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保密★启用前
2021年文会学校暑假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阶段性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本卷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有15个小题,其中1-10题每题3分,11-15每题4分;共50分)
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可以把生活垃圾按图示分四类进行科学处置。废旧电池属于( )
A. 可回收垃圾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2.以下关于物质的分类、鉴别、除杂以及制取方法,正确的是( )
A.分类:塑料、羊毛、合金均属于合成材料
B.鉴别:精盐(NaCl)和面碱(Na2CO3),可用食醋鉴别
C.除杂:氧化铁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可用一氧化碳除去
D.制取:实验室常用电解水来制取氧气
3.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
A.金Au>银Ag>铜Cu B.钾K>钙Ca>钠Na
C.锌Zn>铁Fe>贡Hg D.铝Cl>镁Mg>锌Zn
4.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投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5.人体摄入过量的铝会对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奖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但现实生活中,却“铝禁不止”.下列关于铝的应用不科学的是( )
A.使用含铝膨松剂制作油条 B.使用铁锅代替铝制炊具
C.用纸盒代替铝制品易拉罐盛装饮料 D.用氢氧化镁代替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6.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处理(假设每次处理均完全反应):①将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气体体积缩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后,硫酸铜粉末出现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气体中( )
A.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氢气,还含有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
B.一定含有水、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二氧化碳
C.一定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水、氢气
D.一定含有水、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
7.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CuCl2→KCl B.KNO3→K2SO4 C.Fe(OH)3→Fe2(SO4)3 D.BaCl2→BaCO3
8.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破铁锅、坏车架、废弃易拉罐、旧电线和铝材下脚料等可归为一类回收,它们属于( )
A.金属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9.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氢气逸出
B.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玻璃管,以防止发生爆炸
D.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10.高纯度的硅是制作电脑芯片的重要原料,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该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1.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B.反应后不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C.根据图像分析,金属镁产生氢气最多
D.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
12.有些化学反应可以用漫画表示,生动而且形象。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铁
C.此反应可能是 D.此反应可表示与溶液反应
13.下列科学实验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①区分铁和硫化亚铁 B.②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C.③干燥并收集一瓶氧气 D.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4.一烧杯中盛有一定量和的混合溶液,往其中缓慢加入粉,并进行充分反应。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加入铁粉的质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5.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过滤
B 溶液 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C 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每空格2分共计40分。)
16.下列物质中:①洁净干燥的空气②铜丝③冰水混合物④液态氧⑤盐水⑥氖气⑦二氧化碳,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17.如图是一种照明用的台灯。
(1)图中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性;
(3)灯座材料是聚苯乙烯,化学式:,这一类含碳化合物属于______化合物。
18.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如图。
(1)出土的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而青铜纵目面具已锈迹斑斑,这说明金的活动性比铜______(选填“强”或“弱”)。
(2)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______数不同。
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的废液,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步骤①中,加入过量金属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进行操作③时,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试剂的名称及用量为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为街道边的太阳能垃圾箱,下面设有三个分类垃圾桶。
(1)工业上常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来制取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硅,其中一步反应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
(2)废电池应投入到___________垃圾桶(选填“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或“其他垃圾”),以防渗漏出有毒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
(3)太阳能垃圾箱的金属材质部分使用的是不锈钢,主要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来进行防锈。
2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如图所示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将电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铜导线 B.电饭煲的铝质内胆 C.铁锤
(2)铜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废液中含有、和,要从中全部回收金属铜。我们可先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往滤渣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22.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______(填离子符号)。
(3)18K金是金和铜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图表示18K金熔点的是______(填“a”“b”或“c”)。
评卷人得分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前5空格每空2分,后10空格每空3分;共40分。)
23.学习金属后,同学们到实验室进行一系列实验。
(1)利用如图所示方案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溶液甲可以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要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可以选用下列药品______(填序号)。
①Fe、溶液、Ag ②溶液、Cu、Ag
③溶液、Cu、溶液 ④溶液、溶液、Ag
24.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1)甲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如果他想探究铁生锈是否与周围环境的作用有关,他应观察比较试管___________(选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
(2)乙同学在甲同学实验基础上增加设计了试管和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请举出一个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某混合气体由、、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和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⑤能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
样品质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10.6克 148.5克 146.3克
①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与的混合物;
②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______。
(2)称取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表,请计算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_
(3)上述反应中产生的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只要求写出数据)
27.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2)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其中28题6分,31、32、33题每题各8分,29、30题每题各10分,共计50分)
28.钢铁的使用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某钢铁公司用500吨含氧化铁(Fe2O3)64%的赤铁矿石进行炼铁,高炉炼铁的原理为3CO+Fe2O32Fe+3CO2。计算:
(1)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吨;(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2)这些矿石理论上能炼得铁多少吨?________(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29.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
请回答:
(1)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性。
(3)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能源的优点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5)现通过生物法制得的氢气中混有CO2、O2和水蒸气等(氧气的体积分数通常为60%90%),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Cu丝和干燥装置。该除杂方案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6次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6g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表格中,m=____________。
(2)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31.普通黄铜由铜和锌组成,广泛用于制造板材、管材等,也用于铸造机械零件。现有一块50.00g黄铜样品,某同学利用一种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来测定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有关数据如下图。计算并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1)黄铜中Cu的质量是___,
(2)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H2的质量___。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
32.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
(1)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 。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 。
(2)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1.9克铝箔样品与50.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2Al+6HCl=2AlCl3+3H2↑),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7克。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33.某合金是由铜与镁、锌两种金属中的一种组成的,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份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并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1)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合金除铜外另一种金属是镁、锌中的哪一种?
(3)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1%)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
第
2
页 共
18
页
)
(
第
1
页 共
18
页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当电池外壳锈蚀后,会污染环境,所以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选C。
2.B
【详解】
A、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食盐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能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和氧化铁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有的物质,方法不正确,故C错误;
D、使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生产成本太高,在实验室不使用此种方法制取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3.B
【分析】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
【详解】
A、选项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铜>银>金,故选项错误;
B、选项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钾K>钙Ca>钠Na,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故选项正确;
C、选项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锌Zn>铁Fe>汞Hg,汞的名称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
D、选项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镁Mg>铝Al>锌Zn,故选项错误.
4.B
【解析】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将甲投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说明甲的活动性应大于丙。“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丙的活动性大于铜,而乙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应为甲>丙>乙。应选B项。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5.A
【分析】
【详解】
铝为食品污染物,使用含铝膨松剂制作油条是不合理的;
使铁锅可以达到补铁的目的,有利于人体健康;
用纸盒代替铝制易拉罐盛装饮料;
用氢氧化镁代替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都可以减少铝的摄入,有利于人体健康。故选A。
6.A
【详解】
气体通过碱石灰体积变小,说明含有水蒸气或是二氧化碳的一种或两种,但通过1后,气体之中就不含这两种气体了,通过2时,氧化铜被还原,可能是被一氧化碳和氢气中的一种或两种还原,由后面的3、4可以看出,还原后的产物中既含水又含二氧化碳,说明还原氧化铜的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存,故选A。
7.B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铜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故选项错误。B、由KNO3转化为K2SO4,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故选项错误。D、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8.A
【解析】
分析这些回收的材料可知,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金属或者是金属的合金组成,因此它们都是属于金属的回收范围.
故选A
9.C
【详解】
A、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也有利于将试管内的空气完全排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乙实验还能通过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11.A
【详解】
A、24份质量的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结合图像可知,反应后可能已经反应完的金属是Zn、Fe,X、Y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则金属Mg一定有剩余,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故正确。
B、24份质量的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结合图像可知,反应后可能已经反应完的金属是Zn、Fe,X、Y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则金属Mg一定有剩余,故错误。
C、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镁>锌>铁,由图像可知,金属X是Mg,Y是锌,Z是铁,由图像可知,铁产生的氢气最多,故错误。
D、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镁>锌>铁,由图像可知,金属X是Mg,Y是锌,Z是铁,故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金属单质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单质和另一种盐的反应,即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B、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即锌能够将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如果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铁,选项正确;
C、金属单质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单质和另一种盐的反应,参加反应的盐应该是可溶性的盐,而氯化银不溶于水,所以氯化银不能够与铜反应,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是金属单质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单质和另一种盐的反应,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是盐与碱的反应,选项错误,故选B。
13.A
【详解】
A、铁能被磁铁吸引,硫酸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吸引区分,符合题意。
B、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A
【详解】
向一定量和的混合溶液,往其中缓慢加入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将硝酸银中的银全部置换之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比例可知,铁与硝酸银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的最快,铁和硝酸铜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减慢,等到铜被完全置换出来之后,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增加的质量相同,故A图像正确。
故选A。
15.C
【详解】
A、盐酸能与过量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铁粉能和氯化铜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和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引入了新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出去泥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6.②④⑥ ③⑦
【详解】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②铜丝、④液态氧、⑥氖气都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③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⑦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物。
17.①②④ 延展 有机
【详解】
(1)图中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铁螺丝钉、铝箔反光片、铜制插头;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3)聚苯乙烯的化学式(C8H8)n,这一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18.弱 -2 中子
【详解】
(1)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面具锈迹斑斑,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是因为金的活动性比铜弱,不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二硫化亚铁铜()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根据化合物化合价总体为零,可知硫元素为-2价。
(3)同位素原子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间的互称,所以碳-12和碳-14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
19.置换出硫酸铜中所有的铜 ACE 稀硫酸,恰好与铁完全反应
【详解】
(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加入过量铁的目的是置换出硫酸铜中所有的铜。
(2)操作③从滤液中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属于蒸发,蒸发需要用到的器材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故选ACE。
(3)因为步骤①加入过量的铁,所以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有铁和铜,步骤②加入试剂后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故所加入的试剂为稀硫酸,且加入的量是与铁恰好完全反应。
20.置换反应 有害垃圾 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详解】
(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废电池中有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属于有害垃圾。
(3)不锈钢是在铁中掺入铬和镍等金属,改变了金属内部结构,可以防腐蚀。
21.A 二氧化碳 稀盐酸(合理即可)
【详解】
(1)A、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铝制内胆,是利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C、铁锤,是利用了铁硬度大的性质。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元素,故铜生锈时一定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参加,空气中含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所以铜生锈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3)要从中全部回收金属铜。我们可先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再往滤渣中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22.Fe+CuSO4=FeSO4+Cu Fe2+ a
【详解】
(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反应方程式Fe+CuSO4=FeSO4+Cu。
(2)分析Fe+CuSO4=FeSO4+Cu可知,反应前溶液中离子是Cu2+和SO42-,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是Fe2+和,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则“”表示Fe2+。
(3)18K金是金和铜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合金的熔点比其组分金属的熔点低,则18K金的熔点比金和铜的熔点都低,分析图2可知,a表示18K金熔点。
23.稀盐酸等 ①③
【详解】
(1)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比较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通过实验再比较出铁和铜活动性即可,通过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溶液甲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由于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可以比较铁的活动性大于铜;
(2)①把铁丝、银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时,铁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是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该选项可行;
②把铜丝、银丝分别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时,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铜、银不如铁活泼,但是不能区分铜和银的活泼性,该选项不可行;
③把铜丝分别伸入FeSO4溶液、AgNO3溶液中时,伸入硫酸亚铁溶液的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铜比银活泼,该选项可行;
④把银丝分别伸入FeSO4溶液、CuSO4溶液中时,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银最不活泼,但是不能区分铁和铜的活泼性,该选项不可行。
24.ABC 酸性或碱性环境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率 擦干并放在干燥处(合理即可)
【详解】
(1)铁生锈是否与环境有关,就要看铁分别在隔绝空气、隔绝水的条件下,和暴露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的不同,得出结论。所以必须全面观察试管ABC发生的现象。
(2)试管D溶液呈酸性,试管E溶液呈碱性,设计了试管和实验,目的是探究酸性或碱性环境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率。
(3)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接触,可知防锈的方法是与空气和水隔绝,为防止钢铁制品锈蚀,如家庭铁锅防锈方法是擦干并放在干燥处。
25.检验并且除去二氧化硫 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有道理,这是因为省略D装置后,如果E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详解】
(1)装置A中有高锰酸钾溶液,其作用是检验并且除去二氧化硫;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被A装置完全吸收),C中溶液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沉淀);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时,C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或含有二氧化碳,或含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气体被浓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则A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因此无法验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4)该同学的设计有道理,这是因为省略D装置后,如果E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26.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其质量为:148.5g-146.3g=2.2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5.3g,
y=5.85g,
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0% 13.6g
【详解】
(1)根据题意知,该固体溶液中含有CO32-和OH-,所以这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见答案;
(3)由(2)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10.6g-5.3g=5.3g,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z=7.75g,
上述反应中产生的氯化钠的质量=5.85g+7.75g=13.6g。
27.漏斗、烧杯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稀盐酸或稀硫酸
【详解】
(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漏斗和烧杯;
(2)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将棕黑色粉末加水溶解后,其中的NaCl会溶解在水中,过滤后剩下的只能是碳粉和Fe2O3,而生成物黄色溶液肯定是铁离子的溶液,黑色的固体肯定是碳粉;氧化铁可以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溶液都成黄色,因此x溶液是:稀硫酸或稀盐酸。
28.320 设可炼得铁的质量为x
x=224t
答:这些矿石理论上能炼得铁224吨
【详解】
(1)500t含氧化铁64%的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500t×64%=320t;
(2)见答案。
29.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导电 b 2H2+O22H2O 热值高或无污染 不正确 通过灼热的Cu丝时,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详解】
(1)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导电性;
(3)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c;
(4)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氢气作为理想燃料优点是本身无毒,热值高,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5)将混有CO2、O2和水蒸气等的氢气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Cu丝和干燥装置时,在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时会因氢气中混有氧气而发生爆炸,不能达到净化氢气的目的,所以该除杂方案不正确。
30.铜(Cu) 2.5 80% 解:设10克稀硫酸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x
=
x=2.04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4%
答: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4%。
【详解】
(1)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而铜位于金属活动性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所以最后剩余的0.6g固体的成分是铜,故填铜;
由表可知,前4次实验中,每加入1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为0.5g,所以第一次实验后剩余固体的质量=3g 0.5g=2.5g,即m的数值为2.5,故填2.5。
(2)由(1)可知,剩余固体是铜,则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100%=80%,故填80%。
(3)见答案
31.33.75g 黄铜中锌的质量=50.00g 33.75g=16.25g
设完全反应产生的H2的质量为x,设消耗的盐酸为y
x=0.5g
y=18.25g
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5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
(1)根据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图1可得黄铜中铜的质量为33.75g。
(2)见答案。
(3)见答案。
32.(1)铝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与稀盐酸反应;(2分)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2分)
(2)解:生成氢气的质量:1.9克+50克-51.7克=0.2克 1分
设生成0.2克氢气,需要参加反应的单质铝的质量为m。
1分
m=1.8克 1分
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1分
答: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为94.7%。
【详解】
(1)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铝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与稀盐酸反应。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2)详见答案。
33.30% 锌 28.6%
【详解】
(1)由第一次加入50g的稀硫酸合金的质量减少了6.5g,第二次再加50g稀盐酸时,合金的质量又减少6.5g,所以得出每加入50g的稀硫酸合金的质量就会减少6.5g,说明50g的稀硫酸和6.5g的合金恰好完全反应,最后加入50g稀硫酸时减少的质量只有1.5g,所以剩余物质的质量即为铜的质量,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由50g的稀硫酸和6.5g的合金确好完全反应,求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设:另一种金属为M,相对原子质量为x。
x=65;所以该金属是锌;
(3)第三次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5g,因此反应掉的物质的质量即为30g-10.5g=19.5g,由19.5g锌的质量求出反应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锌的质量+稀硫酸的质量-氢气的质量
设:第三次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氢气质量为z。
y=48.3g;
z=0.6g
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第
2
页 共
18
页
)
(
第
1
页 共
1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