第一节,共包括三部分教学内容:“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和“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浙图版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最后一章,也是前面四章知识的延伸和归结。而前面前四章的专题知识,则是学习本章内容必不可少的前提。前四章内容对于揭示我国地方文化的行程、发展和分布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设计旅游方案的能力,也起着重要的铺垫和促进作用。
(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二)教材处理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自然、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
本节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传统地域文化包括许多方面,教科书选取了民居、服饰、饮食三种,因为它们既可以代表地方文化的特色,又能给学生直观感受,同时还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必全面、系统介绍,可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给学生介绍,大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并让学生通过读图来提高分析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变“知识走向学生”为“学生走向知识”,营造出和谐、高效、有吸引力且有地理特色的课堂。
【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可以进行方法的提升和总结。
七年级的学生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课堂参与度高,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能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但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2、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饮食特色。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教学方式】
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讨论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读图思考法
学法:观察发现法、比较概括法、归纳法、分析综合法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自然环节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文化归属感。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时事政治导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通过时政内容,项学生传递文化的重要性,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让学生更快更高效的融入课堂。
环节一:走访地方,感受文化 例举习近平调研的四个地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湖南省。例举典型的地方文化特色。 以图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不同的地方文化,给学生一个直接明了的区域认知。
环节二:探根溯源,追寻文化 一:民居1.以河北省四合院和湖南省吊脚楼为例,对比南北方建筑在外形上的差异,并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2.例举其他典型区域的民居特色,并分析形成原因。二:饮食1.以北方地区的窝窝头、南方地区的米饭和西北地区的牛羊肉为例,对比我国典型地区的饮食文化差异。2.以浙菜“龙井虾仁”为例,进行地方饮食文化的合作探究。三:服饰以青藏地区的藏袍为例,探究藏民在同一天藏袍不同穿着方式及其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形成典型区域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因,课堂种落实自然环境影响地方文化的知识重点。
环节三:弘扬精神,传承文化 学生自我表述:1.你去过哪些地方?2.有什么地方文化让你印象深刻?3.尝试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进行解释。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自主分析接触的地方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有困难,可由采用同伴互助、教师帮助的形式。如果形成本课难题,可留作课后探究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形成知识迁移。将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解释生活现象中来。
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并进行课堂拓展与提升。 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念。学生能形成中华文化自信。
【板书设计】
气候 影响 民居
地形 饮食
水文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地方文化 服饰
生物 风俗
土壤 尊重自然 崇尚自然 .......
人地协调(共16张PPT)
明天,我们将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
——5月14日,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宴会上致辞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走访地方 感受文化
石家庄
拉萨
长沙
呼和浩特
河北坐炕头
内蒙共祈福
青藏一家亲
湖南摘柚子
四地的地方文化是否相同?
从自然环境角度看,地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
水文
生物
地形
屋顶
门窗
建筑材料
屋基
墙壁
探根溯源 追寻文化
民居
河北四合院
湘西吊脚楼
北方 南方
屋顶
建筑材料
门窗
屋基
墙壁
坡小、平顶
坡度大
砖瓦土石
竹子木材茅草
阳面较大
阳面窗较小,甚至不开窗
屋基紧贴地面
房屋架空
厚实
较薄
差别的原因
屋顶
建筑材料
门窗
结构
墙壁
中国一月均温图
中国地形图
自然环境
民居
造型
结构
材料
影响
适应
气候
地形
资源
知识归纳:
内蒙牛羊肉
湖南白米饭
河北窝窝头
内蒙牛羊肉 湖南白米饭 河北窝窝头
土地 类型
降水
探根溯源 追寻文化
草地
水田
旱地
<400mm
>800mm
400~800mm
浙菜之史
浙 滋 味
龙井虾仁因选用清明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浙菜。
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绍兴黄酒味甘、色清、气香、力醇。其酿制的主要原料是优质糯米。
盛产河鲜
浙 滋 味
浙江地形图
平原和盆地20%
山地和丘陵75%
七山一水两分田
其他
浙江省各类地形比例图
探究:造就龙井虾仁这道名菜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自然环境
饮食
材料
口味
习惯
影响
适应
知识归纳:
藏族的服装是传统藏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机会体验的话,你会如何正确穿着藏袍?为什么?
服饰
探根溯源 追寻文化
自然环境
服饰
材质
厚薄
款式
影响
适应
知识归纳:
弘扬精神 传承文化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不仅锻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也孕育了璀璨的精神文化。承袭,是我们中学生应尽的职责。
有哪些地方文化让你印象深刻?尝试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进行解释。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中国文化烙印着民族与时代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决定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承载中华文化。
习近平参与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课后作业
温州茶山杨梅节将在六月开幕。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并运用本节课知识,探究杨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