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2.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 《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C. 《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D. 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B. 雨果是德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D. 《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对下列复句类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你上课时不能说话,尤其是在老师讲课时。(递进复句)
B. 尽管小区里每套房子都价值数百万元,但在楼房不起眼的入口下面,一条条长长的、坑洼不平的通道尽头,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转折复句)
C. 无论孙杨和傅园慧是否摘取金牌,都以其真实的感染力,成为奥运赛场上令入难以忘怀的情景。(并列复句)
D. 许多人之所以对法国队冲击俄罗斯世界杯冠军充满期待,是因为他们觉得法国代表欧洲足球的最高水平。(因果复句)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城堡 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 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 荡然无存。
C.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 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 眼花缭乱。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共收录了我们文学社成员的150篇大作,是我们三年来的智慧结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B. 生日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王磊感动地说:“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只有笑纳了。”
C. 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D. 报刊记者最后解释说:“因为消息多数来自民间渠道,故难免有不实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 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下列有关 课文和作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充分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B. 《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本身就是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C. “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现多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它来源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名文《桃花源记》.
D. 《爱莲说》是唐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表明了他浊世独立,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人生态度.
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A. 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
B. 《芦花荡》中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
C.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结尾一句“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课文中还有一些有些地方运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D. 《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主旨句,告诫人们要惜时向上.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在这封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B. 《陋室铭》的作者是宋代的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是唐代的周敦颐,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C.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颇有点传奇色彩,主人公老头人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D. 西蒙诺夫在《蜡烛》一文中,刻画了一位对苏联红军烈士至情至爱的南斯拉夫母亲形象.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复活》等.
B. 《蜡烛》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C. 《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笔下的老头子是一名自信.自尊的抗日斗士.
D.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二、综合性学习
某校九年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近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建”这一话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意见。请你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这样可以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发愤图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巴黎圣母院发言人表示,15日18时左右火情被发现,在极短时间内,火势迅速蔓延。15日晚间,共有约500名消防员动用数十辆消防车及大量灭火设备救火。截至目前,一名消防人员和两名警察在灭火过程中受伤。
法国消防部门 16日在巴黎圣母院广场举行了简短的新闻发布会,称截至16日上午10时,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已经全部扑灭。消防部门称,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结构得到了保存,但塔尖和1000平方米的屋顶已被烧毁。一些内部结构仍存在倒塌的风险。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标点不占格)
(2)根据上面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A项中孙犁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项中雨果是法国作家;C项中新闻的背景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不必必须独立成段。日常学习中要留心文学常识这一块,不能掉以轻心。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句类型的辨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复句的关联词语,进行辨析,切不可死记硬背。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无论……都……”是条件复句,不是并列复句。
故选C。
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A.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此处使用正确。 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C.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绩。此处使用正确。D.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使用正确。故选B。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解答】
A.“大作”是敬辞,一般用于称别人的作品。
B.“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C.“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故选D。
6.【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A.成分残缺,可在“圆明园”后加上“的暴行”;B.语序不当,将“人格精神”和“文学”调换位置;D.否定不当,删除“不要”。故选C。
7.【答案】D
【解析】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8.【答案】B
【解析】B项中《芦花荡》中的老头子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由于他的过于自信,导致大菱受伤。此选项有些言过其实。
9.【答案】B
【解析】B中表述“刘禹锡应是唐代”“周敦颐应是宋代”。
10.【答案】A
【解析】A中《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11.【答案】(1)【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的未来寄托希望。
(2)【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3)【示例一】圆明园应该重建。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我们中国不能没有圆明园!
【示例二】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国人不要忘记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设计黑板报内容的能力。要围绕“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的主题来出黑板报,组织材料需要围绕主题进行。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给新闻拟写标题的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筛选出关键信息,即对象十事件,就能准确答题。注意不能超过题目规定的字数。
(3)本题考查筛选材料信息并阐述观点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有“应该重建”与“不应该重建”两种观点,关键要阐释清理由。
12.【答案】(1)巴黎圣母院大火再敲文物保护警钟。
(2)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的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概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即主标题)的概写。一般说来标题较一句话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主语必须存在且要准确。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 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本题材料一主要报道对象是“巴黎圣母院”,事件是“大火”,结果是“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对此加以整合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材料要点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材料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本题要求解答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注意下列关键语句:“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对此加以整合,意思对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