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色彩的明度(教案) 美术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教案) 美术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1-07 20: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
1新设计
《色彩的明度》一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本课属于绘画 表现的学习领域,在色彩系列课程中属于比较基础且知识性较强的一课,对于明度的概念这个知识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肯定会枯燥,所以我在设计时,用色相环变变变,让学生观察黑白状态时颜色的变化,让学生发现色彩有深浅,深的明度低,浅的明度高;在出示了明度概念后,我让学生提出疑问,通过在三杯红颜料水里加红颜料或加水的实验,让学生得出浓的颜色明度低,淡的颜色明度高;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单色物体,观察它们的自然状态,学生通过观察得到色彩因为受到光照不同而产生明度差异。从而解决色彩明度的三个特点的知识掌握。接下来我让学生想想绘画中如何能得到丰富的明度变化,然后我和两个学生共同完成了明度渐变色的示范,在学生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观察如何调色,如何用笔涂色。再通过主题式和非主题式创作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发现明度变化丰富才能使画面丰富。
2教学目标
认知学习色彩明度的知识,对色彩的明度能了解感知。
能力能够识别基本颜色的明度变化。通过观察、欣赏、实验、对比、分析,探究改变色彩明度的方法。能与同伴合作用水粉工具及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
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提高生活品味。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段,本学段学生的年龄和身心都已经渐渐有了成熟的迹象,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依然浓厚,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绘画基础以及对各种材料可以初步综合运用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色彩知识,有一定观察能力,能客观的理解、表现实物,主要运用绘画技能,力求表现得更真实、更深刻.正是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时期,还是喜欢现实的主题,更能接受直观的教学方式。
4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色彩明度的知识及表现方法,体验色彩明度变化的美感。
难点用水粉或其他美术用具表现一张明度变化的美术作品。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色彩知识三原色、三间色以及色相的知识。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研究色彩的明度。板书课题色彩的明度
活动2【活动】探究
二、探究明度定义
1.变变变图片展示,色相环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如果我们用黑与白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发现色彩是有深有浅的,浅的色彩明度高,深的色彩明度低。(板书深—浅)
2.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出色彩明度的定义色彩的明度是指的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可以提出问题。
调色游戏三个装红色颜料水的水杯,在其中一个中加白,一个中加黑,观察结果。(小结并板书浓—淡)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只有一种颜色的物品,也会有明度变化吗在教室里找找。
在光线下物体有明度变化的。(板书暗—亮)
活动3【讲授】归纳
三、归纳知识点
1. 不同色相的颜色之间会有明度的差异。(色相带图片展示效果)
2. 在现实中,色彩会因为受到光照的不同而产生明度差异;在绘画中,我们可以选用不同比例白色或黑色,来与某个色彩进行混色调和,从而制造出这种色彩不同的明度深浅变化。(色相带图片展示效果)
3.调色练习将一种色彩调出不同的明度。选择一种颜色,通过加黑或者加白画几个色阶,使颜色有明度的变化。老师示范,学生共同完成。(提醒学生,黑色对其他色彩影响力是很大的,应当谨慎使用)
活动4【作业】创作
四、创作表现
1.观看演示作品图片,了解作业表现形式。
2.作业要求表现一张有明度变化的作品,表现出明度变化的美感。
3.学生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欣赏作品,体验不同明度的色彩带来的视觉感受。
教学意图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活动5【活动】展示评价
五、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评价的标准。)
1.调色练习评价选定色彩的5个不同层次的明度渐变,是否清晰易辨。
2.创作作品评价整幅作品构图是否完整,色彩层次是否分明,是否能体现出艺术的美感。
教学意图
讲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