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6 14: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兰州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
1986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2001年1月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1.下列对“863计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促成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B.这是在邓小平批准的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基础上制定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C.这是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的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1986年3月启动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1957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坚定地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于是,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
B.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有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国度的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C.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D.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到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3.根据原文内容和结构,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B.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首尾圆合型结构。
C.“飞向太空的航程”既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也喻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一探索过程。
D.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1999年“神州”一号发射并成功返回仅仅经历了7年,但从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却经历了33年,就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经济实力有限而尘封了中国的飞天梦想。
二、文言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B.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之:到、往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5.文中划线句子“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5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11分)
惠安女子
舒 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8.《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撷取诗中的意象,描述诗中所表现的情景。(6分)
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诗的最后一句“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揭示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按要求填上合适的句子。(10分)
(1)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徐志摩《再别康桥》)
(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7分)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之夜中写
注释:刘和珍,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1926年3月18日遇害,年仅24岁。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对未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6分)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6分)
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_________。
②他们两人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一下,让他们彼此熟悉熟悉。
③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徘徊 引见 不仅/还 B.徜徉 引荐 不仅/还
C.徜徉 引见 既/又 D.徘徊 引荐 既/又
1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B.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C.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违背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以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D.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巨龙”号潜海成功,对我国科研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提升我国开发海洋、保护海洋、认识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C.最新出台的医疗保险政策最大限度地关注了工薪阶层的就医问题,很好地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和医保专用资金的使用效率。
D.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现在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能撞击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①② D.③⑤①②④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越国以鄙远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 ⑦吾得兄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1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50字左右。(5分)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太原上映。令人尴尬的是,省城多数影院并没有安排放映这部主旋律影片,仅有的两家上映影院因无人观看,当日就匆匆下片。
18.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侯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记叙文;(2)不少于8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一语文答案
1.C 2.A 3.D 4.C 5.A 6.C
7.【答案】(1)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5分)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得主人,出使的人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5分)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荆轲。(4分)
8.意象:银饰、腰肢、海面、浪花、洞箫和琵琶。情景:夕阳的余晖投射到海面,海面的浪花仍旧无止息地飞扬,系着古老银饰的惠安女站在岸边,眺望海的另一边。不知什么地方传来隐隐的洞箫声,在幽怨的洞箫声中,惠安女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6分,意象3分,情景3分)
9.这个评价是片面的。诗的最后一节虽写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但诗人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只注意到惠安女子立于海天之间,上了封面,成了插图,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而忽略了她的“裸足”和她“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在这里,诗人对那些把“苦难”作为对象来欣赏的人作出了淡淡的却又是极为有力的反讽。(5分)
10.(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1.(1)B.D(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2)刘和珍是勇士;是革命的首领。她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3).第一问: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死亡。(答“愤怒”“愤恨”“愤慨”即可得分)(3分)
第二问: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答“悲哀”‘悲痛“’悲伤”即可得分)(3分)
12. A(徜徉:有悠闲之意味,与语境不合;“引见”是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是推荐;此句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13. 解析 长歌当哭:用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物发展到最后,真相和本意显露了出来。“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短小精悍:悍,勇敢。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符合此句语境。
答案 A
14.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B项,成分残缺,在“生活方便”后面加上“特点”;C项,搭配不当。“使用效率”应该是“提高”,而不是“完善”。
答案 D
15.解析 ③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文“强调”相接,只有④能引出文段句末“孔子事例”。
答案 D
16.C
17.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和生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有鲜明的立场,观点要明确;其次,要紧扣话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第三,还要做到表达简洁,逻辑性强。
答案 (示例)(1)雷锋精神不能用一部电影的票房来证实或证伪。雷锋主题电影的遇冷,与公众的雷锋意识并无直接的关联,视之为雷锋影响力的淡化并不合适。
(2)雷锋精神的学习应该是长期的,如此一暴十寒的“集中学习”本身就违背了精神的本意,将原本的高尚变得简单功利了。
(3)从影片制作而言,此类影片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应该多下点制作功夫,多点艺术创新,而不是单凭主题优势。否则既浪费金钱,又让“雷锋精神”陷入不该有的窘境
18. 参考例文:
在飘雪的季节守侯花开
又是一场洋洋洒洒的大雪,满满地装饰了整个季节,连同那颗年轻的心,纯洁、无暇、清新。
犹记得那年冬天,我们的笑声沸腾了整个校园。看着那茎茎枯草从雪下突兀得挺立而为,沉默、倔强。你说,花,是不是开了.那时,恰有一只鸟儿,弱弱得叫了一声,飞过头顶。
不,不会的。看者你冻得通红的脸和即将坠落的眼泪,我连声说道。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你勉强得挤出 一个笑容。其实我知道,学业上的挫折让你的心如积雪,压得整个人好压抑,现在的你,只不过在小心地伪装着自己的坚强。
我们静静地走着,看着那些深浅不一的脚印,似乎都代表着一个故事。他们嬉戏的笑声,宛如最美的音符,伴着那成片成片的雪花,奏响了整个冬天的欢乐颂.那些雪痕和缥纱的大山,给了大地无限的悠远。“走,我们去听花开的声音。”我突然想起了什么,笑着对你说,“花开的声音 ”“对呀,陪你找回自信心和笑容。”我拉着你的手,迈向那片乳白色的世界。抖落身上那层薄薄的积雪,我们一步一步地随着蜿蜒小路行走。
几乎在同时,我们看到了那在偏僻处的迎春花,纤细的枝头上裹着花骨朵儿,鹅黄的身姿还没舒展开来。它似乎还在作着春风里摇曳的梦,守着一个甜甜的约定。我们相视一笑,为了彼此之间的默契。慢慢地,我们将耳朵靠近它,世界似乎一下子安静了。
雪的簇拥下,这一抹生机点缀着冷清萧瑟的角落。就这样静静地等待把,如果可以,我们愿意这样守侯下去,直到冰雪在它的呢喃中融化,直到春暖,直到花开。旁边的老树,守在我们的旁边,宛如英勇的禁卫军,伸出灰棕色的枝干给人力量和勇气。
“听到了吗 ””嗯…… ”你眨眨眼睛。许久,我们都没说话。那份唯美的感动和勉励,仍人好难遗忘。雪静静地下,洋洋洒洒,纯洁、无暇、清新。
时光就象季节和季节擦肩而过,悄然而逝,但那个下雪天,却成了 一幅永恒的水墨画,装饰了年轻的
犹记得,那一年的冬天,两个女生在飘雪的季节里守侯花开:那一年的冬天,我们都有了等待春天的希望和勇气......
文章开头以“又是一场洋洋洒洒的大雪,满满地装饰了整个季节,连同那颗年轻的心,纯洁、无暇、清新。”
点出一个叙事的“引子”,之后,通过“犹记得那年冬天,我们的笑声沸腾了整个校园。”来叙写一个故事,结尾处又照应开头段落;整篇文章语句流畅、自然、真切,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不失为一篇佳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