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6 15: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学会一分为二全面性的角度去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分析曹操两次战役胜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三国鼎立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退步。
教法学法
教法:教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三国知多少
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趣味竞猜:下列成语的迷底均为三国人物,请你猜一猜:
教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三国的知识了解的不少呢,那历史上真实的三国真的像平时我们了解的歇后语,看的电视剧里面那样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
设计意图:三国小常识竞猜,吸引学生兴趣,更好的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展示四幅图片
教师过渡:我们学习历史,对图片的分析非常重要,要从图片中提炼出重要的时间,空间要点.老师展示的伺服图片分别是:东汉末年形势图,官渡之战示意图,三国鼎立示意图,赤壁之战示意图.请同学根据自己预习的内容找到四幅图片发生的时间,在时间轴上进行连线.
学生:分别连线4个时间:公元199年,公元200年,公元208年,公元229年.
教师:现在我们重点看其中两幅图片-东汉末年形势图和三国鼎立示意图
提问:这两张图片的形式变化,主要和哪两场两场战役有关
学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教师评价:非常精确,观察课本和图册非常仔细
教师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和曹操统一北方示意图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官渡之战曹操的胜利,为其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基础
教师展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和三国鼎立示意图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场图片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教师过渡:我们通过形势图的变化大致了解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事件,那重要的两场战役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官渡之战.
环节一:官渡之战
教师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提问:东汉末年形势如何?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 两雄不并立,必须一决雌雄。他们之间以什么方式进行了较量?
学生:形式混乱,军阀四起,袁绍和曹操,打仗。其中关键性的战役就是——官渡之战。
教师:通过视频和战争过程动态图讲述官渡之战的经过,引导学生思考:时间,作战双方、结果、影响,并完成学案中的相应内容的表格填空
教师过渡:官渡之战的胜利,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这时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赤壁之战一触即发.
环节二:赤壁之战
教师通过视频和战争过程动态图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引导学生思考:时间,作战双方、结果、影响,并完成学案中的相应内容的表格填空
教师过渡: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一: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80,81页,图册55-59页及补充资料分析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胜败原因.
学生探究得出:官渡之胜
(1)政治上:“挟天子而令诸侯”取得主动
(2)经济上:实行屯田,粮草充足
(3)军事上:战术得当
(4)人才上:知人善用
赤壁之败:
(1)政治上:后方不稳,统一条件未成熟
(2)军事上:长途跋涉,身体疲惫
(3)战术失败,自负轻敌
教师过渡: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一把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于是进入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环节三:三国鼎立
学生活动:在学案的形势图中画出三国鼎立示意图,请一位学生上台来绘制
教师利用表格进行总结:时间,建立者,都城,占据地点,生产特色
教师提问:三个国家的生产特色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83页进行分类介绍
学生1: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学生2:蜀:丝织业兴旺(蜀锦)
学生3:造船业发达(到达夷州)
合作探究二: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教师讲解: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1、要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对待一件事要从两方面,积极的(进步的);消极的(退步的)。
2、要史论结合。举例:三国鼎 立后,魏蜀吴相继进入发展生产那时期,水利,丝织,造船业的等都对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3、评价历史事件要把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4、主要看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总结
教师提炼观点:
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
历史的退步(统一与分裂的角度):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历史的进步(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政治上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实现全国重新统一奠定基础;经济上有利于三个区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对两场战役和三国鼎立知识点再次进行提问回顾
(4)课堂练习检测
1、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2、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孙权称王,国号吴
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上的课后检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