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目录 Contents
学生学情
分析
3
教学策略
分析
4
教学内容
解析
1
教学内容解析
1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
第二章第11节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
地位作用
教学内容解析
1
地位作用
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
本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以后进行学习的,是建立在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各种运算的意义及法则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运算,是以上各种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算顺序的获取也体现了类比和分类思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应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解析
1
教学重点
教材内容
地位作用
能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设置
2
1.知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巧妙计算含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并养成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象:
七年级学生
知识基础:
个性特点:
学生学情分析
3
好动爱问,求知欲强,对动手归纳、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学生已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但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估计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等处理会出错.
学生学情分析
3
教学难点
突破难点
的策略
能合理利用运算律提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准确率.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在运算前重点关注算式中的加减运算符号,先将算式分割成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先决定符号,再按正常顺序进行运算,以提高运算的准确率;同时引导学生能使用运算律的尽量使用运算律.
教学策略分析
4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
结合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究,老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以激励为主,表扬为辅,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策略分析
4
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自主
构建
交流
讨论
总结
反思
教法与学法相适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最终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策略分析
4
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师设计与之配套的课件,学生代表通过投影展示与老师及其他学生交流共享,实现自主学习,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候课朗读
6min
12min
15min
2min
5min
课前
课后
互动探究
训练内化
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
作业巩固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5
查漏
补缺
拓展
提升
复习引入
教学过程
5
复习引入:忆一忆 找一找 算一算
亮点:
1、乘方中底数认不清
2、运算顺序错误
3、负数参与 运算加括号
教学过程
5
复习引入:寻找亮点
设计意图
亮点:乘法法则中符号问题哟!
通过忆一忆、找一找复习回顾小学数学中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寻找易错点,强调算理;通过算一算引入新课,并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5
设计意图
互动探究
问题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 种运算
例1:
问题2:哪些运算是同一级运算?分别是几级运算?
问题3:根据以上分析你能解答该题吗?你能归纳出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吗?
(1)师生达成“以加减分家,连乘除为一家 ,先定每一家,再把各家相加”的共识。
(2)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及合作意识.
(3)规范解答过程。
教学过程
5
设计意图
训练内化
(1)学生独立解题,练习后由学生自讲思路,总结有括号时的运算顺序,弄清运算顺序和符号,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5
设计意图
拓展提升
巧算典例:
比比谁更快:
-
-
例2及变式属于一题多解,既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也可以借助乘法分配律和逆用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简化运算,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1)
(2)
(3)
例2
教学过程
5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为学生创造展示表达和归纳能力的机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获得了那些知识与方法?
6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
(例题的规范性书写板书)
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
3、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板书设计
7
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我感觉有以下几个亮点:
1.通过复习引入,学生自己寻找易错点,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基础知识过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有理数混合运算,始终把握好运算次序和符号的确定两点.同级运算:从左往右;
3、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设计意图
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