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故乡 第2课时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故乡 第2课时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6 17: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九年级 上
15.故乡
故 乡
鲁迅
第二课时
1. 分析闰土的形象。
2. 了解造成闰土悲剧的原因,初步把握小说的主题。
学习目标
1、文中的闰土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具体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他的形象?
2、闰土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哪一类人?
3、闰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由此看出本文反应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
阅读课文,思考:
合作探究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 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找出文中写闰土的句子,完成下面的表格。看看少年的闰土和中年的闰土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中年闰土
外貌
对比
健康可爱、天真活泼
贫穷憔悴、呆滞麻木、衰老体弱、饱经风霜
闰土变化
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少年闰土
合作探究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红活圆实的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语言
对比
乡间趣事滔滔不绝
热情活泼脱口而出
无聊的客套 生活的痛苦
吞吞吐吐 欲言又止
闰土变化
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合作探究
动作
对比
月夜刺猹 动作灵活
身手敏捷 无拘无束
老友相见 手提纸包
拘束瑟缩 麻木迟钝
闰土变化
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合作探究
闰土神态
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如何理解中年闰土的神态描写:
“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矛盾吗?
明确:
合作探究
不矛盾。
见到阔别多年的童年好友,自然“欢喜”;
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和难堪,所有神情“凄凉”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 语言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可爱)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苍老穷困)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隔膜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充满热情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合作探究
对比突出闰土的变化
健康可爱
苍老穷困
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少年闰土
外貌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语言动作
中年闰土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中年闰土
情同手足、 友情纯真
无忧无虑、充满热情
悲苦无奈、寄希望于神灵
态度恭敬、有了隔膜
热情纯真、活泼机智
合作探究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健康淳朴、活泼可爱、勇敢聪明
见多识广的“小英雄”形象。
贫穷憔悴、衰老体弱、饱经风霜、迷信麻木的“木偶人”形象
归纳闰土的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对比手法
合作探究
封建意识
(多子多福)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代表的是哪一类人?
表面原因:
深层原因:
合作探究
天灾
人祸 (帝、封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 )
2. 社会落后愚昧
小结: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社会的落后,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的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制度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期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
合作探究
闰土:
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的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是一位勤劳朴素、善良而又迷信、愚昧麻木的贫苦农民的典型。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者对其态度:
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代表的是哪一类人?
1.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