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铁由分子构成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家庭都备用的水银温度计,从微观角度分析,温度计内水银柱上升是因为
A.微粒不断运动 B.微粒分解成了原子
C.温度升高,微粒体积变大 D.温度升高微粒间间隔变大
3.银的元素符号是
A.Ag B.Hg C.Mg D.He
4.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离子的是
A.2H B.2H+ C.H2 D.2H2
5.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属于同种元素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中可能不含中子
8.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9.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的原子是
A. B. C. D.
10.已知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中,与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1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 B.蜡烛融化 C.水蒸发 D.碘升华
1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质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1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8 B.26 C.22 D.48
14.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分别含有1个中子、2个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内含2个质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氘原子不带电,氚原子带电 B.氘原子和氦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C.氘原子和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二、填空题
15.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名称是______,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_,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3)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______。
16.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m=11和n=1,则该粒子为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7.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共有______种元素,写出B微粒的化学符号______;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上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为______(填图中序号)。
18.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选用“>”、“=”或“<”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核外电子数:镁原子_______镁离子;
(2)空气中体积分数:稀有气体_______二氧化碳
(3)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冰_______水蒸气
三、推断题
19.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C元素的单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D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一种成分,该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
(1)则A为______;B为______;C为______;D为______。(写元素符号)
(2)木炭在C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3)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0.A、B、C、D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温时为液态,且是最常用的溶剂;C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D元素的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1)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
(2)A、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俗称是_____。
四、实验题
21.小樱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来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塞在试管口,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问题。
(1)小樱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2)小樱同学又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如图乙所示,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你认为小樱同学设计这组实验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探究______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22.化学课上,老师做了“魔棒生烟”的趣味实验,如图A。
(1)图A现象说明了微粒具有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同学们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侧注射器中等体积的少量液体同时滴在棉花上,结果观察到c处最先出现白烟。
①该实验说明在相同条件下,______(选填“HCl”或“NH3”)分子运动较快。
②该实验与图A实验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
五、计算题
23.(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6×10-26kg,试计算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现有等质量的铁和铜,它们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24.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计算:
(1)1 个氯离子( Cl-)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已知1个水分子H2O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1个水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________。
(3)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nkg,且一个A原子中有a个质子,则一个A原子中的中子数约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B 6.B 7.C 8.D 9.A 10.D 11.A 12.B 13.C 14.C
15.(1) 硅 14
(2) F 7
(3)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1
16.(1)原子(2)S2-(3)阴离子
17.(1) 4 Na+ (2)得到(3)AE
18.(1)>(2)>(3)<
19.Si H O C 碳+氧气 二氧化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0.6 分子 烧碱
21.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色 温度
22.(1)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易挥发
(2)
(3) NH3 减少了污染(合理即可)
23.(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
故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2)解:设铁原子、铜原子个数分别为x、y,则:
56x=64y
答:铁和铜的原子个数比为8:7
24.(1)18(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