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2.6敬业与乐业习题二
一、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B.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
C. 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D.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C.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D.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B.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C. 在不断的求解和发问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D.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 困境 启迪 抚慰 B. 困境 启发 抚恤
C. 困难 启迪 抚恤 D. 困难 启发 抚慰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 沙鸥翔集 B. 至若春和景明
C. 宠辱偕忘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朝而往,暮而归
B.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C.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D. 四时之景不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记,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人、事、物、景等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思想观点。
C.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D.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用来表示年份),“庆历四年”就是年号纪年法。
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珍羞(害羞) 不胜寒(经受不住)
B. 直万钱(直接) 冰塞川(堵塞)
C. 济沧海(渡) 弃置身(丢弃,放在一边)
D. 万木春(春天) 把酒(执,持)
二、填空题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瞥见( ) 劫掠( )
晨曦 ( ) 给予( )
偷qiè( ) zāng( )物
赞yù ( ) hào( )费
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岳阳楼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的楼址在今________省________市,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________的阅兵台。宋朝时重修该楼的是________。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得失面前,我们应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那样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鸟儿在湖面时飞时歇,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景象。
(4)《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
(2)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里的席子上。 ( )
(3)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 )
(4)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 )
三、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两首诗词在内容、主题上的共同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在意境和格调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B项,“为民请命”指替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痛苦等。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大学问家”“大哲学家”是并列关系,因此中间应该用顿号。
3.【答案】C
【解析】“求解”和“发问”语序不当,应改为“发问和求解”。
4.【答案】A
【解析】困境,指困难的处境,结合“身处”两字辨析,选“困境”恰当。抚慰,是“安慰”的意思;抚恤,是(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的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的意思。前者符合语境。故选A。
5.【答案】C
【解析】A.集:古义,停息/今义,泛指聚集。B.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C.偕:古今词义均为“一起”。D.微: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
A.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
B.谓:动词,命名/动词,是。
C.乐:名词,乐趣/形容词,欢乐。
D.之:结构助词,的。
故选D。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范仲淹非“唐宋八大家”之一。
8.【答案】C
【解析】A.羞:同“馐”,美味的食物。B.直:同“值”,价值。D.春:名词用作动词,逢春。
9.【答案】piēlüè
xī jǐ
窃 赃
誉 耗
【解析】考查汉语拼音和汉字书写,平时多加积累即可。
10.【答案】(1)《范仲淹全集》 宋 范仲淹 滕王阁 黄鹤楼 湖南 岳阳 鲁肃 滕子京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记住重要文学常识、相关典故及名句。注意书写正确。
11.【答案】(1)心理描写 (2)动作描写 (3)景物描写 (4)语言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描写方法的能力。(1)从“觉得自己”可以看出是心理描写;(2)从“躺到”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3)从“芦叶里”“萤火虫”可以看出是景物描写;(4)从“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可以看出是语言描写。
12.【答案】(1)在内容上都是对月怀人,在主题上都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水调歌头》意境开阔,格调激昂,充满旷达乐观的气息;而《十五夜望月》意境冷清,格调低沉,充满哀伤悲凉的气氛。
【解析】诗词鉴赏《十五夜望月》
这是一首表现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
第一句写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第二句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描绘中秋之夜。“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夜,又表现了夜之深、夜之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觉得桂香与寒气扑面而来了。
第三、四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第三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第四句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