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一单元 3、馒头发霉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校 教师 年级 六年级
教学 目标 科学探究: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能利用工具观察物品上的霉;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科学知识:知道霉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种;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 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核心问题 关于霉,你想了解些什么?
教学媒体 发霉的馒头、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课前查找资料等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汇报4ˊ 1、教师出示各种发霉的食品,学生观察。 2、说一说我们见过的霉菌。出示课题 学生观察 指名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
问题出示 3ˊ 关于霉,你想了解些什么? (1)、霉菌到底长什么样? (2)、什么样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3)、防止食品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 提出并筛选要研究的问题。 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自主探究 15ˊ 活动一、观察霉的颜色、形状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霉的颜色、形状,并说一说你看到霉菌的颜色、形状等。 活动二、探究在哪些条件下(食品或物品)最容易发霉 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并结课前实验分组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 如下表格: 条件组合实验方法(放置的位置)实验结果1温暖、潮湿2温暖、干燥3寒冷、潮湿4寒冷、干燥
活动三、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 1、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展开讨论。 学生仔细观察。 根据课前实验与带来的实物,小组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阅读教材,讨论防霉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交流完善 10’ 汇报活动一 通过观察,指明汇报霉菌的颜色和形状。 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汇报活动 二、 1、学生汇报,其他同学给予不同意见或补充。 教师小结发现规律:食物和其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汇报活动三、 1、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协助总结。 指名汇报 其他同学补充。 倾听教师小结。 小组汇报 指名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点拨深入 5’ 师生共同解读霉菌的功与过。 了解弗莱明发现青霉菌的故事。 师生共同完成。
拓展反思 3ˊ 观看霉菌影响身体健康的动画。 布置作业。 指名回答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板 书 设 计 3、馒头发霉了 条件:温暖、潮湿 防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
反 思 升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