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3.古诗两首 1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3.古诗两首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3 13: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3.古诗两首
柿子园乡中心小学 郑永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古诗学习四步曲
  古诗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审美情趣及想像能力。学习古诗可分以下四步进行:
一、知诗人
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二、解诗题
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吟》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三、明诗意
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茱萸”来理解。“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
四、悟诗情
诗歌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种感情,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如:《暮江吟》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展示学习步骤:
(1)了解作者
(2) 熟读古诗  (3)理解诗意    (4)想象意境、练习背诵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 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
碰到了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
父哪里去了)。
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师父就在这座山里。
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也不知
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感情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一天, 去 。他来到 ,碰到了 。
于是,他便问: ?小孩子说: 。
贾岛又问: ?
小孩子说: 。贾岛很想知道 在这座山的哪个地方,孩子说 。
贾岛
寻访隐者
一棵松树下
隐者的徒弟
你师父哪里去了
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面
隐者
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也不知
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去哪座山采药了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我会读:
所见
牧 童 骑 黄 牛 ,
歌 声 振 林 樾 。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了解诗人:
   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其《所见》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牧童形象,诗句连贯,简单易懂,这正是作者的创新之处。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忽然:突然。
闭口:闭住嘴不说话。
我了解:
所见
牧 童 骑 黄 牛 ,
歌 声 振 林 樾 。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我了解: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作业:
1.背诵《所见》。
2.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