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2.6敬业与乐业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旁征博引 心无旁骛
B. 神情恍惚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菱角分明
C. 铬尽职守 自知之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D. 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兑现“一带一路”倡议惠及相关国家的诺言,中国言行相顾,成立了“丝路基金”。
B. 他读书善用方法,甚至能够用断章取义的办法提炼出一些长篇巨著的精髓。
C.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考察时勉励大学生:在学校要心无旁骛。
D. 在牙买加这个盛产百米飞人的国度,穷人家的孩子脱贫致富的不二法门,就是练短跑。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家都受不了他的强聒不舍。
B. 勤奋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 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 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B. 对于利用微博等网络平台蓄意传播和编造谣言的行为一定要坚决打击。
C. 在多国的努力下,使得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出现了缓和的状况。
D. 百丈禅师每日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他至少八十岁以上,日日如此。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征引 亵渎(shú) 教诲(huì) 敬业乐群
B. 精微 佝偻(gōu) 禅师(chán) 言不及意
C. 忘想 秘诀(jué)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
D. 拣择 解剖(pōu) 蜩翼(tiáo) 安居乐业
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 乐(lè)业 百 行(háng)业为先 羡 慕(mù) 言行相顾
B. 征(zhèng)引 禅(chán)师 佝(gǒu) 偻(lóu) 断章取义
C. 骈(pián)进 亵(xiè) 渎(dú) 佛(fó)门 不二法门
D. 承 蜩(tiáo) 旁 鹜(wù) 层 累(lěi) 强 聒(guō)不舍
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 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 B. 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 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 D. 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孟子思想中的精髓必然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句中“精髓”、“成为”和“我们”都属于实词。
B.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句中“格物致知”和“研究学术”都是动宾短语。
C. “在不久的未来,大数据经济一定会开启贵州全新的时代。”一句的主干是“经济开启时代。”
D.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风雨兼程。”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二、填空题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
(2)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
(3)做工好苦呀!( )
文学常识填空。
《敬业与乐业》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_______,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________派领袖,学者。其著作被编为《_________》。
三、书写
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四字词语。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 (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造出来的。
百姓孰敢不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欢迎的情形)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四、综合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
对国家和民族而言,敬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支撑。敬业体现为“畏而不敢怠慢”,将“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的精气体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和事业中。敬业________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________为各个民族所珍视。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发展永远需要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培育和(hóng)________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旁骛( ) ②(hóng)________扬
(2)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五、语言表达
根据语境,请写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
日子太清闲,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劳累。无论哪一种日子,如果长此以往,生活便会出现危机。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劳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 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2)从 内容和 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一例分析。
(4)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 为什么
(5)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B项,菱—棱。C项,铬—恪。D项,理—里。
2.【答案】B
【解析】 A.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B.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也指引用与原意不符。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C.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D.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法门,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D项,表意重复,“理至易明”指道理极容易明白,与句中“道理上”的意思有重叠。A项,使用正确,“强聒不舍”指唠唠叨叨说个没完。B项,使用正确,“不二法门”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C项,使用正确,“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4.【答案】A
【解析】B.“传播和编造”语序不当,应为“编造和传播”。C.句子没有主语,去掉“在……下”或“使得”。D.去掉“以上”。
5.【答案】D
【解析】A.读dú。B.言不及意→言不及义。C.忘想→妄想。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字形的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解答】
A有误。“百行业为先”的准确读音“xíng”,意指做工作要勤奋,敬业乐业。
B有误。“佝偻”的准确读音“gōu lou”,“征引”的准确读音“zhēng yǐn”。
C准确。
D有误。“旁鹜”的准确书写是“旁骛”。
故选C。
7.【答案】C
【解析】①空前后句有转折之意,可选“但”;
②此句前后句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选“所以”;
③此句存在“条件关系”可选“无论;
④此句存在转折之意。
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及常用用法,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关联词有:如果就,如果那么,表假设。因为所以,表因果。不仅还(也),表并列。虽然但是,表转折,无论都,表条件等。
此题解答,可结合语意的理解辨析。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辨识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要把短语的类型(主谓、动宾、动补、并列短语等)、词语的性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递进关系等)知识熟记于心,做题时才能够准确判断。
【解答】
B项中“格物致知”是并列短语。
故选B。
9.【答案】(1)议论
(2)记叙
(3)抒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分析理解。常用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据此分析,(1)议论;(2)记叙;(4)抒情。
10.【答案】梁启超 饮冰室主人 维新 饮冰室合集
【解析】略
11.【答案】【小题1】
断章取义
【小题2】
箪食壶浆。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句意使用词语的能力。题目给出词语的含义,要求写出符合句意的词语。
(2)根据提示写出词语即可,注意“箪”的写法。对于熟语或成语,平时要注意积累,并学会应用,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2.【答案】(1)①wù ②弘
(2)不仅 也
【解析】(2)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要注意理解这一句话的整体意思是一种递进关系,由此可补写。
13.【答案】【示例一】生活需要有紧有松,张弛有度。
【示例二】生活需要劳逸结合。
【示例三】生活不能过于清闲,也不能过于忙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概括语段的能力。本段文字围绕“日子太清闲”“日子太忙碌”展开阐述,内容侧重写这两种生活状态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最后表明作者的观点——“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因此,写议论性的总结句时,应写怎样的生活状态才是人们所需要的。
14.【答案】【小题1】
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
(如答“针对‘做工苦’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论点”也可给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
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小题3】
(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2)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小题4】
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
【小题5】
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解析】(1)本文是所学课文,了解本文文段总分的结构特点,即可从段首中心句找到论点,阅读本段内容即可理解“乐”针对“苦”而言,作者是针对“做苦工”提出的论点。
(2)内容上,从由生活平常现象引出话题议论来理解;语言表达上,从语言平实,易与读者交流来理解。
(3)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4)了解引用是一种论证方法,从本文正反论证这一点来理解引用两句名言的作用,说明不能去掉的理由。
(5)根据作者发表的观点,抓住“乐业”的含义,从不怕辛苦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事业这一点来谈。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