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
一、单选题
下列依次填入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 丰润的青草。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 深远的晴空里。
(3)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 它的大地。
(4)多少年来你 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A. 揉过 飞入 丰润 观望 B. 吹过 吸入 凝望 丰满
C. 吹过 飞入 观望 丰满 D. 揉过 吸入 凝望 丰润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B.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D.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④①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真正喜欢的,是心爱的汉字摇曳在纸上的美感。②我愿意把纯白的纸页想象成最温厚的土地。③清峻的横折是梅花,飘逸的撇捺是兰草,灵动的钩钩点点则是四下翻飞的蜂蝶和鸟雀。④我怀着春风般的心意把它们呵护在纸页间,渐渐繁盛成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A. “我”是代词,“摇曳”是动词,“蜂蝶和鸟雀”是并列短语,“秘密花园”是偏正短语。
B. “清峻的横折是梅花,飘逸的撇捺是兰草,灵动的钩钩点点则是四下翻飞的蜂蝶和鸟雀。”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我愿意把纯白的纸页想象成最温厚的土地。”这个句子中,“温厚的”作状语。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③④②。
二、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fēng rùn的青草。
(2)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níng wàng它的大地。
(3)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yōu qī,/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4)让欢笑和āi chóu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三、默写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______ 。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______ 。
四、综合题
读下面的诗句,完成题目。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mò)①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yè)②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pí)③
(选自《泰戈尔诗选》)
(1)加下划线字“荷”的正确读音是 ( )
A.hé B.h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①寂(mò)__________ ②摇(yè)__________
③乐此不(pí)__________
“忧乐情怀”是hán yǎng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精神,是liú tǎng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忧”并不是悲天悯人的感情发泄,而是超越一己之利益得失的担当精神;“乐”也不是满足个人物质欲望的快乐,而是一种乐观huò dá的处世态度。千百年来,它始终是中华民族
A__(经久不息 / 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段文字画线句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此句是_________________复句。
五、语言表达
读书节系列活动中,班里将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你打算向同学推介一幅漫画(如图)。为便于现场清晰流畅地表达,请你根据语文老师的建议,完成发言稿的准备任务。
建议:
(1)用合理的顺序,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提炼漫画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语言简洁,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两题。
不会引用诗句,不会使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只会用网络流行语……这是目前一些年轻人使用语言的现状。
①大部分网络流行语活泼有趣,结构简单;然而这种语言也存在明显不足,就是缺乏对细节的描摹,忽略人的细致感受。
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词语偶尔用用倒还可以,但使用频率太高,便可能是思维懒惰的征兆了。
③这一现状,与网络语言的流行密切相关。
④比如,面对大好春光只说个“赞”,就意味着省略了对春暖花开的细致感受;在键盘上随手敲出一串“哈哈哈”,就意味着放弃了对喜悦的贴切表达。
语言不只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具体呈现。我们选择了____A____,也就等于选择了简单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和____B____,如果都变得越来越简单,就应该警惕起来了。
(摘编自江丹《除了“哈哈哈”,我们还能说点什么》)
(1)调整①到④的顺序,使其成为语意连贯的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两处分别补写恰当的文字,使文段语意完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无形地运行着,犹如流云逝水,去而不归。但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春夏秋冬多姿多彩的美景。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
(1)【赏四季美景】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美。请欣赏下面几幅图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描绘一下你的感受。
(2)【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
春之美:
夏之韵:
秋之魂:
冬之味:
六、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开展了“叩开现代诗歌,陶冶学子情操”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题目。
(1)我们鉴赏了第一单元五首诗歌,请从《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这五首诗歌中向同学推荐你最喜欢的一首,写出推荐的理由。
你推荐的诗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要举办朗诵比赛,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你将做好哪些赛前准备工作?(至少写三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袁浩同学完成了短诗《做人》前两节的写作,请你帮他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个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 下列对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我看》的前两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落照图。
C.《我看》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本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如鸟、如云、如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了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觅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的静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际。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趣了。
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刻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有删改)
(1)“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受骗上当—( )—( )—( )—沁人心脾
(3)品析语言。
1)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际。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1)“揉过”运用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了春风轻柔的特点,写出了风中小草轻轻摆动的情态,“吹过”是一般性描述,没有“揉过”有表现力。
(2)“吸入”表现了晴空的深远和无穷的魅力,“飞入”仅仅描述小鸟的动作,不能凸显晴空的深邃悠远。
(3)“凝望”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大地被流云的风姿所吸引的神态,“丰润”搭配不当,“观望”对象错误。
(4)丰润:.丰足而滋润。
丰满:指女人体态胖瘦适中、匀称好看,有韵味。
根据“生命”的提示,选“丰润”恰当。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需要结合语境,注意理清内在关系。
【解答】
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汉字词汇的阐述。根据句子“大量产生”这一关键词,②句用紧跟上句具体数字说明词汇产生的数量,故②在首位;③句运用比喻句“春风野草”,描述新词汇的出现,③在②的后面;①句中“但”是表示转折的连词,应紧跟在③后面,从新词汇消失的角度阐述,故应③①;④紧跟①,阐述大绝对新词汇会消失。排序:②③①④。
故选C。
4.【答案】A
【解析】B.是表并列关系的复句。C.作定语。D.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④②③。①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④将“汉字”和“纸页”通过想象进行关联,②③是对“纸页”和“汉字”的具体想象,因此②在前,③在后。故选A。
5.【答案】(1)丰润 (2)凝望 (3)忧戚 (4)哀愁
【解析】 注意避免形近字误写情况。如“凝”不要写成“疑”,“哀”不要写成“衰”或“衷”。
6.【答案】【小题1】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小题2】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揉”、“熄”的书写。
8.【答案】(1)1)B 2)①寞 ②曳 ③疲
【解析】略
9.【答案】【小题1】 涵养 流淌 豁达
【小题2】 生生不息
【小题3】 并列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类题型,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汉字书写时,要用正楷字工整、美观地书写;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这里注意“豁达”的书写。
2.
此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其次注意词语的语言环境,最后理解词语意思。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根据语境,应用“ 生生不息”。
3.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主要类型有: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等。掌握相关复句的特点及常用的关联词,就能很好区分。划线句子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因此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10.【答案】【示例】漫画的主体部分是一座由一本本大书堆叠而成的书山,书山的一角有一块无障碍通道指示牌,牌下放有一个箭头,指向书山右侧通道,通道口放着一台电视机。书山底部有个身姿矫健的人正在躬身奋力攀登书山;电视机前有三个身形肥硕的人正盯着电视。由漫画可见,阅读能让人攀登高峰,沉浸娱乐则会让人停滞不前。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图文转换的能力。研读画面,抓住要素:书山、通道、电视、攀登者、看电视的人。然后联系实际表述漫画的寓意: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高度——阅读能让人攀登高峰,沉浸娱乐则会让人停滞不前。
11.【答案】(1)③①④②
(2)(示例)简单的网络流行语 简单的思维方式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与连贯。根据第1段中的“这是目前一些年轻人使用语言的现状”可知,③中的“这一现状”紧承其后说明原因,故首先排③;①中的“大部分网络流行语”紧承③中的“与网络语言的流行密切相关”,指出网络流行语的利与弊;④是对①的举例说明,指出网络流行语的不足;②进行小结,指出网络流行语可能是思维懒惰的征兆。故正确排序为:③①④②。
(2)本题考查情境补写。选段议论的对象是网络流行语,结合横线前的“语言不只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具体呈现”可知,A处应扣住“语言”填写,B处应扣住“思维”填写。再结合选段中网络流行语“结构简单”的特点,可将A处补充完整,即“简单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可能是思维懒惰的征兆”,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故B处填“简单的思维方式”,与短语“简单的表情达意的工具”相对应。
12.【答案】(1)【示例一】我最喜欢图一,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暖阳升起,小草破土而出,这一切让寒冷的人感到温暖,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示例二】我最喜欢图四,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肃静的一个季节,白雪覆盖大地,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一切丑的东西瞬间变得洁白、纯净,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
(2)春之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之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之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冬之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要仔细观察图片,找到图片展示的美景及其特征,选择其中一幅,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出自己的感受。如我最喜欢图一,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暖阳升起,小草破土而出,这一切让寒冷的人感到温暖,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2)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只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这里结合题目要求默写即可。示例:春之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夏之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之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冬之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答案】(1)(示例1)《沁园春·雪》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最后一句“还看今朝”,抒发了毛主席的远大抱负。纵观整首词,显示出毛主席极强的文学功底及无比宽广的胸怀。
(示例2)《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象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
(示例3)《乡愁》 这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回归祖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一份对故乡和祖国恋恋不舍的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期待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示例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中华是民国时期林徽因的经典诗作。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示例5)《我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原野夕照的美丽图画,歌颂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伟大,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2)(示例)①组织各班级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进行赛前宣传和报名指导。②制作好宣传海报。③完成报名事宜。
(3)(示例1)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
(示例2)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推荐理由一般可简要概括诗歌的内容或艺术特色,也可谈自己的读后收获或体会。
(2)本题考查活动的流程。演讲比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赛前准备工作一般有:①组织各班级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进行赛前宣传和报名指导。②制作好宣传海报。③进行报名事宜。④参赛选手上交演讲稿件,由组委会审核通过。⑤赛前注意事项指导。⑥确定比赛的时间、地点。⑦准备场地。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3)本题考查续写句子的能力。续写要把握好语境,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后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要仿照“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的句式和修辞来续写,可以用“山、水”等自然界的景物来比喻做人的道理。
14.【答案】(1) A
(2)①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晚霞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不说“染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②本句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③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欢笑与哀愁比喻成花开花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的哲理。由“吹熄”一词可知,句中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将花开花落的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
(3)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然而诗人还是要活出精彩,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A.有误,本诗表现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主要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辨性理解。
(2)本题考查辨识和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需要在把握修辞手法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作答。
①本句中“红晕”“沉醉”“凝望”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晚霞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不说“染红了”大地,而说“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自然和谐,融为一体。②本句中“去吧,去吧”是运用了反复、“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③本句中“欢笑和哀愁”运用了拟人、“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欢笑与哀愁比喻成花开花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的哲理。由“吹熄”一词可知,句中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将花开花落的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的能力。需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作答。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伤感之中。热爱生活、忠于生命,让诗人唱出了“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这样浪漫、潇洒的旋律。诗人要活出精彩,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15.【答案】(1)①非人工栽培或驯化的纯自然的事物;②脱离喧嚣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2)非常得意 心旷神怡 一往情深
(3)1)句子运用“久久”与“匆匆”两个叠词,描述生动、口语化,表现出作者对山间空旷、幽静与山间自然纯正事物的喜爱。
2)这个句子是对作者的动作描写,以“闭”“靠”“掏”“倒”“咽”等动词,表现作者身处山野的自由与随意,表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4)童谣表现出儿童的纯真,陶渊明的“巷巾滤酒”表现其为人的淳朴、真实。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突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纯真、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5)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与众游客进行对比,突出“我”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为下文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以及对文章主旨的表现做铺垫。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全文写作者在秋日进山的所见所感,从其所见的事物,如山间的野花、小溪、红叶、野果、南飞的大雁等,可以看出这里的“野”,指非人工栽培或驯化的纯自然的事物。再根据文章的第⑧至⑩段,从在山中最深的感受“静”,以及边喝酒边想起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以求其纯”可以看出这里的“野”也指脱离世俗喧嚣的自由与快乐。
(2)本题考查梳理作者情感的能力。“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是作者刚一进山时的感受;“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此时“我”由得意而变得“心旷神怡”;“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可用“一往情深”作答;最后在文末交代“我立刻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3)1)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加点词都属于叠词,要从叠词的表达效果分析。“久久”突出时间长,表现出山野的幽静;“匆匆”表现出秋日大雁的飞行速度快,引出下文对其天籁之声的描绘。运用叠词,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先正确判断描写方法,该句是对作者的动作描写。“闭”“靠”“掏”“倒”“咽”等动词,写出作者在自然之境独饮的随意与快乐,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4)本题考查分析引用作用的能力。根据童谣内容,以及“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可知,引用童谣是为了突出儿童的纯真,表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这份纯真的怀念。引用陶渊明的故事,表现出陶渊明为人的淳朴,道出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与追求。
(5)本题考查分析和评价重要语段的能力。文章第④段先写游客多,而“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可见游客们多喜爱壮观美丽、已被开发完备的景点。再写“我则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以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我”与众游客的不同,为后文表现文章的中心做铺垫。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