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专题训练光现象实验探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光现象专题训练光现象实验探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7 15: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专题训练 光现象实验探究
1.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如图所示)。
(1)小华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仍不够清晰,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________。
(2)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如图所示,右图为孔的形状特写),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3)另有几个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来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_______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_______。保持孔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_______(选填“大”或“小”)。
2.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
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E”、“F”和“R”形状的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做成两个小孔形状不同的纸筒,纸筒另一端绷装半透明膜,做好装置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
(1)物理上将“F”、“E”和“R”形状的LED发光的字称为光源;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同学们将“F”发光字固定好后,先用小圆孔纸筒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倒立的“F”,如图所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后,再换用小方孔纸筒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3)同学们再换用“E”和“R”形状发光字,分别按照实验(2)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发光字 小孔形状 像的形状 半透明膜上是否呈现
1 F 圆形 倒立 呈现
2 F 方形 倒立 呈现
3 E 圆形 倒立 呈现
4 E 方形 倒立 呈现
5 R 圆形 倒立 呈现
6 R 方形 倒立 呈现
(4)通过比较 ______,同学们验证了猜想一,得出结论: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同学们通过比较1、2,3、4和5、6,得出结论:______。
(6)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
3.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_______(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时应选玻璃板_______的边缘(镀膜面/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___;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若图丙中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如图丙所示,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_______(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_______。(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保持不变”)
4.在探究“光从空气射到某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激光笔、长方形玻璃砖、刻度尺、白纸。
(1)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 。
(2)实验前,在白纸上已画出表示界面的直线和法线。为了保证实验时激光的入射角等于预设值,还应在白纸上画出___________ 。
(3)实验时,为了测出折射角,还要在白纸上画出折射光线。那么怎样做才能在白纸上画出折射光线___________ ?
(4)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0 25 40 55 70 85
折射角r/° 6.5 16 25 32.5 38 41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探究结论是:光从空气射到玻璃中时,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 。
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选填“A”、“B”或“C”)。
A 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 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试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试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 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 ,且折射角___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3)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____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竖立的薄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两支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
(1)平面镜所成的像比玻璃板成像更清晰,选择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由是______;
(2)若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3)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选取器材的要求是______;
(4)为验证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7.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纸板组成。
(1)其中可折转的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即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___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3)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
(4)如果让光线从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 ________放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 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 ________。
(3)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着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
(4)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 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________像。
9.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看清楚硬纸板上显示的光路,硬纸板材质应是______(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2)纸板B沿着ON向后翻折一定的角度,在B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到反射光,这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______;
(3)在图中,如果入射光线沿BO的路径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__(填“会”或“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______;
(4)本实验要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减小误差/寻找普遍规律);
(5)实验过程中若将整个纸板倾斜,如图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平面镜,此时反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10.如图甲所示,小红在检查视力时发现用到了平面镜,于是她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中A、B是两根相同的蜡烛。
(1)相同条件下,______(填“平面镜”或“玻璃板”)所成的像更清晰,实验时小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 。
(2)如图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此像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移动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实验后小红明白了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如图甲,若测视力时要求人到视力表距离为5m,房间宽度3m,则小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 m。
11.物理兴趣小组选用了图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______ ;
(2)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______(选填“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者“不变”),且折射角总是______相应的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者“不变”)。
12.小南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平面镜、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甲所示:
(1)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
(2)图乙是小南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___________cm。
(3)小汽车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装呢?小南做了如下实验:使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则蜡烛的像为图丙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如果把蜡烛看成司机,则司机所成的像不会遮挡司机的视线而影响司机驾驶。
参考答案
1.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没有 小华 实验中应该控制孔的形状不变,改变孔的大小 大
2.较黑暗 1、3、5或2、4、6 当物体的形状相同时,像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无关 控制变量法
3.点燃 平面镜成像物像大小相等 M 不能 镀膜面 D 曲线 保持不变
4.量角器 入射光线 见解析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增大的越来越缓慢 入射角的增加量相同时,折射角的增加量越来越小
5.C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是 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6.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能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 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直接看光屏,如果能看到像,说明是实像,如果看不到,说明是虚像 B
7.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漫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合理 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 反射时,光路时可逆的
8.垂直 未点燃 相等 相等 不透过 虚
9.粗糙的 不能 在同一平面内 会 光路可逆 寻找普遍规律 不在
10.平面镜 既能成像,又能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A 反射 相等 不能 2
11.在同一平面 由小变大 大于
12.前 3.74~3.7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