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A. B.C.D.
2.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选项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A.天然气 B.乙醇汽油 C.氢气 D.煤气
3.下列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A.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B.明矾净水,杀菌消毒
C.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D.焚烧秸秆,增肥环保
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D.过度使用化肥不会污染水
5.下列常见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车的是
A.酒精 B.汽油 C.鞭炮 D.大米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
B.将煤球制成蜂窝状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如图中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不燃烧—滤纸碎片不是可燃物
D.森林灭火,在火势蔓延的前方砍岀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8.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空气 B.液化气和空气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天然气和空气
9.化学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B.运输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严禁烟火,避免撞击和高温
C.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做润滑剂
10.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倡饮用纯净水,因为纯净水不含杂质,有利于人体健康
B.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因此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C.二氧化碳会带来温室效应,所以在生活中提倡低碳出行,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
D.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越剧烈、放岀的热量多
11.为进一步改变餐饮废油的扭曲走向,加注“地沟油”调和而成的生物燃油首次载客试飞成功,解除可能流向餐桌危害百姓健康的后顾之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载客飞行使用的生物燃油属于混合物
B.生物燃油的使用符合低碳的环保理念
C.生物燃油的出现标志着我们今后在餐桌上不可能再受地沟油的侵害
D.生物燃油开发利用,可以缓解目前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现状
1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
C.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D.“吹灭蜡烛”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13.小华父母开车出门,所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
A.明矾 B.碘酸钾 C.小苏打 D.乙醇
14.下列关于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B.均不易溶于水,都适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可用燃着木条来区分三种气体
D.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的反应都属分解反应
15.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 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Ⅰ和Ⅱ对比,可说明酸的种类会影响反应的速率
C.实验Ⅱ和Ⅲ对比,可说明参加反应的固体的颗粒大小会影响反应的速率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分子______;
(2)氩气______;
(3)三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4)气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______。
17.空气和我们关系非常紧密。
(1)在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___(填化学符号)而受到抑制,防止食品发生变质。烤焦的食物表面呈黑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_______元素(填名称)。
(2)茶叶、膨化食品等采用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的方法,充入的气体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可将空气中主要成分之一_______(填化学符号)充入包装袋内。
(3)节日庆典中经常将氦气充入气球中,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目前计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有:_____、_____(均填化学符号)SO2、PM10、PM2.5和O3。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则空气污染越____(填“轻”或“重”)。
(5)向空气中大量排放 SO2会导致_______的产生,含有金属元素的粉尘会加速 SO2 的转化,此时粉尘可能起到的是_______作用。
(6)下列行动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积极治理沙漠、荒山 b.露天焚烧固体垃圾
c.提倡绿色出行,以私家车出行为主 d.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
18.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太原,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新常态,太原在行动。请结合 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021年7月9日,太原市双塔公园 1 期正式开园并投入使用,成为继晋阳湖公园和森林公园后的太原市第三大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太原空气污染指数在逐渐变小,说明空气质量状况越来越_____(填“好”或“差”)。
(2)太原是全国首例,也是全球首个全部为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有效的减少空气中的________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写一种)。
(3)你认为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太原空气质量的是____(填序号)。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多使用“共享单车”
c、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19.2019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氢能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气被认为是最清净的燃料原因是____。我省推行使用乙醇汽油,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煤粉比煤块燃烧的更剧烈、更充分是因为__________。
20.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1)如图1所示,将盛有浓氨水的塑料盖套住长玻璃管下端后,白纸逐渐变红。在室温下红色从数字1到达8的位置,需2min;若将塑料盖浸入热水中,需lmin,后者时间更短的原因是______。
(2)如图2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始终不变红。
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______。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密度比空气大
(3)利用下列图1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通过比较图1内______(填标号)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a和b B、b和c C、a和c
②图2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标号)。
三、推断题
21.为区别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I,无明显现象的是气体II ③将不可燃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III,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IV。根据实验推断:I、II、III、IV对应的气体分别是______。
22.下图是—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或物质之间的常见的转化关系。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1)甲可能为_____。
(2)乙反应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
(3)丙物质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
(4)丁转化为戊的实验现象为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实验题
2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为关闭K1,将注射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松开手后,若活塞回到原处,证明装置_______。
(2)实验1:将U形管放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关闭K2、打开K1,从U形管左端管口鼓入O2。当出现_______现象,可以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为: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在上述实验1燃烧过程中,关闭K1、打开K2,从U形管左端管口鼓入气体Y。现象:燃烧着的棉花团很快熄灭,停止燃烧。继续鼓入气体Y,装置C中澄淸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装置D中注射器内盛放的试剂X可能为__。
(4)实验3:关闭K2、打开K1,再次鼓入O2,发现右端剩余的裹有白磷的棉花又能燃烧。对比实验2和3,可以得出的燃烧条件为_______。
(5)该实验的优点为_______。
24.小云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都有关,她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_______(填序号,下同)和实验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2)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小明认为实验④不可能出现燃烧现象,认为水能灭火,所以白磷不可能在热水里燃烧起来。你认为小明的理由对吗?_______(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5.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煤、石油和_______通常成为化石燃料,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CO2、SO2、NO2、CO等气体和粉尘,其中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_____,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只写出一种)。
(3)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根据化学方程式,试计算4g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6.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此泡沫不能用于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用含水质量为8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在催化剂作用下完全反应,可产生多少质量的氧气 (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D 6.C 7.B 8.C 9.C 10.D 11.C 12.C 13.D 14.C 15.B
16.(1)2H2(2)Ar(3)3SO42-(4)CH4
17.(1) O2 碳
(2)N2
(3)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稳定
(4) CO NO2 重
(5) 酸雨 催化
(6)bc
18.(1) 0.03 好
(2)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
(3)abc
19.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煤粉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20.(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BC
(3) A B
21.CH4、H2、CO2、N2
22.原子 HCl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23.(1)气密性良好
(2)右端裹有白磷的棉花先冒白烟,片刻后开始燃烧,另一端的普通棉花没有变化
(3)
稀盐酸
(4)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5)环保,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4.(1) ③ ④
(2) ② ④
(3) 不对 实验④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只要通入氧气,就符合燃烧的条件,白磷在热水里就会燃烧起来
25.(1)天然气;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2)CO2;SO2或NO2(3)36g
26.(1)有氧气存在,氧气有助燃性;(2)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