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并立与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儒学:复兴与传承
魏晋以来,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魏晋南北朝,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1.复兴背景
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作用,为现实服务。
2.代表人物
北宋后期的程颢(hao)、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被称为“程朱理学”。
儒学的复兴背景:
思想:三教合一。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需要重塑人们道德价值观。
政治:宋朝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急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儒学复兴的口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是宋代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使儒学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程朱理学的特点:
(1)思辨化、哲学化。将传统儒学改造成为哲学理论体系。
(2)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都以伦理道德为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核心。
(3)吸收了佛道因素,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论体系 观点 内涵
宇宙观 理(天理) 万物的本原
人生观 存天理,灭人欲 克服私欲,成为圣贤
认识论
格物致知
探究万物,认识天理
3.思想主张
(1)宇宙观:注重抽象思维,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
(2)道德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根本原则,称“天理”。
(3)人生观:“存天理,去人欲”,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4.认识
阶段 影响
南宋以后 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元朝 “四书”作为科考内容
明初 确立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清时期 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全面认识程朱理学:
提出的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为皇权专制提供理论依据,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扼杀人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二、文艺:流光与溢彩
1.宋词
(1)唐朝后期出现,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2)词句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4)作家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在思想转型期词学领域的诸多变化中,士本特征和人本特征是儒学复兴影响于词学的两个亮点。 ——张春义:《宋代士大夫之词与儒学复兴》
理学对词创作的影响在于,以理入词,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丰富了词的思想内涵,强化了词的哲理色彩。——张文利:《论宋代理学家的词及理学对宋词的影响》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特点 代表
宋词 句子长短不等,配乐歌唱,分不同的词牌,有固定格式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元曲 散曲 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可配乐演唱 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代表:关汉卿、王实甫
杂剧 成套的散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2.元曲和元杂剧 (1)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3)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4)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3.话本: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是早期白话小说。
4.艺术
书法名家辈出,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1.宋元三大发明
(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2)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4)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技:应用与总结
马克思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沈括和郭守敬两位大科学家
(1)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四大发明 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火药用于战争;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造纸
沈括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郭守敬 设计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编定历法《授时历》
王祯 《农书》记载农业工具尤为丰富
四、文字:模仿与创新
朝代 类型 发展
辽朝 契丹文字 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金朝 女真文字 金也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西夏 西夏文字 出土文献,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元朝 畏兀体蒙古文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
藏文字母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五、延伸与思考......
“11—13世纪,(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生了……。”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