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8 11: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认识新科技革命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的意义。
课程标准
重点:新科技革命的开展及主要表现;
难点:新科技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1.计算机 (1)诞生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发展
①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②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电子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
2.网络技术
(1)过程
1969年,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美国正式问世,中文音译简称为“因特网”。
1995年,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迎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3.人工智能技术
(1)概念: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二)航天航空技术
1.成就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宇航事业的开端
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登上月球
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 ,“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奋进号” 。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与地球和近地轨道之间的航天器。
中国的航天事业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中国航空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三)海洋技术
1.概念:也叫海洋工程,是一门以综合高效开发海洋资源为目的的高技术,包括深海挖掘、海水淡化以及对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
2.成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四)原子能技术
结合材料,请思考原子能时代给 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五)生物技术与新材料技术
1.生物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2.遗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3.克隆
4.新材料技术
聪明的投资者意识到,中国希望在发展绿色技术的竞赛中领先于美国和其他国家,把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2020年)有5个指导原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当中国副总理张高丽今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上向一众海外商界和学术界领导人描述这些原则的时候,他讲得最多的是“绿色”,明显表明中国未来的增长侧重于绿色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
(一)对社会生产:
1. 生产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 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大量的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
3. 企业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二)对文化生活:
1. 方便沟通: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
2. 丰富生活: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 认识世界:全媒体不断发展,能够最大程度汇集各种渠道的信息,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智能送餐机器人
青藏高原上的通信基站
电子商务
全媒体
(三)对人类视野:
1. 地球村形成: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成为“地球村”,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四)负面影响:
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课堂小结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航天技术
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
对人类视野
对社会生产
对文化生活
负面影响
课堂检测
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科学技术带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西方社会已经沦为人完全被社会总体控制的一个异化的社会。该论断
A.批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
C.强调西方社会人类自身的异化 D.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B
【详解】
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科学技术增加物质财富同时也使得人被异化,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B正确;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排除A;人类的异化是科学技术导致的,而非自身发生,排除C;D与题干主旨脱节,排除。
2.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D
【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的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属于本质,排除。
3.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这说明
A.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是否掌握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D.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
【详解】
我国之所以研究载人深潜技术,是因为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B项;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成就并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A项错误;深海探测技术并不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C项错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是世界超级大国,D项错误。
THANKS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