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8 17:1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新课导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春雨如酥润江南,桐油纸伞撑玉兰;小桥流水石皮弄,粉墙黛瓦乌篷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三段诗,分别描绘了人类的三种居住形式,请指出来。
【课程标准】
①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②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一、村落的产生
穴居
半穴居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4页内容,回答问题:
1.影响人类居住形式转变因素是什么?
2.请在地图上标出最早的村落出现的区域,标出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的其他区域。通过地图标志你发现了什么?
3.地区村落的功能有哪些?
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
看图 讨论:
兴隆洼聚落遗址
耶莫遗址
二、集镇的出现
1、过程:
北魏:军事目的
北宋:商业目的
明清:专业分工
再现千年前胶州湾繁华——胶州板桥镇
板桥镇复原模型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
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七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密州(今山东诸城、胶州一带)、秀州(今上海淞江)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当时的密州市舶司就设在板桥镇(今胶州市区),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
2、原因:
商业的发展、繁荣
地理位置优越
明清中国四大名镇
河南朱仙镇---棉纺织业
广东佛山镇---冶铁业
湖北汉口镇---航运业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3、影响
①便利了农村居民物品交换,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城市的概念: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2.早期城市: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
巴比伦城遗址
巴比伦城复原图
三、城市的产生
材料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周朝建造城市的基本制度、标准(理想化):
城市面积为9平方里,每侧有三门,城市里共有9条南北向干道,9条东西向干道,每条干道路幅宽9轨(一轨为两轮马车轮间距),左面(东侧)为祖先的宗庙,西侧为祭天地的社稷坛,南面皇宫,北面是集市。
3.中国古代的城市
特点:布局工整;突出王权;体现礼制、等级与尊卑。
4.西方古代城市
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古罗马:城市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欧洲中古时期: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雅典卫城遗址
思考: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城市的产生与政治密切相关,一般都有城墙,对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城市的产生,使得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集中,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城市的防御性设施、水利工程、道路等设施的修建,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和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
古代罗马城
明清北京城
看图学史:明清北京城与古代罗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
不同:古代中国城市整齐对称,有中轴线;政治功能更突出。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比较随意;工商业和生活、娱乐的功能更突出 。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特点:类型多样。
2.成因:受居住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3.表现
(1)两河流域的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2)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3)在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古埃及民居
古罗马民居
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4世纪时,罗马城中大部分是这种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建筑影响深远。
(4)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古罗马高层住宅
北美印第安人帐篷
(5)北方的穴居和南方的巢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自先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北京市四合院民居
福建客家土楼
4.意义:民居是物化的历史和社会文明的象征。研究民居对于研究古今中外的历史状况与风土人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探究三 农业生产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材料 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单元形成完整的具有气候和生态调节改善功能的生物小气候生境空间单元。传统聚落环境包括了传统聚落周边的农业生产土地和其外围的自然环境空间。它是人类在传统农业生活模式下,有主观目的地开发和改造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而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下去的环境。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农业生产对聚落环境的影响,并概括农业生产与人居环境的互动作用。
提示:影响:定居聚落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充足的食物供给,不同气候环境、地形等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作用:农业生产发展会对居住环境中地形、水系、生态等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开发适度,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开发过度,会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村落产生
集镇出现
居住形式演变
穴居、巣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产生原因
农业的出现
影响
为人类提供了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两宋出现集镇
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
城市产生
世界各地民居
产生
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中国古代城市
布局:宫殿区、手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
特点:有严格制度规定
两河流域:黏土、芦苇制成砖块混合建房
古埃及:木建筑
古罗马:列柱围廊的中庭
古代北美:圆锥形帐篷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经济特色对城市的命名具有一定的影响,杜浦诗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句中“锦官城”应该指
A.刑州 B.洪州 C.成都 D.巩县
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在唐代,锦官城就是成都家喻户晓的别称,在当时的诗词歌赋中屡见不鲜,故选C;刑州是现在河北省邢台的古称,同时它还有顺德府这一古称,其不是杜甫所指的锦官城,A项不符题意,排除;洪州,古代地名,古时江西南昌、河南辉县分别称洪州,其不是杜甫所指的锦官城,B项不符题意,排除;巩县一般指巩义,位于河南省郑州、洛阳两市之间,其不是杜甫所指的锦官城,D项不符题意,排除。
2.早期的村落一般位于河流流域或者临近水源适合人类发展的地区,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B.采集经济是主要的经济
C.渔猎是古人主要的活动 D.社会经济决定村落选址
A
【详解】
从题干材料“村落一般位于河流流域或者临近水源适合人类发展的地区”可知,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故选A项;B、C、D三项叙述均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无关。
3.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这说明草市的出现
A.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B.突破了城市坊市间的界限
C.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
D.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D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宋朝草市的发展,依据材料“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可以看出草市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草市出现在南北朝时期;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草市的出现突破了城市坊市间的界限;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官方对草市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THANKS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