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4:封建时代的欧洲-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分类汇编(含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4:封建时代的欧洲-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分类汇编(含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6 16: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4:封建时代的欧洲
2021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本专辑以单元为线索,对2021年全国各省市112套中考真题解析整理、归类,提供详尽解析,是备战2022年中考的绝佳复习资料,中考真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其规律,在复习备课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西欧封建制度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的,在分封过程中, 接受土地的人称为
A.封君 B.封主 C.封臣 D.地主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西欧在政治上的显著特征,其纽带是土地,受封土地的人是封臣,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题)814年查理曼去世后,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后形成三个国家的雏形分别是
A.法兰西英格兰意大利 B.德意志法兰西英格兰
C.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D.德意志意大利英格兰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C正确;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后形成三个国家的雏形中没有英格兰,排除ABD。故选C。
3.(2021·浙江金华·中考真题)作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维护者——骑士阶层,纵横欧洲近1000年,它的兴衰与中国传人的两项发明直接相关。这两项发明分别是
A.马镫、火药 B.指南针、火药 C.印刷术、指南针 D.马镫、印刷术
【答案】A
【详解】
据所学可知,六七世纪时期马镫的普及,不仅使骑兵成为了一千多年来不可阻挡的一个兵种,还催生了骑士精神,一种延续一千多年的骑士制度;而由于火药的传入,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时代,骑士阶层走向了没落,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故A正确;指南针是海上导航工具,与骑士无关,B排除;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但与骑士无关,C、D排除。
4.(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公元元年的确定有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C
【详解】
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后来影响着整个欧洲社会的宗教——基督教,公历纪年就是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作为元年算起,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后,故C正确;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产生时间为6世纪,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故排除ABD。故选C。
5.(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题)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假设穿越历史,重回庭审现场,你可以看到( )
A.主持庭审的是专职法官 B.开庭地点设在教堂
C.佃户有权拒绝出席庭审 D.罚金都归教会所有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开庭的地点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庄园法庭主持庭审的是领主或其管家,A说法错误,排除;佃户没有权拒绝出席庭审,C说法错误,排除;庄园法庭的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6.(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里的佃户包括
A.农民和农奴 B.农民和市民 C.外邦人和奴隶 D.市民和农奴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佃户是庄园里的主要劳动者,故选A项;市民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不属于佃户,故排除B项;佃户外主要指的是农民和农奴,不包含外邦人,故排除C项;市民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不属于佃户,故排除D项。
7.(2021·青海·中考真题)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以下关于庄园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 B.庄园的土地均为领主的“直领地”
C.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D.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而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因此关于庄园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庄园的土地均为领主的“直领地”,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表述均符合历史事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8.(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它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它是
A.教会 B.城市 C.庄园 D.大学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它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是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选项C符合题意;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是10世纪,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西欧大学的兴起于12世纪,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9.(2021·新疆·中考真题)下图是西欧庄园中的劳动场景。图中人物是
A.庄园中的居民 B.独立的小生产者
C.自营地的所有者 D.庄园法庭的工作人员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答案为A。
10.(2021·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以农业为主
C.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领主特权受到限制
【答案】A
【详解】
材料反映出西欧庄园不仅为领主提供衣食资源,还制造各类日常物品,很少对外交换,这体现了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庄园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而没有强调农业或者手工业为主,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然经济单位,而是不会政治单位,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领主特权受到限制,故排除D。
11.(2021·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以下对西欧庄园表述正确的是
A.佃户不用向领主缴纳任何捐税 B.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D.庄园的居民都是缺少自由的农奴
【答案】B
【详解】
在领主统治下,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正确;庄园中的佃户需要向领主缴纳捐税,A排除;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C排除;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D排除。故选B。
12.(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A.基督教会 B.西欧庄园 C.自由城市 D.垄断组织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是西欧庄园。B正确;基督教会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世界。A错误;自由城市与题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不符合。C错误;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错误。综上故选B。
13.(2021·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各地,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这反映的时代是
A.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C.封建时代的亚洲社会 D.走向近代的欧洲社会
【答案】B
【详解】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4.(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正确;题干信息未显示土地公有、自由农民、司法权的信息,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
15.(2021·云南·中考真题)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A.城邦 B.庄园 C.租地农场 D.手工工场
【答案】B
【详解】
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封建庄园,B正确;据所学可知,城邦是国家形式,A与题意无关;租地农场是土地的经营方式,而不是组织形式,C错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与题意无关。
16.(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12世纪大学兴起,它被称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最早兴起在
A.非洲 B.美洲 C.欧洲 D.亚洲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12世纪大学兴起,它被称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结合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气象,中世纪大学兴起于此时,被称为“最美好的花朵”,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
A.基督教的创立 B.庄园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庄园的兴起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催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西欧城市的复苏 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C.中国印刷术的普遍推广 D.大学的兴起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所以D项符合题意;西欧城市的复苏,是教育发展的背景,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1世纪后,包括阿拉伯数字在内的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促进教育的发展,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印刷术传入西欧,一定程度上促进西欧教育的发展,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9.(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2021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56.84万人。学子们憧憬着理想的大学校园生活。大学兴起于( )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中世纪的欧洲 D.古代罗马
【答案】C
【详解】
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C符合题意;A、B和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0.(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下图是古代某帝国发展演变示意图。其中③处应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D
【详解】
依据图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欧亚两州的交界要地营建了君士坦丁堡,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东罗马帝国地跨欧非,东罗马帝国仍然是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廷),故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D项正确;由此可知,ABC三项的帝国与题干内容不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1.(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右侧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儒家文化 B.拜占庭文化 C.印度文化 D.阿拉伯文化
【答案】B
【详解】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州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因此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所以①处当填拜占庭文化,故选B;儒家文化没有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A;印度文化没有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C;阿拉伯文化也没有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D。
22.(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罗马民法大全》包括
①《法理概要》 ②《查士丁尼法典》 ③《十二铜表法》
④《法学会纂》 ⑤《新法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由《法学会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四部法律组成。《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①②④⑤正确,C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错误,ABD排除。故选C。
23.(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他是凯撒大帝之后,古罗马又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组建了一个法律编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起,别除法律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第委员会,收集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一部法律文献。其名称为《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第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C正确,B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律,A排除;《拿破仑法典》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献,D排除。故选C。
24.(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一 系列法律文献被统称为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1787年宪法》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的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额欧洲民法的基础,C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排除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是欧洲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B;《1787年宪法》是美国总统华盛顿主持下制定的,排除D。故选C。
25.(2021·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拜占庭帝国时期,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文献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A.注重依法稳固统治 B.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C.学习雅典民主政治 D.否定《十二铜表法》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系列法律文献”可知,这体现出拜占庭帝国有注重依法稳固统治的倾向,故A符合题意;拜占庭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是对《十二铜表法》的继承和发展,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答案】C
【详解】
题干的“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表明现代的法典深受罗马法典的影响,由此可知,罗马法影响深远。故C符合题意;罗马法的内容、性质、缺陷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BD。故选C。
27.(2021·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小朱同学整理了有关罗马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全部法律条文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C.《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答案】A
【详解】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査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但是并没有集中古罗马帝国全部法律条文。A符合题意;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不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而形成的。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是《新法典》。C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A。
28.(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详解】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故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排除A;《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左右,排除B;《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文献,排除D。故选C。
29.(2021·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一双头鹰标识(见下组图)。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A.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B.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C.孕育了阿拉伯文化 D.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答案】A
【详解】
根据“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说明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东欧国家产生了重大英雄。A正确;拜占庭是东罗马帝国,脱胎于罗马文化。B错误;材料中没体现出拜占庭文化对阿拉伯文化、西欧文艺复兴的影响。CD错误。综上故选A。
30.(2021·陕西·中考真题)"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文献”是《罗马民法大全》。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选D;ABC的颁布都是在拜占庭帝国灭亡以后,排除。
31.(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9世纪时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的起源。故B项正确;;ACD项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综上故选B。
32.(2021·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埃及留给人类的宝文化遗产
B.《十二铜表法》属于万民法
C.《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拿破仑法典》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上台后,组织法典编纂委员会,经过6年努力, 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民法大全》规定了奴隶制帝国的统治秩序,从法律上肯定了皇帝的专制权力,把皇权视为至高无上,《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选项C符合题意;《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留给人类的宝文化遗产,A排除;《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与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B排除;《拿破仑法典》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排除。故选C。
33.(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东罗马帝国皇帝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于529年编成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详解】
《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529年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命学者杜立本等所编纂的法典,故D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于公元前449年颁布的成文法,《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排除ABD。故选C。
34.(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A.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答案】B
【详解】
根据“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社会秩序,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