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5: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分类汇编(含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5: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分类汇编(含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6 21: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5: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2021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本专辑以单元为线索,对2021年全国各省市112套中考真题解析整理、归类,提供详尽解析,是备战2022年中考的绝佳复习资料,中考真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其规律,在复习备课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公元六七世纪,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大和国皇室和一些曾经在中国留学的贵族改革派,主张效仿邻国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拥立孝德天皇颁诏推行
A.大化改新 B.种姓制度 C.明治维新 D.幕府统治
【答案】A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在遣唐使的推动下,日本孝德天皇开始仿照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所以A项正确;种姓制度是曾经在古印度流行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幕府统治建立于12世纪晚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日本留学生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传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们的倡导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从646年起,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B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古代中国改革,排除A;农奴制改革是俄国,排除C;明治维新是日本学习西方的改革,排除D。故选B。
3.(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日本在历史上先后两次“拜师学艺”,其中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是( )
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中国唐朝统一和兴盛使得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唐朝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大化改新。故B正确;幕府制度是日本自有的制度,故排除A项;明治维新是日本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故C错误;工业革命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进行的,故排除D项。故选B。
4.(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观察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
【答案】C
【详解】
据材料“地方设国、郡、里三级;中央设立二管八省;天皇处于政权的最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地方上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标志,故选C;印度的种姓制度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组成,不符合材料,排除A;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没有天皇,B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最高统治者称为沙皇,D错误。
5.(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科举制、租庸调制、均田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6.(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图内容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规定,该规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
A.公民 B.国家 C.部民 D.贵族
【答案】A
【详解】
公元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故A符合题意;B、C和D与图片中分配土地对象不符合,排除。故选A。
7.(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封建庄园建立 D.明治维新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正确;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A;封建庄园建立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C;明治维新是学习西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故选B。
8.(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6-9世纪,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B项正确;大和统一日本是在4世纪末5世纪初基本上完成的,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幕府统治建立是在12世纪末,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17世纪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9.(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C.提倡“文明开化”
D.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B
【详解】
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B符合题意;确立土地私有制、提倡“文明开化”属于明治维新时期改革措施,排除A和C;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排除D。故选B。
10.(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A.一切私地收归国有 B.推行“殖产兴业” C.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开化”
【答案】A
【详解】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A正确;“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19世纪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BD排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C排除。故选A。
11.(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于古印度、基督教兴起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初,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2.(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阿拉伯人改造的从0到9的计数法源于
A.古印度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埃及人 D.古希腊人
【答案】A
【详解】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故A符合题意;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BCD。故选A。
13.(2021·新疆·中考真题)《医典》、“智慧宫”、《天方夜谭》等关键词所涉及的国家是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B
【详解】
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 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文化成就与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不符合,排除A、C和D。故选B。
14.(2021·湖南湖南·中考真题)把握关键词,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擎搜索某一关键词,得到“穆罕默德”“穆斯林”“麦加”“真主安拉”等信息,这一关键词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详解】
“穆罕默德”“穆斯林”“麦加”“真主安拉”反映的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独尊真主安拉,D符合题意;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A排除;耶稣创立基督教,B排除;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C排除。故选择D。
15.(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2020年10月,法国历史教师帕蒂在课堂上谈论“先知穆罕默德”形象并向学生展示穆罕默德的漫画,引发某宗教派别部分人十强烈不满。材料中的“某宗教派别”应为(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先知穆罕默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在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创传。选项B符合题意;基督教的创立者是耶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2021·山东山东·中考真题)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则把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由此可见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正确;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A排除;题干突出的是阿拉伯人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B排除;题干涉及到的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没有涉及非洲地区,C排除。故选D。
17.(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腊文化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体现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继承,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