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美术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美术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1-07 10: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1内容概述 :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讲授、演示……使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题改为《远方的风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欣赏几组有意思的图片,认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
活动2【讲授】感知透视
1.欣赏图片,找到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欣赏图片,引出消失点、消失线和视平线,并且知道他们的概念
3.小活动,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消失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4.进一步了解消失点、消失线和视平线,为创作打基础
活动3【活动】教师示范
1.提问如果我们要画一幅具有透视现象的画,我们第一步应该画什么呢让学生思考作画步骤
2.老师强调总结作画步骤
3.教师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创作兴趣
活动4【作业】实践创作
描绘一幅具有透视现象的画
步骤
先画出视平线
找出消失点
画出消失线
4.添画风景
5. 细节处理
活动5【活动】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出示学生的作品草图及评价标准。
透视现象是否能合理把握;
线条是否流畅;
画面是否完整;
能否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围绕以上4点学生自评,互评。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力求完整、生动。并说一说这节课自已的收获。
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延伸)在教室或校园里找一处场景进行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作品的展示、介绍、互评,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让学生享有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增添学习美术的乐趣。)
活动6【活动】总结本课,拓展延伸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透视的相关知识,并能将透视现象成功地在风景画面中表现出来,但由于时间关系,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细致地刻画景物吧!
2.欣赏上届学生作品和表现室内空间的照片。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图片资料的观察与欣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了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细致的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