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鸭子拌嘴》这首乐曲生动地刻画出了鸭子活泼可爱的形象。乐曲通过力度、速度的变化,以及乐器特有的音色,展现出一群调皮的鸭子在田间、河边嬉戏的样子。其中水镲代表的是老鸭,小镲代表的是小鸭。
学习目标:
1.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及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
2.认识打击乐器水镲、小镲。
教学重、难点:
1.联想乐曲《鸭子拌嘴》中的音乐形象。
2.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及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鸭子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欣赏《鸭子拌嘴》动画。
教师提问:
1.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2.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出现了鸭子、青蛙、小鱼等,他们在玩、说话……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名字就叫《鸭子拌嘴》。
二、欣赏乐曲,认识乐器
聆听乐曲《鸭子拌嘴》音频。
教师提问:哪里表现出小鸭子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子叫?你知道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评价并总结,这首乐曲是由几种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而乐曲中老鸭子和小鸭子的形象分别是由水镲和小镲来扮演的。澎、澎、澎是水镲的声音,他的声音大而强,是表现老鸭的。而小镲发出的声音是镲、镲、镲清脆、明亮,是表现小鸭的。
教师出示小镲和水镲图片,并简单介绍。
教师播放小镲、水镲音频,请学生说出哪个是老鸭子,哪个是小鸭子?(学生分辨出水镲表现老鸭,小镲表现小鸭。)
教师:请学生用乐器模仿老鸭、小鸭的叫声,感受强弱的变化。随着乐曲的节奏变化,强拍时请拍手,弱拍时请拍腿。
复听乐曲《鸭子拌嘴》音频:要求学生跟音乐打节奏。老师当老鸭打强拍,学生当小鸭打弱拍,大家一起来感受强弱的变化。
三、模仿体验
教师:乐曲中除了用两种打击乐器不同的音色来区分老鸭子和小鸭子,还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出鸭子们不同的动作,欣赏乐曲的一部分,请大家说一说鸭子们在做什么?
教师播放表现鸭子走路、扇动翅膀、叫声音频片段。(学生听后说出音乐表现的是鸭子的哪些动作。)
再次聆听乐曲《鸭子拌嘴》音频,学生分两组,分别在听到老鸭子和小鸭子的声音处模仿动作。(学生分组模仿鸭子抖动翅膀的样子。)
四、再次欣赏全曲《鸭子拌嘴》音频
学生边听边模仿小鸭的动作。
教师总结评价。
五、课堂小结
小鸭很可爱,我们的小乐器也很好用,我们可以用它们创造出很多美妙的声音,请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