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会引起易燃、易爆物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情况是
A.厂房或仓库注意通风 B.不与其他物质混放
C.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 D.搬运时轻拿轻放
2.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下列有关安全知识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C.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D.身上着火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3.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4.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却能燃烧。与这一事实最密切的因素是
A.铁丝的表面积 B.氧气的浓度 C.铁的着火点 D.燃烧区的温度
5.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 B.酿酒 C.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
6.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列有关能源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是纯净物 B.“煤”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大量使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B.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平放在桌上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9.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做法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0.下列爆炸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汽车轮胎爆炸 B.面粉爆炸 C.火药爆炸 D.煤气爆炸
11.下列是小可同学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 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不复燃 集气瓶中不含氧气
B 用灯帽盖燃着的酒精灯 火焰熄灭 降温可以灭火
C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水雾 区分甲烷和氢气
D 排水法收集氮气 集气瓶内水被排尽 氮气难溶于水
A.A B.B C.C D.D
1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能量观:所有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守恒观:4gH2和4gO2反应一定生成8gH2O
D.辩证观:氧气既能支持燃烧,也能使食物腐烂
13.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
14.如图为一种烟气脱硫的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烟气脱硫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B.脱硫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aS+SO2+O2CaSO4+S
C.理论上,生产过程中无需补充CaS
D.理论上每处理64.0g SO2,可回收32.0g S粉,同时排放出44.0g CO2
15.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X、Y、Z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等于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最简单的氢化物可用作燃料
B.空气中Y2的体积分数最小
C.W只有一种单质且很容易发生自燃
D.14克X与32克Z2完全反应生成46克XZ2
二、填空题
16.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石油、天然气等。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风力发电 B.太阳能飞机
1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由表中空格处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2)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字母)。
A.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B.各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C.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钠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_______决定。
(4)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锂是制作手机电池的原料,手机通话时电池中贮存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
18.爆炸指的是可燃物在______的空间内急剧地________,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_____迅速膨胀;这种爆炸是__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 )变化。
19.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2)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粉浆来吸收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
(4)下列做法中,你认为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______(填字母)。
A.升高工厂烟囱 B.露天焚烧垃圾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D.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三、推断题
20.下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是有可燃性的气体,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液体。请分析回答: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可推出A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
21.下图是—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或物质之间的常见的转化关系。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1)甲可能为_____。
(2)乙反应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
(3)丙物质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
(4)丁转化为戊的实验现象为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实验题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3.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写出上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了需要增加仪器外,还需要在仪器A管口放一团棉花。但在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棉花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e.大理石粉末
(4)写出用BD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6)小可同学为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①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②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他的操作过程如下: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打开活塞,观察到A、B中溶液均逐渐褪至无色。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在尖嘴导管处点燃乙烯,发现火焰较微弱,说明尖嘴导管处乙烯量较少。待A、B中溶液均褪至无色后直接点燃乙烯的原因是_______。于是,他关闭止水夹1一段时间后,向贮气瓶中加水,说明乙烯_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1,重新点燃乙烯,观察到火焰明亮且有浓烟。他关闭止水夹1一段时间后才向贮气瓶中加水的原因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4.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2)计算该溶液中的过氧化氢质量(保留至小数点后面2位)
25.火力发电厂用燃煤进行发电,由于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所以该发电厂采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大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若处理2 000 t这种废气(假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理论上需要6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
请回答:
(1)若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2)所吸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D 6.D 7.B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D 15.A
16.(1)煤(2)AB
17.(1)镁(2)A(3) 失去 最外层电子数 (4)电能
18.有限 燃烧 体积 化学
19.(1)天然气(2)(3)CO2(4)CD
20.CO2 H2O H2 碳 氢
21.原子 HCl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22.(1)长颈漏斗
(2) 2KMnO4K2MnO4+MnO2+O2↑ AC或AE
(3)Zn+H2SO4═ZnSO4+H2↑
23.(1)集气瓶
(2) 2KClO3 2KCl+3O2↑ 催化 D或E 棉花没有达到着火点
(3)ac
(4) 或 AE
(5)a
(6) 乙烯已将装置中空气排尽 难 防止温度达到着火点引燃了贮气瓶中的乙烯
24.(1)0.48g;
(2)1.02g;
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1.02g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02g。
25.(1)酸雨;(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