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原地运球》教学设计
学 科 体育 年 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篮球——原地运球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模仿,易兴奋,但由于年龄较小,手部力量较弱,又是初次接触篮球,虽然很喜欢球类活动,但又欠缺自控能力,在体育课中精神不易集中,因此,在设计课的内容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
教材分析 小篮球活动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开展小篮球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结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小篮球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小篮球与游戏的兴趣,吸引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小篮球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小篮球游戏练习中,培养学生去体验小篮球运动的魅力,初步学会小篮球的简单动作,并在简单组合动作中熟悉球性,增强球感。 3、在小篮球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发展儿童自尊与自信,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指张开,掌心空出。 难点:手球一体,手指感知球的方向、力度。
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2、要求学生熟悉球性,然后才进行原地运球的讲解示范,接着让学生开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练习。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在教室内播放视频-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一)篮球—原地运球 1、熟悉球性 1)抛接球练习。 2、徒手做手部的模仿动作。 3.持球练习原地运球。 4、学生尝试行进间运球练习 (二)游戏:运球接力。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师小结 3.收拾器材。 4.下课 播放视频,适时讲解 1.集合队伍,检查学生着装和身体状况。 2.宣布本课学习 内容。 3.指导学生进行准备活动。 4.师带生进行运动操的练习。 1.师带领学生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 2.教师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徒手手部的动作要领。 1)师边讲解边示范。 2)指导学生手部动作和双脚动作。 3.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单组学生先持球练习 4.引导学生尝试性的行进间运球 5.教师巡视指导。 6.师评价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示范游戏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3.师评价 1.师引导学生进行放松。 2.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小结。 3.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4.组织学生下课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上课。 2.学生认真听讲。 3.学生围着运动场慢跑2圈。 4.学生进行运动操练习。 1.学生积极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手部动作。 1)学生边观察边积极模仿。 2)学生认真模仿手部和双脚动作。 3.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 4.学生分小组练习行进间运球。 5.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 2.学生积极进行游戏活动是练习 3.学生积极参与。 1.学生进行放松运动。 2.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小结, 3.帮助老师收拾器材。 4.下课 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篮球和篮球的基本技术—原地运球 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使学生能以更好的身体进入运动状态。 通过抛接球的练习,让学生对篮球迅速的产生兴趣,以便更好的投入学习中。 通过视频和教师的讲解、示范,可以更好的加深对正确动作的印象和了解。 通过模仿练习,可以更好的掌握动作。 通过持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动作的正确性。 通过尝试性的行进间运球,先让学生感兴趣,其次,可以更好的进入后面的游戏学习中。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能积极的对篮球运动有更好的兴趣。 通过放松活动和小结,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同时能很好的了解篮球的运球动作。
板书设计 篮球---原地运球
分层作业设计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大练习的难度:能力弱的学生,以巩固动作的稳定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