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课件(2课时,25+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课件(2课时,25+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7 18:56:0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起因
结果
经过
交流平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第一件事 新学期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答)
第二件事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伯父(告诉)
周恩来(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受欺负)
中国巡警(不惩处、训斥)
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慰)
周恩来(看见、体会)
交流平台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般适用文章
交流平台
提示: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
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借助文章题目的提示
写了一件事的文章
3.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
写了多件事的文章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大声朗读下面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lǐn
bǐng
ē
wèi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词句段运用
查一查,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哪?
lǐn
bǐng
ē
wèi
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刚强正直,不阿谀奉承。
查字典:大义凌然、刚正不阿
联系生活
拆拼法:英勇无畏
联系生活: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词句段运用
lǐn
bǐng
ē
wèi
想一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形容人物高尚品质
周恩来志存高远,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
刚正不阿梅兰芳,宁可蓄须明志,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袁隆平院士是一位( )的科学家,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2.抗金英雄岳飞文武创全,一生( )。
3.宋朝包拯是一个( )、( )、刚正不阿的清官。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词句段运用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词句段运用
lǐn
bǐng
ē
wèi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词句段运用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陈述句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问句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词句段运用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词句段运用
表达练习
有清洁工打扫也不应该乱丢垃圾。
难道有清洁工打扫就可以乱丢垃圾吗?
这个礼物竟然是送给我的。
难道这个礼物真的是送给我的?

词句段运用
表达练习
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我们怎么能浪费粮食呢?

词句段运用
小明吃饭的时候总是吃不完,把饭菜倒进垃圾桶,你提醒他说……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一定要根据具体情景、说话对象,要在适当的语境中选择适当的句式。
再见!(共26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赠汪伦》
《赋得古原草送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赠刘景文》
别董大
唐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盛唐诗派众多,高适是边塞诗的代表,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董庭兰(董大)
董大是指董庭兰,因家中排行第一称为董大,他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善古琴,但当时盛行胡乐,因此他受到冷落。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千里黄云翻滚,遮盖了太阳,狂劲的
北风夹着雪花,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艰难
地向南飞去。请不要担心这一路上遇不到
知心朋友,天下谁不认识你呢?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un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云:天上的乌云。
曛:天色昏暗的样子。
白日曛:指夕阳西下时的黄昏景色。
看着这样的图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北风:冬天的风。
请你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你听,风越刮越大,大雁在风雪中飞得更吃力了——
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风雪中就要飞不动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对他人的尊称。)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安慰好友?
想一想,他们之间说了什么?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反问句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与好友分离,王维会伤感——
与好友分离,李白会感叹——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与好友分离,王昌龄会忧愁——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其二)
唐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其一)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雄壮豪迈
慷慨豪放
1.读一读高适的边塞诗。
2.背诵《别董大(其一)》;积累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业超市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