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归类摘抄法
注明出处
普通摘抄法
批注摘抄法
普通摘抄法
☆风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风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不同的歌曲。
☆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这院子里的玫瑰花姿态各异,形态万千,十分美丽。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微风拂过,芳香扑鼻,沁人心脾。
☆夏天的风,不紧不慢地,跳着,玩着,时而高飞,时而低掠。它为可爱的树叶奏乐,为活跃的小草伴舞,为人们带来清凉和爽快。
☆梅花虽没有玫瑰的明艳动人,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以自己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品格成为后人时时赞美的对象。
归类摘抄法
☆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风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风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梅花虽没有玫瑰的明艳动人,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以自己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品格成为后人时时赞美的对象。
☆夏天的风,不紧不慢地,跳着,玩着,时而高飞,时而低掠。它为可爱的树叶奏乐,为活跃的小草伴舞,为人们带来清凉和爽快。
☆这院子里的玫瑰花姿态各异,形态万千,十分美丽。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微风拂过,芳香扑鼻,沁人心脾。
风
雨
花
批注摘抄法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批注:“幽深”是说树林很大很安静,“雾蒙蒙”是说树林因为雾气重,光线昏暗,什么也看不清。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能发觉“林子里有不少鸟”。可见,父亲对鸟是多么熟悉!
批注:这个句子将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恶劣的环境下,海燕依旧不畏艰险,矫健勇猛的模样。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注明出处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毛泽东
——高尔基
得
得
得
比一比
它的声音很小。
它的声音小 几乎听不见了。
王老师十分着急。
王老师急 直跺脚。
他跑得很快。
他跑 像兔子一样快。
程度有多深呢?
试一试
它的声音很小。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王老师十分着急。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很快。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
______得_____________。
气喘吁吁
热泪盈眶
他感动
程度有多深呢?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
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想一想
作用:句子整齐,语言连贯,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
顶 真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小船……弯弯的河岸……
试一试
我能接着往下说:弯弯的小桥……
巍峨的大山上是许多样貌奇特的石头,石头的周围点缀着些许绽放的野花……
散发芳香……吸引蜜蜂……
品味顶真句
年年喜鹊衔红梅,红梅吐芳映红日。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分不正,(道理)就说不通,(道理)说不通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则礼仪等级就不能维持,礼仪等级不能维持则刑罚就不公平,刑罚不公平则百姓都没有地方放手脚(即不知该怎么办)了。
对联
古文
现代文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语文园地七
摘抄我有法
好句我会用
普通摘抄法
归类摘抄法
批注摘抄法
“得”补充说明写具体
运用顶真写紧凑
注明出处
下节课再见(共18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猜一猜
小小一姑娘,
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
阵阵传清香。
池里一只碗,
倾盆大雨落不满;
小雨纷纷下,
仿若珍珠落玉盘。
水上一个铃,
摇摇没声音;
凑近细细瞧,
满肚小窟窿。
1
2
3
小小一姑娘,
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
阵阵传清香。
池里一只碗,
倾盆大雨落不满;
小雨纷纷下,
仿若珍珠落玉盘。
水上一个铃,
摇摇没声音;
凑近细细瞧,
满肚小窟窿。
1
2
3
猜一猜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因擅长七绝,因此以“七绝圣手”的称号闻名。其代表作有《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出塞》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采莲曲》是在诗人被贬龙标时所作。据史书记载,当时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于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被其深深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创作背景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1. 采莲人的裙子什么颜色?
2. 采莲人的面色应该是怎样的?
3. 站在荷池边的诗人看得清采
莲人吗?
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诗中找到依据。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②[芙蓉]莲花的别称。
③[乱入]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采莲少女的罗裙与荷叶都是碧绿碧绿的,仿佛是用一种颜色的布料裁剪出来的;她的面色红润,与荷花交相辉映。少女进入莲池,钻入大片的荷花与荷叶中,就看不见踪影了。听到歌声时,我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莲花,又名荷花、水芙蓉等,莲科水生植物,其品种主要可分为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从食用价值来看,莲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从观赏价值来看,荷花形貌优美,气味芬芳,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为世人称颂,更是常常成为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时赞美的对象。此外,莲花还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也是我国山东省济南市的市花。
莲花
我会写
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好看。
芙
蓉
英
翅
蒙
雾
及
奏
我会写
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好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