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3 13: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 1.我爱这土地 学案
主备人: LCL 教研组长: 审核: 班级: 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内容]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正确划分诗的节奏。
[预习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和重音
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填空
艾青,原名 ,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作品 奠定了在诗坛中的地位。《我爱这土地》写于 。
课堂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朗读诗歌。
2.深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右上角
三、介绍时代背景及作者
四、学习内容之板块一: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学后议:
1.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引起学生心灵共鸣。
2.学生小组内自由练习朗读并交流朗读心得。
展示评价:
1.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2.其它小组对其点评、质疑并打分。
五、学习内容之板块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先学后议:
1.本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3.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歌唱的喉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5.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展示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自学成果。
2.其它小组成员大胆质疑,点评。
3.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并最终形成结论。
[当堂训练]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B.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被破坏。)
D.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刺激使发怒。)
2.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 的情感。
4.诗中哪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九年级下 2.乡 愁 学案
主备人: LCL 教研组长: 审核: 班级: 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内容]
1.朗读诗歌,正确划分诗的节奏
2.了解余光中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预习达标检测]
1.划分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和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朗读诗文三遍
课堂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品味诗歌语言,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3.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右上角
三、学习内容板块之一: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学后议: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读,引起学生心灵共鸣
2.划分诗句的节奏,重音
3.学习小组内自由练习朗读并交流朗读心得
展示评价:
1.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2.其它小组对其点评,质疑并打分
四、学习内容板块之二: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先学后议:
1.诗中写出了四个阶段的乡愁,每个阶段的乡愁各以什么为载体?(意象)
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3.愁是凝重的,诗人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4.可否去掉第四节的内容?为什么?
展示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自学成果
2.其它小组成员大胆质疑,点评
3.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并最终形成结论
[当堂训练]
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2.《乡愁》是写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离愁的名句。请根据你的语言积累,完成下列诗句。
①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②但愿人长久, 。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 。
④ ,东风无力百花残。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
课后拓展延伸:
诗歌的语言言简而意丰,这首《乡愁》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给它补充情节,用优美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
九年级下 3.我用残损的手掌 学案
主备人: LCL 教研组长: 审核: 班级: 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内容]
1.朗读诗歌,处理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诗歌的写作背景
[预习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锦嶂( ) 荇藻( ) 蓬蒿( ) 蝼蚁( ) 蘸着( )
2.下列诗句中,节奏和重音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B.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C.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D.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3.收集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创作背景资料
课堂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右上角
三、学生展示收集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资料
四、学习内容板块之一: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学后议: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读,引导学生心灵共鸣。
2.划分诗句的节奏,重音。
3.学习小组内自由练习朗读并交流朗读心得。
展示评价:
1.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2.其它小组对其点评,质疑并打分
五、学习内容板块之二: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
先学后议:
1.诗歌从内容上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3.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找出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展示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自学成果
2.其它小组成员大胆质疑,评价
3.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并最终形成结论
[当堂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我用残损( )的手掌( )
2、堤( )繁花如锦幛( )
3、灰烬( ) 4、蘸( )着 5、永恒( )
(二)用“/”为下列诗句划分朗读停顿
1、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三)朗读全诗品味下列诗句的含义,回答问题。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一句中的“灰烬”“血”“泥”指的是什么?诗人的手抚摸到这些,是要传达他的什么情感?
2、诗中写道“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你能用你的历史知识告诉我,诗人所说的这“完整的一角”指的是哪里?这时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一句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四)诗中有许多感彩鲜明的词语,试按下面的标准分类整理,各摘录几例。
(1)消极的、冷调的:
(2)积极的、暖色调的:
课后拓展延伸:课外阅读戴望舒的诗歌《雨巷》
九年级下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案
主备人: LCL 教研组长: 审核: 班级: 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内容]
1.朗读诗歌,处理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
[预习达标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驳船 蜗行 胚芽 迷惘 绯红 纤绳
2.下列加点词语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非常疲乏)
B.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崭新)
C.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喷射的样子)
D.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怎么办。)
3.选出与其他各句修辞不同的一项( )
A.我是你河边上破坏的老水车 B.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C.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D.却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4.收集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创作背景资料
课堂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左上角
三、学生展示收集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资料
四、学习内容板板之一: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学后议: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读,体会情感
2.划分第一节的节奏、重音
3.学习小组内自由练习朗读并交流朗读心得
展示评价:
1.小组代表推荐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2.其它小组对其点评,质疑并打分
五、学习内容板块之二: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之类,先学后议。
1.诗的第一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的第四节中,诗人抒发了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3.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表现出来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展示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自学成果
2.其它小组成员大胆质疑,评价
3.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并最终形成结论
[当堂训练]
1.对这首诗中的意象,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祖国的贫穷与落后。
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紧承上句“痛苦的希望”,表现希望从未降临中国。
C.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四节中“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2.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名承接(如“老水车”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名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①我是干瘪的稻穗,
②我是失修的路基,
课后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诗作《双桅船》
九年级下 5.《外国诗两首》 学案
主备人: LCL 教研组长: 审核: 班级: 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内容]
1.朗读诗歌,处理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诗歌的写作背景
[预习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虔( )信 慰藉( ) 晨曦( ) 瞰( )望
2.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②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③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B.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光荣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
C.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D.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课堂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右上角
三、学习内容板块之一: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学后议: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认真听读,引起心灵共鸣
2.划分诗句的节奏,重音
3.学习小组内自由练习朗读并交流朗读心得
展示评价:
1.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2.其它小组对其点评,质疑并打分
四、学习内容板块二:体会诗歌情感,品味诗歌语言
先学后议:
1.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2.《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黑人谈河流》中,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展示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自学成果
2.其它小组成员大胆质疑,评价
3.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并最终形成结论
[当堂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潺潺( )
瞰望( ) 黝黑( )
2.填空
《黑人河流》的作者 是 国人,黑人文艺复兴的领袖,被称为 。
3.《祖国》一诗中,原野的景色是最能代表俄罗斯山川之美的景色。写出作者描写的下列景物的特征:
①草原 ②森林
③河水 ④夜色
⑤灯光 ⑥暮色
课后拓展延伸: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抒怀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