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6 22: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同步作业
2021—2022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A,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1)文段选自《朝花夕拾》的哪篇文章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A是___________
(3)本篇文章,作者写出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毫不顾忌自己心理时的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围绕名著进行探究式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老师设计了《朝花夕拾》探究式专题“温情回忆与理性批判”,请根据下表的内容提示,任选一篇,说说鲁迅先生的“温情”或“批判”。
篇目名称 内容提示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我”
《五猖会》 背书看五猖会
《父亲的病》 名医
《藤野先生》 仙台学医
答:
3.名著阅读。
(1)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这段话出自_______(作者)的散文《朝花夕拾》中的_____(篇目)。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_(人名)
4.诚恕中学举行“中华文化伴我行”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任务。
(重温经典)“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1)选段中的阿妈是指:________(人名),选自《朝花夕拾》中_______________(文章名)
(2)七年级(2)班将举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专题探究活动,任选《朝花夕拾》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探究其性格特征。
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集结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1)《朝花夕拾》的原题是《_______》。
(2)其中,他的一篇散文《_______》被选入我们课本。
(3)请写出《朝花夕拾》题目的含义:_______。
6.下列图片是学生根据《朝花夕拾》内容所画,请把相关篇目写下来。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________》。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1)上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________。
(2)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该书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______,篇名是《______》。
8.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朝花夕拾》中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请你从中任选一个人物,说说他(她)的性格特点和你从中学习借鉴到了鲁迅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9.名著阅读。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该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本学期所学的课文_________也选自这本书,这篇文章中描写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的老师,这位老师的名字是_________。
10.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不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文中的“她”是指:________。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她是个________的人。
(2)《朝花夕拾》一书中,除了选文中的“她”,还有很多给“我”带来温暖,令“我”产生敬意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位,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11.名著阅读:完成与《朝花夕拾》有关的两个问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请列举其中两篇。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其中一篇的主要内容。
12.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选文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有何作用?
13.根据《朝花夕拾》,梳理作者的求学之路,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求学经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就读于三味书屋
①《______》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雷电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路学堂。
②《_____》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因而做出了人生重大抉择③“_______”
14.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大多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作品中的人物给予童年鲁迅人生的启蒙,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___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
15.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的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此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个篇目?我为什么感觉到“没什么大意思”?
16.《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写古代孝道的文章,篇名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故事持有怎样的态度?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幼年到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18.根据内容请写出人物名称。
(1)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1)《五猖会》
(2)《鉴略》
(3)抵触/反感/不满(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一】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怀着温情回忆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真实再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又迷信、唠叨的形象,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感激和敬意,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示例二】在《五猖会》中,鲁迅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经历,渴望观看五猖会的激动兴奋与背书时的无奈痛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封建强制教育的憎恶和批判。
3.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或长妈妈)
4.
(1) 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
(2)示例:藤野先生是一位辛勤治学、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的老师,他认真帮助我修改讲义,担心我不敢解剖尸体,不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而歧视我。
5.
(1)旧事重提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3)早晨开花到晚上拾起,比喻对往事的回忆
6.图1为《狗 猫 鼠》;图2为《阿长与山海经》;图3为《二十四孝图》;图4为《无常》。
7.
(1)《朝花夕拾》
(2)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五猖会 ③无常
8.
(1) 旧事重提
(2)示例:《阿长与》阿长是一个平凡普通、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格、迷信无知、淳朴善良、关心爱护、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孩子的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运用了对比、语言、动作、心理等等描写来塑造阿长的形象。
9.《朝花夕拾》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质朴、 方正、博学、和蔼、严而不厉、严而可亲等 寿镜吾或寿怀鉴。
10.
(1) 阿长 善良、质朴、关爱孩子
(2)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摒弃民族偏见。
11.
(1)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2)示例:①《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②《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12.
(1)文章记叙了“我”儿时急切地盼望去观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让“我”背书,我很失落无奈。
(2)衬托“我”即将要去看迎神赛会的迫切激动的心情,与后文父亲叫“我”背书时的失落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13.《琐记》 《藤野先生》 弃医从文
14.阿长(或者“长妈妈”) 寿镜吾 《藤野先生》 藤野(或者“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15.篇目:《五猖会》
原因:因为在我兴致勃勃想要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却要求我背枯燥的古文,这让我心情顿时冷到极点,等到背完古文,也便觉得索然无味了。
16.《二十四孝图》,态度围绕“表达了作者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是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回答即可。
17.A
18.陈莲河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