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3. 少年中国说
第二课时
部编版 五年级上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激发我们为祖国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目标
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作者简介
1890年17岁中举后与师傅康有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八国联军侵华,想要瓜分中国土地
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写作背景
初读课文
①
②
③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
中国少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意思上层层递进
排比的修辞手法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中国少年还需要些什么?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芒。
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这些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梁启超为什么用这些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
这是一种象征的修辞手法。这些事物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勃勃生机。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前途无量,光辉灿烂。
少年中国 朝气蓬勃 前途无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芒。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逢双押韵、
四字成语、
读起来朗朗上口
强烈的赞美
之情和自豪感。
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
有什么联系?
建成少年中国,需要有为的中国少年;
有了优秀的中国少年,才能建设好少年中国。
中国少年必须承担起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
两者关系密切。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后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2.背诵课文。
3.查找资料,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4.积累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少年中国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激发我们为祖国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二)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激发我们为祖国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1890年17岁中举后与师傅康有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出示时间轴,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当时中国的环境已经落后的状态。最后总结是哪些原因下创作的这篇课文。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研读课文。
1.请三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如何连贯而气势的读?
预设:1全班齐读
2 配上音乐读
3带着真情实感的读。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真情实感来有气势的读课文。
文中就有一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你们找到了吗?全班齐读。读完了,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或者能就这一自然段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
预设: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直接有着怎样的联系?
3.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室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少年中国究竟有怎样的责任呢?
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意思上有什么发现?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先有智慧,才有财富,才有强大......
谁能不改变句意,换种方式来说一说少年中国的责任?
用只有......才......
如果......就......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责任重大)
中国少年应该还有哪些责任?
4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的?
预设: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这些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梁启超为什么用这些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
这是一种象征的修辞手法。这些事物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勃勃生机。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前途无量,光辉灿烂。
体会到什么?
少年中国 朝气蓬勃 前途无量
再带着这种强烈的生命力齐读这一段。
读完结构上你发现了什么?
逢双押韵、四字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赋予强烈的赞美之情和自豪感。
五、总结: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建成少年中国,需要有为的中国少年;有了优秀的中国少年,才能建设好少年中国。中国少年必须承担起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两者关系密切。
现在的你们正值少年,建设少年中国需要你们,你们要树立信念,好好学习,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相信在你们的手中,我们的少年中国定会向一轮红日永远发出耀眼的光芒。
老师为大家找到了一个精彩的朗诵词,你们想听吗?
学生自己齐读,再次感受中国少年的责任重大与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作业
课后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2.背诵课文。
3.查找资料,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4.积累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