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6世纪英国人绘制的马铃薯
清代绘制的玉米图
观察图片
课堂导入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灯,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州。
美洲物种的外传
美洲物种在欧洲的传播
玉米最初传入欧洲,只是供人观赏。
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
18世纪中叶开始作为实用栽培。
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种又传回美洲。
马铃薯最初传入欧洲,只是供人观赏。
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食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美洲物种的外传
美洲物种在中国的传播
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
乾嘉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
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
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学思之窗
史料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
--- [清]《汉中府志》
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
---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阅读材料,比较分析明代到清代玉米在我国的种植情况有什么变化?
由很少种植到广泛种植
1、小麦和水稻
小麦后来在美洲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2、畜禽物种
材料一
美国不仅是工业大国,还是畜牧业生产的超级大国,各种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居前列。2003年肉类总产量为3910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6%。肉牛存栏9610万头,居世界首位,牛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禽肉产量超过整个欧洲产量,鸡蛋产量列世界第二位。人均占有禽肉和禽蛋居世界前列。
欧洲移民还把很多畜禽传入美洲,结合材料,从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对美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3、非洲物种的传播
历史纵横:咖啡和咖啡馆。
阅读教材P10,谈谈你对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认识。
咖啡从非洲传播到世界各地,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这项内容。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今天的咖啡馆遍及全球,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
(马铃薯)在欧洲与其他因素联手,让欧洲人口从1650年的1.03亿,增长为1850年的2.74亿。在16世纪,就每公顷农田所生产的粮食而言。欧洲主食作物小麦和裸麦的产量是美洲玉米的一半,为南亚稻米的1/4。因此,当玉米和马铃薯来到欧洲,便提供了方法,可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生产远较为多的粮食。最突出的例子出现在爱尔兰。当地的人口从1660年的500万左右增加到1840年的900万。如果没有马铃薯,这事情绝不可能发生。没有马铃薯,整个国家将只能生产足以供养500万人的小麦。
——摘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提高了粮食产量,使人口数量激增
三、食物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成功,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摘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法国巴黎街头的咖啡馆
英式下午茶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摘自袁景晖《建始县志》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改变饮食习惯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等)
提高粮食产量,世界人口激增
推动经贸发展
影响生态环境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来自异域的糖、咖啡、茶和巧克力,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而且让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 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可知,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D项正确;“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符合材料的部分内容,无法涵盖材料全部内容,排除A、B两项;“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不仅是文化的交流,还是殖民侵略,排除C项。
2.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马铃薯。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了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这说明( )
A.新物种冲击了教会的权威 B.新物种的传播是曲折的
C.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很严格 D.当时欧洲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教会禁止食用新食物,而饥饿的穷人迫于生计打破禁忌,使新食物迅速普及,可知新物种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材料主旨不符。
3.有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引起了“餐桌革命”。“餐桌革命”是指( )
A.传统粮食结构发生变化 B.亚洲人口大量增加
C.主食副食结构发生变化 D.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餐桌革命”与美洲作物的大量传入有关,大量外来作物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丰富了亚洲人的饮食种类,A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之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