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学案+教案)(共59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学案+教案)(共59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6 14:49:26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古代陆地人工道路的铺设,认识人工道路出现的原因和作用;通过古代人工运河的开凿,认识运河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认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通过了解古代海洋活动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认识大陆之间联系的建立;通过近代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认识其便利了大洲和大洋之间的联系。
3.通过工业革命引发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认识现代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通过中国近代交通的艰难发展,认识中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
4.通过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认识交通对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交通对古代和现代城市的影响,认识交通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交通对物品传递的影响和对信息交流的促进,认识交通的发展存进社会的变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发展和作用;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活动和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交通发展的推动作用;历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难点:交通对城市发展格局的影响;交通的改善方便了信息交流。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
马车是马拉的车子,或载人,或运货。马车的历史极为久远,它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漫长。一直到19世纪,马车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喜欢马车的优雅和诗意,喜欢乘坐马车从容地穿过乡村大道或古旧的城区街巷去访问朋友。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出现,车轮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至此,马车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新课讲授】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交通的起源
【教师活动】讲述“路”的形成与发展
(1)“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定居生活生产后交通的发展: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2.陆路建设:人工道路的铺设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
【教师活动】总结: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古代中国的陆路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一秦朝統一六囯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统一了车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与漓江。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唐朝驿道将近2.5万公里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拓展了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公里,为当时世界之最。
——孙家驷编《道路概论》等
材料二 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往还相互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思考古代中国的陆路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学生活动】按从秦朝到元朝的顺序总结答案。
答案示例:
①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朝: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③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教师活动】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和国家统一等的需要。
(2)特点
①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
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
③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多以京师为中心向外辐射
3.水路建设:运河的开凿
(1)古代中国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一:北宋建都的开封,有几条水路:绕西北而过的黄河、下东南而去的汴河、出西南的患民河及接东北的广济河,这几条河唐代便有,只不过因社会纷乱淤塞了,经宋初疏浚和开凿后,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息民河主要输送河南、淮北各府州向京师提供的粮食。广济河主要输送京东一带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黄河主要输送来自陕西诸州的物资。而全国最富庶的东南六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淮南路、荆湖南、北路)的漕粮百货,均由汴河运往京师,数目以百万石计,而其他几条仅以十万石计。所以宋人把汴河看作国家的生命线,即使是皇帝,也不敢懈怠。
因为汴河的水是从黄河分流出来的,难免使汴河淤积。为了保证汴河拥有一定的水量,就必须常常疏浚,宋初是每年一次,而后是三五年一次,到最后竟然有20年没有疏浚。后宋人几经改革,最后采用了堵上黄河来水口,导引汴口附近的洛水入河的方法,才暂时解决了汴河水浊的问题。
——摘编自邹逸麟《运河承栽的帝国》
材料二:晩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逐渐衰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没有漕运的大运河多处淤塞,许多地段已不能通航,运行了2000多年的漕运也成为历史记忆。
——摘编自胡梦飞《辉煌与没落明清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教师活动】古代中国的水路建设是如何发展的?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与课前了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问题,提炼内容。
答案示例: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其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代: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2)近代西方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
材料一 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1604-1680),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米迪运河。建造布里亚尔运河(1642)时,船闸技术及时高海拔直水道的运用已臻完美。仅仅几十年后建造的米迪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该运河有时被称作朗格多克运河或双海运河。
材料二 荷兰辛格尔运河以内的阿姆斯特丹17世纪同心圆型运河区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该遗产不仅是优化城市的水利工程,还是建筑设计的艺术品,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使得该市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是大规模城市规划的一个范例。
【教师活动】近代西方的运河是如何发展的?阅读材料,结合教材68页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①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一 从史前时代起,陆地与陆地上产生的农业就是中国先民的基本生活基础。因此,从炎、黄、尧、舜经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中华民族陆主海从与重农轻商的观念基本成形,其背后的原因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地缘特征息息相关。站在陆地上看海,或者说以陆地思维来认识和利用海洋,是古代中国人海洋观念的最基本的特征。
材料二 秦汉以来,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中国人对海洋的了解逐渐加深,造船与航海技术不断进步,包括海洋渔业、滩涂采集、养殖、制盐、海上交通和贸易等在内的海洋经济活动持续发展和扩大。以海上交通和贸易为例。汉朝时,随着海洋活动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航线大致是从今天的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出发,沿着今北部湾、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岸边航行,经孟加拉湾,抵达印度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朝,已形成了一条以广州为起点,可达非洲东岸的远洋航线。宋朝时,造船和航海技术更是明显提高,指南针也广泛应用,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大增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素琴《古代中国人的海洋观念》
【教师活动】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①西汉: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
②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运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③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2)古代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人民对海洋的探索
【教师活动】古代世界其他地区是如何发展的呢?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2.全球航路的建立
(1)海上航路的建立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并提问海上航路是如何建立的?
(2)新航路的开辟及发展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烧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开辟和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教师活动】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影响呢?
影响: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教师活动】全球航路建立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①世界联系: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会合交融,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②世界市场:欧洲商人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③世界霸权:葡萄牙、西班牙开启了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序幕,西欧主要国家纷纷对外开展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初步莫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运河的开通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2021年3月23日,中国台湾长荣海运公司租用日本正荣汽船株式会社的巨型货轮长赐号(Ever Given),因操作失误卡在了埃及苏伊士运河里,身长400米的货轮卡在河堤两端,造成苏伊士运河堵塞。
台湾地区货轮“长赐号”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堵塞多日,影响了全球的航运业务,也堵住了前去威慑伊朗的美国航母。英国防务分析网站3月27日报道称,原计划途经苏伊士运河航道的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无法过境,至今仍然滞留在地中海。目前美国海军在中东地区没有航母执勤。
虽然美国方面没有承认“艾森豪威尔”号因为巷道堵塞被滞留地中海,但美国官方承认,苏伊士运河中断将影响美国军舰的活动。
【教师活动】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为什么会影响美国海军的活动?苏伊士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建成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
(1)苏伊士运河(1869年)
①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原先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
②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教师活动】世界上还有还有其他重要的运河运河吗?
【学生活动】巴拿马运河
【教师活动】讲述巴拿马运河
(2)巴拿马运河(1914年)
①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②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教师活动】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1)运河的修建能够加强国际联系和经贸交流,降低物资交流成本改变世界航运的格局,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起到巨大作用
(2)运河的修建满足了世界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其满足了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衢求,为国际物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加强了物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有利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3)运河的修建对沿线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其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来稳定的外汇。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蒸汽机及铁路的发展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自(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
【教师活动】西方的铁路建设是如何发展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70页第3段内容回答问题。
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②人类步入铁路时代: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教师活动】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字形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近代中国的铁路是如何发展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70页第4段内容,思考问题
①唐胥铁路(1881年):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③铁路主权的丧失: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富尔顿是1765年11月14日出生的美国著名工程师,从小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他制造的第一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长21.35米,1803年在法国的塞纳河试航成功,但当晚为暴风雨所毁。后来他得到J.瓦特的支持,于1805年3月获得新的更大的船用蒸汽机主体。两年后,富尔顿在美国造成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长45米,于1807年8月18日在纽约州的哈得逊河上作历史性的航行,航速为1.61公里/时。
【教师活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水上运输开始走向近代化,近代的船舶业是如何发展的呢?
西方船舶业的发展
①汽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②轮船: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防务大有窒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草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材料二 轮运在广东内河水域的推行,先是归广州商苏怠农于光绪十三年斥巨资创立平安轮渡公司,置小轮拖带木船,行驶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惟恐外国小轮趁机深入內河,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曾勒令平安轮渡停航。苏惠农的试航证明小轮带渡船可避免盗贼与风涛。所以,珠江三角洲的船主、航商纷纷向官府提出申请,要求允准用轮船拖带木船。这一要求,终于光绪十五年六月得到张之洞的批准。轮拖渡船,很快便在珠江三角洲推广。光绪二十六年,全省小轮已达200,其中洋商的小轮船只占极小的份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南海、番禺、顺德、香山等县水网区,不仅乡镇间有互通小轮船,而且与邻县、佛山、省城等地也有轮船往来。
——摘编自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
【教师活动】近代中国船舶业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船舶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教师活动】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有什么意义?
(1)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为发展中国的轮船航运事业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2)开风气之先,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以招商募股的方式创办大型交通企业的道路。
(3)率先采用新式交通工具和实行近代经营管理制度,实现了中国航运史上的一次变革。
(4)知人善任,培养和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批航运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3.汽车的发展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教师活动】讲述:交通的变迁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交通的改善有什么影响呢?阅读教材71-7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
(1)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2)加强了中央集权
(3)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中国
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②郑州:京汉和陀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2)西方
①美国纽约:伊利运河将组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②英国曼彻斯特: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唐朝:水驿、陆驿发达,主要邮路有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众多。
(2)明朝: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清朝:①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
③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深化探究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建立了全球交通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2.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的变革
(1)原因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运河运输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②工业革命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城市化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表现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机动船和机车的出现,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的带动下欧美各国掀起兴修铁路的热潮,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汽船的问世对加强洲际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多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便于联系、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电报出现,并作为铁路的附属设施不断发展。
探究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自(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规模大,发展迅猛;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铁路网。原因: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工业革命带来先进的蒸汽动力和机械,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为铁路大规模扩张提供可能。
(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全国统一的铁路网”“156080荚里”等可以得出特点是规模大,发展迅速,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铁路网;“原因”依据材料“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并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和所学,可以从美国政府推动、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等角度分析。
(2)依据材料中“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几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古代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学 案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古代陆地人工道路的铺设,认识人工道路出现的原因和作用;通过古代人工运河的开凿,认识运河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认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通过了解古代海洋活动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认识大陆之间联系的建立;通过近代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认识其便利了大洲和大洋之间的联系。
通过工业革命引发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认识现代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通过中国近代交通的艰难发展,认识中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
通过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认识交通对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交通对古代和现代城市的影响,认识交通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交通对物品传递的影响和对信息交流的促进,认识交通的发展存进社会的变迁。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代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发展和作用;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活动和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交通发展的推动作用;历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难点:交通对城市发展格局的影响;交通的改善方便了信息交流。
探学新知
一、古代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交通的起源
(1)“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定居生活生产后交通的发展: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2.陆路建设:人工道路的铺设
(1)古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2)古代中国:
①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朝: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③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3.水路建设:运河的开凿
(1)古代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其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代: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2)近代西方:
①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①西汉: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
②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运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③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2)古代世界其他地区人们对海洋的探索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2.全球航路的建立
(1)海上航线的建立
①表现:新航路的开辟及发展
a.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烧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d.欧洲人开辟和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②影响: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运河的开通
①苏伊士运河(1869年)
a.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原先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
b.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巴拿马运河(1914年)
a.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b.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蒸汽机车及铁路的发展
(1)西方
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②人类步入铁路时代: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
(2)中国
①唐胥铁路(1881年):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③铁路主权的丧失: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2.汽船、轮船等的发展
(1)西方
①汽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②轮船: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中国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3.汽车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
(1)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2)加强了中央集权
(3)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中国
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②郑州:京汉和陀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2)西方
①美国纽约:伊利运河将组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②英国曼彻斯特: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唐朝:水驿、陆驿发达,主要邮路有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众多。
(2)明朝: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清朝:
①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
③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深化探究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建立了全球交通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2.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的变革
(1)原因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运河运输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②工业革命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城市化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表现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机动船和机车的出现,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的带动下欧美各国掀起兴修铁路的热潮,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汽船的问世对加强洲际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多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便于联系、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电报出现,并作为铁路的附属设施不断发展。
探究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自(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规模大,发展迅猛;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铁路网。原因: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工业革命带来先进的蒸汽动力和机械,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为铁路大规模扩张提供可能。
(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全国统一的铁路网”“156080荚里”等可以得出特点是规模大,发展迅速,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铁路网;“原因”依据材料“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并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和所学,可以从美国政府推动、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等角度分析。
(2)依据材料中“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几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随堂训练
1.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出秦岭通四川的桟道,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改善国内交通 B.保障皇权独尊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经济发展
2.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3.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 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多进入市场,用以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 B.社会制度决定对外政策
C.西方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社会环境影响价值观念
4.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出( )
A.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
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D.中国丧失了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
5.在中世纪的英国,旅游多是贵族的活动,主要动机是对知识的追求;19世纪,大众旅游成为趋势,长途旅行、周末旅行逐渐盛行,主要动机是追求娱乐。这主要是因为( )
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B.交通工具的革新
C.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D.社会财富的增加
6.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周末的泰晤士河上有很多巨大的蒸汽轮船,以及呛人的浓烟。这主要反映了( )
A.汽船的发明使用丰富了人们生活 B.蒸汽轮船的应用影响了人们生活
C.蒸汽机发明推动了水上运输发展 D.蒸汽机发明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7.福特公司安装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使T型车产量激增,车价从最初的850美元下降到265美元。同期其他品牌车价格为2000 3000美元。福特T型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真正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19年中该车型共生产1500万辆。这表明( )
A.汽车产业催生了垄断资本主义 B.近代汽车是由美国人发明的
C.技术与管理革新促进了汽车的普及 D.汽车成为美国的主要交通工具
8.中国近代道路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施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 )
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9.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10.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 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秦朝通过修建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秦朝此举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改善国内交通,故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促进经济发展是客观作用,故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水路交通。据材料“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可知,大运河加强了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沟通,促使古代政治中心由洛阳向大都北移,故选C项;“解决”说法错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排除A项;“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指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不是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且“文化趋同”说法错误,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郑和带回的财富“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西方航海家带回的珍宝则是“多进入市场”,原因是两国国情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官方航海活动,是政治活动,且在小农经济社会中,不重视商业,财富多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活动,发起者多为个人,政府只是支持者之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获取经济利益,D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不是对外政策,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C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对海洋的探索。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性交通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扩张,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项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题干未涉及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的变化,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是“19世纪”。19世纪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极大影响,蒸汽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产生,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降低了旅游成本,使旅游可以成为大众的活动,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非主要原因。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材料,蒸汽轮船的应用使乘船游览泰晤士河成为时尚,“呛人的浓烟”也在影响着城市的环境,故B项正确。A项未体现“呛人的浓烟”,不全面,排除;材料未涉及水上运输,C项排除;材料主旨并非旅游业,D项排除。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特公司采用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这属于技术革新,也是管理上的进步,由此带来了汽车价格的大幅下降。福特公司在19年中生产1500万辆也反映出其销量,故选C项。某一具体行业不可能促使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变化,而且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已产生垄断资本主义,排除A项;最早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交通工具构成情况,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通过题干中的“中国近代道路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施行的《租界规程》”和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可知,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受到殖民势力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主动学习”,A项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明显不符,排除;仅由“靠路左”变为“靠右通行”,没有体现“根本变化”,D项说法错误。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在郊区居住也不会给工作带来不便,故A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故B项正确。(共59张PPT)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马车是马拉的车子,或载人,或运货。马车的历史极为久远,它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漫长。一直到19世纪,马车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喜欢马车的优雅和诗意,喜欢乘坐马车从容地穿过乡村大道或古旧的城区街巷去访问朋友。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出现,车轮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至此,马车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古代陆地人工道路的铺设,认识人工道路出现的原因和作用;通过古代人工运河的开凿,认识运河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认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通过了解古代海洋活动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认识大陆之间联系的建立;通过近代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认识其便利了大洲和大洋之间的联系。
3.通过工业革命引发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认识现代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通过中国近代交通的艰难发展,认识中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
4.通过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认识交通对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交通对古代和现代城市的影响,认识交通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交通对物品传递的影响和对信息交流的促进,认识交通的发展存进社会的变迁。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交通与社会变迁
古达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

“路的形成”
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定居生活产生后的交通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陆路建设:人工道路的铺设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古代中国的陆路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材料一秦朝統一六囯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统一了车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与漓江。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唐朝驿道将近2.5万公里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拓展了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公里,为当时世界之最。
——孙家驷编《道路概论》等
.材料二 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往还相互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古代中国的陆路建设成就
秦朝
汉朝
唐朝
元朝
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和国家统一等的需要。
(2)特点
①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
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
③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多以京师为中心向外辐射
水路建设:运河的开凿
(1)古代中国
材料一:北宋建都的开封,有几条水路:绕西北而过的黄河、下东南而去的汴河、出西南的患民河及接东北的广济河,这几条河唐代便有,只不过因社会纷乱淤塞了,经宋初疏浚和开凿后,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息民河主要输送河南、淮北各府州向京师提供的粮食。广济河主要输送京东一带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黄河主要输送来自陕西诸州的物资。而全国最富庶的东南六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淮南路、荆湖南、北路)的漕粮百货,均由汴河运往京师,数目以百万石计,而其他几条仅以十万石计。所以宋人把汴河看作国家的生命线,即使是皇帝,也不敢懈怠。
因为汴河的水是从黄河分流出来的,难免使汴河淤积。为了保证汴河拥有一定的水量,就必须常常疏浚,宋初是每年一次,而后是三五年一次,到最后竟然有20年没有疏浚。后宋人几经改革,最后采用了堵上黄河来水口,导引汴口附近的洛水入河的方法,才暂时解决了汴河水浊的问题。
——摘编自邹逸麟《运河承栽的帝国》
材料二:晩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逐渐衰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没有漕运的大运河多处淤塞,许多地段已不能通航,运行了2000多年的漕运也成为历史记忆。
——摘编自胡梦飞《辉煌与没落明清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古代中国的水路建设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其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代: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2)近代西方
材料一 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1604-1680),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米迪运河。建造布里亚尔运河(1642)时,船闸技术及时高海拔直水道的运用已臻完美。仅仅几十年后建造的米迪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该运河有时被称作朗格多克运河或双海运河。
材料二 荷兰辛格尔运河以内的阿姆斯特丹17世纪同心圆型运河区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该遗产不仅是优化城市的水利工程,还是建筑设计的艺术品,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使得该市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是大规模城市规划的一个范例。
近代西方的运河
①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2

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材料一 从史前时代起,陆地与陆地上产生的农业就是中国先民的基本生活基础。因此,从炎、黄、尧、舜经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中华民族陆主海从与重农轻商的观念基本成形,其背后的原因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地缘特征息息相关。站在陆地上看海,或者说以陆地思维来认识和利用海洋,是古代中国人海洋观念的最基本的特征。
材料二 秦汉以来,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中国人对海洋的了解逐渐加深,造船与航海技术不断进步,包括海洋渔业、滩涂采集、养殖、制盐、海上交通和贸易等在内的海洋经济活动持续发展和扩大。以海上交通和贸易为例。汉朝时,随着海洋活动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航线大致是从今天的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出发,沿着今北部湾、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岸边航行,经孟加拉湾,抵达印度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朝,已形成了一条以广州为起点,可达非洲东岸的远洋航线。宋朝时,造船和航海技术更是明显提高,指南针也广泛应用,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大增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素琴《古代中国人的海洋观念》
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①西汉: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
②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运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③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古代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对海洋的探索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全球航路的建立
(1)海上航路的建立
发现从欧洲烧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到达美洲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欧洲人开辟和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影响: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全球航路建立对世界的影响
(1)世界联系: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会合交融,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2)世界市场:
欧洲商人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世界霸权:
葡萄牙、西班牙开启了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序幕,西欧主要国家纷纷对外开展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初步莫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运河的开通
2021年3月23日,中国台湾长荣海运公司租用日本正荣汽船株式会社的巨型货轮长赐号(Ever Given),因操作失误卡在了埃及苏伊士运河里,身长400米的货轮卡在河堤两端,造成苏伊士运河堵塞。
台湾地区货轮“长赐号”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堵塞多日,影响了全球的航运业务,也堵住了前去威慑伊朗的美国航母。英国防务分析网站3月27日报道称,原计划途经苏伊士运河航道的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无法过境,至今仍然滞留在地中海。目前美国海军在中东地区没有航母执勤。
虽然美国方面没有承认“艾森豪威尔”号因为巷道堵塞被滞留地中海,但美国官方承认,苏伊士运河中断将影响美国军舰的活动。
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为什么会影响美国海军的活动?苏伊士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建成有什么影响?
苏伊士运河(1869年)
①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原先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
②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巴拿马运河(1914年)
①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②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1)运河的修建能够加强国际联系和经贸交流,降低物资交流成本改变世界航运的格局,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起到巨大作用
(2)运河的修建满足了世界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其满足了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衢求,为国际物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加强了物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有利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3)运河的修建对沿线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其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来稳定的外汇。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3

蒸汽机及铁路的发展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自(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
西方铁路建设的发展
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②人类步入铁路时代: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字形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近代中国的铁路是如何发展的呢?
①唐胥铁路(1881年):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③铁路主权的丧失: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富尔顿是1765年11月14日出生的美国著名工程师,从小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他制造的第一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长21.35米,1803年在法国的塞纳河试航成功,但当晚为暴风雨所毁。后来他得到J.瓦特的支持,于1805年3月获得新的更大的船用蒸汽机主体。两年后,富尔顿在美国造成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长45米,于1807年8月18日在纽约州的哈得逊河上作历史性的航行,航速为1.61公里/时。
近代的船舶业的发展
西方船舶业的发展
①汽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②轮船: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防务大有窒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草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材料二 轮运在广东内河水域的推行,先是归广州商苏怠农于光绪十三年斥巨资创立平安轮渡公司,置小轮拖带木船,行驶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惟恐外国小轮趁机深入內河,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曾勒令平安轮渡停航。苏惠农的试航证明小轮带渡船可避免盗贼与风涛。所以,珠江三角洲的船主、航商纷纷向官府提出申请,要求允准用轮船拖带木船。这一要求,终于光绪十五年六月得到张之洞的批准。轮拖渡船,很快便在珠江三角洲推广。光绪二十六年,全省小轮已达200,其中洋商的小轮船只占极小的份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南海、番禺、顺德、香山等县水网区,不仅乡镇间有互通小轮船,而且与邻县、佛山、省城等地也有轮船往来。
——摘编自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
近代中国船舶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1)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为发展中国的轮船航运事业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2)开风气之先,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以招商募股的方式创办大型交通企业的道路。
(3)率先采用新式交通工具和实行近代经营管理制度,实现了中国航运史上的一次变革。
(4)知人善任,培养和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批航运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汽车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交通与社会变迁
4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
(1)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2)加强了中央集权
(3)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中国
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②郑州:京汉和陀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2)西方
①美国纽约:伊利运河将组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②英国曼彻斯特: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唐朝:水驿、陆驿发达,主要邮路有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众多。
(2)明朝: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清朝:①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
③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深化探究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建立了全球交通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2.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的变革
(1)原因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运河运输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②工业革命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城市化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深化探究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2)表现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机动船和机车的出现,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的带动下欧美各国掀起兴修铁路的热潮,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汽船的问世对加强洲际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多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便于联系、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电报出现,并作为铁路的附属设施不断发展。
深化探究
探究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自(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
深化探究
探究二
材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深化探究
探究二
答案:
(1)特点:规模大,发展迅猛;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铁路网。原因: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工业革命带来先进的蒸汽动力和机械,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为铁路大规模扩张提供可能。
(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深化探究
探究二
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全国统一的铁路网”“156080荚里”等可以得出特点是规模大,发展迅速,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铁路网;“原因”依据材料“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并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和所学,可以从美国政府推动、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等角度分析。
(2)依据材料中“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几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随堂训练
1.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出秦岭通四川的桟道,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改善国内交通 B.保障皇权独尊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经济发展
C
解析:秦朝通过修建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秦朝此举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改善国内交通,故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促进经济发展是客观作用,故排除D项。
随堂训练
2.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水路交通。据材料“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可知,大运河加强了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沟通,促使古代政治中心由洛阳向大都北移,故选C项;“解决”说法错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排除A项;“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指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不是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且“文化趋同”说法错误,排除D项。
随堂训练
3.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 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多进入市场,用以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 B.社会制度决定对外政策
C.西方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社会环境影响价值观念
解析:由材料可知郑和带回的财富“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西方航海家带回的珍宝则是“多进入市场”,原因是两国国情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官方航海活动,是政治活动,且在小农经济社会中,不重视商业,财富多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活动,发起者多为个人,政府只是支持者之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获取经济利益,D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不是对外政策,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C项错误。
D
随堂训练
4.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出( )
A.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
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D.中国丧失了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对海洋的探索。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性交通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扩张,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项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题干未涉及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的变化,排除D项。
B
随堂训练
5.在中世纪的英国,旅游多是贵族的活动,主要动机是对知识的追求;19世纪,大众旅游成为趋势,长途旅行、周末旅行逐渐盛行,主要动机是追求娱乐。这主要是因为( )
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B.交通工具的革新
C.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D.社会财富的增加
解析:关键信息是“19世纪”。19世纪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极大影响,蒸汽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产生,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降低了旅游成本,使旅游可以成为大众的活动,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非主要原因。
B
随堂训练
6.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周末的泰晤士河上有很多巨大的蒸汽轮船,以及呛人的浓烟。这主要反映了( )
A.汽船的发明使用丰富了人们生活 B.蒸汽轮船的应用影响了人们生活
C.蒸汽机发明推动了水上运输发展 D.蒸汽机发明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B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材料,蒸汽轮船的应用使乘船游览泰晤士河成为时尚,“呛人的浓烟”也在影响着城市的环境,故B项正确。A项未体现“呛人的浓烟”,不全面,排除;材料未涉及水上运输,C项排除;材料主旨并非旅游业,D项排除。
随堂训练
7.福特公司安装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使T型车产量激增,车价从最初的850美元下降到265美元。同期其他品牌车价格为2000 3000美元。福特T型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真正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19年中该车型共生产1500万辆。这表明( )
A.汽车产业催生了垄断资本主义
B.近代汽车是由美国人发明的
C.技术与管理革新促进了汽车的普及
D.汽车成为美国的主要交通工具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特公司采用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这属于技术革新,也是管理上的进步,由此带来了汽车价格的大幅下降。福特公司在19年中生产1500万辆也反映出其销量,故选C项。某一具体行业不可能促使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变化,而且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已产生垄断资本主义,排除A项;最早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交通工具构成情况,排除D项。
C
随堂训练
8.中国近代道路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施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 )
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通过题干中的“中国近代道路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施行的《租界规程》”和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可知,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受到殖民势力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主动学习”,A项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明显不符,排除;仅由“靠路左”变为“靠右通行”,没有体现“根本变化”,D项说法错误。
B
随堂训练
9.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解析:本题考查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在郊区居住也不会给工作带来不便,故A项正确。
A
随堂训练
10.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 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故B项正确。
B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