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能量转化的量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3能量转化的量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8 16:5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单选题
1.一端封闭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如右图所示),甲中装水,乙中装食用油。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从O处静止释放,下落到P处,小球在食用油中下落的时间更长。比较两小球从○处到P处的下落情况,则小球( )
A. 重力势能变化量不相同 B. 获得的动能相同 C. 在食用油中重力做功慢 D. 机械能不变
2.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粗糙程度不同的区域组成。物块(体积忽略不计)在F=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区域①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区域②路面的粗糙程度大 B. 物块在区域①路面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N
C. 拉力在区域①中做的功等于区域②中所做的功 D. 区域③的长度小于区域①的长度
3.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2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以2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撤去拉力F1 , 物体静止后,改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30N的拉力F2使物体向左运动10m,在力F 2作用的过程中 ( )
A.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0N
B. 拉力F2做功为200J
C. 物体克服摩擦做功200J
D.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仍为2m/s
4.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 , 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1>F2、P1>P2 B. F1=F2、P1>P2 C. F1>F2、P1=P2 D. F1<F2、P1<P2
5.如图甲所示,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先后两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的s-t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则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
A. 木块前后两次所受的摩擦力
B. 木块前后两次运动的速度
C. 前后两次在相同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
D. 前后两次拉力的功率
6.篮球是今年宁波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如图是某同学篮球考试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B. 在投篮过程中人没有对篮球做功
C. 篮球投出去时手对篮球的的推力大于篮球对手的作用力
D. 篮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7.一重力为G的磁性黑板擦能吸在黑板上保持静止。小陆同学先用施加一个竖直向下F1的作用力使黑板擦竖直向下匀速运动1米,小金同学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使它匀速上升回到原处。两位同学做的功( )
A. 小陆做的功多 B. 做功一样多 C. 小金做的功多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一小球由A点以一定的速度υ沿轨道滚下,经另一侧与A等高点B后到达最高点C.下列分析正确是( )
A. 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在对小球做功 B. 小球在A点的惯性比在C点的惯性大
C. 小球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的动能大 D. 小球在A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它在C点具有的重力势能
9.如图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路程,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第一次做功较少 B. 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C. 木块第二次的动能较小 D. 木块第二次做功较快
10.如图所示,是体能测试中掷出的实心球运动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 实心球在b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 实心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做了功
D. 在实心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1.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由同种材料制成,粗糙程度均匀,在它上面放着质量为m1的木块,将木块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2的钩码相连。木块在平行于台面的轻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钩码触地后立即静止,木块继续活动一段距离停在台面上。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动能保持不变
B. 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和钩码所受的重力都不做功
C. 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越来越大
D. 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2g
12.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据图可知运动员( )
A. t1时刻动能动能最大 B. t2时刻重力势能最大
C. t3时刻动能小于t1时刻动能 D. 所受拉力F对其始终不做功
二、填空题
13.科技改变生活,某餐馆用智能送菜机器人(如图)替代人工送菜。
(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用时________秒 ;
(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________焦。
14.如图是快递分拣机器人,可以实现扫码、称重和分拣功能。在物流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1)分拣机器人载着包裹匀速行驶时,以机器人为参照物,包裹是________的。
(2)分拣机器人在行驶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上方的包裹会向前掉落,这是由于包裹具有________。
(3)若分拣机器人直线行驶50米将包裹送达装运区,在此过程中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为100牛,则该机器人需克服摩擦做功________ J。
三、解答题
15.无人机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获取信息,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无人机,整机质量2千克,停放时与水平地面总接触面积0.002米2 , 摄像机拍摄速度11000帧/秒。在轿车限速120千米/时的某高速公路上,交警利用该无人机进行道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
(1)在60米高空,以24千米/小时的速度水平匀速跟拍过程中。判断该过程中无人机动能不变的理由是________。
(2)无人机竖直向上爬升60米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3)无人机在某轿车通行0.6米的过程中拍摄220帧,通过计算判断该轿车是否超速。
四、实验探究题
16.在科学实验中常用到斜面这一简单机械,请回答问题:
(1).利用斜面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所示。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在毛巾、木板、平板玻璃等不同的表面上前进不同的距离后停止,过程中小车克服阻力做功。假设在毛巾、木板、平板玻璃表面上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W3。请比较并写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式:
(2).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这个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 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关系,应该如何操作?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3)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据P=Fv比较做功的快慢;
(4)注意克服阻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A.小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那么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故A错误;
B.小球在食用油中下落的时间更长,根据可知,它在食用油中下落的速度小,则获得的动能小,故B错误;
C.小球在食用油中下落的速度小,根据P=Fv=Gv可知,小球在食用油中功率小,做功慢,故C正确;
D.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比较摩擦力的大小,从而确定粗糙程度大小;
(2)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3)根据图2确定物块在两个区域内通过的距离大小,再根据W=Fs比较做功的大小;
(4)图像与横轴围起来的面积就是物块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据此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根据图2可知,物体在区域①内做加速运动,此时的合力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同,即F-f>0,即f<2N。在区域②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f=F=2N,则区域①内的摩擦力小于区域②内的摩擦力,即前者的粗糙程度小于后者,故A、B错误;
根据图2可知,物体在区域①内通过的距离为:;
物体在区域②内通过的距离为:;
则s1=s2 , 且F1=F2;
根据W=Fs可知,拉力做的功W1=W2 , 故C正确;
物体在区域③内通过的长度: , 则区域③内通过长度大于区域①,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根据W=Fs计算拉力F2做的功;
(3)根据W=fs计算出克服摩擦做的功;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f=F1=20N,故A错误;
B.拉力F2做功W=F2s=30N×10m=300J,故B错误;
C.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fs=20N×10m=200J,故C正确;
D.因为拉力F2>f,所以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 B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比较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再根据二力平衡得到知识比较拉力的大小,最好根据公式P=Fv比较功率的大小。
【解答】(1)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那么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f,所以拉力保持不变,也就是F1=F2;
(2)根据乙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第一次经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经过的路程,根据公式可知,第一次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即v1>v2。根据公式P=Fv可知,两次拉力的功率P1>P2。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 A
【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比较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公式比较速度的大小;
(3)首先根据s=vt比较运动距离的大小,再根据W=Fs比较做功的大小;
(4)根据P=Fv比较拉力的功率。
【解答】A.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因此压力不变,且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那么木块受的摩擦力f保持不变,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图乙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第①次经过的路程大于第②次经过的路程,根据公式可知,两次的速度v1>v2 , 故B不合题意;
C.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前后两次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拉力等于摩擦力。因为摩擦力保持不变,所以拉力F1=F2。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s1>s2 , 根据W=Fs可知,两次做功W1>W2 , 故C不合题意;
D.两次的拉力相等,速度v1>v2 , 根据公式P=Fv可知,第①次的功率大于第②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 A
【解析】【分析】(1)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才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功的两个要素分析;
(3)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分析;
(4)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解答】A.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受力不平衡,故A正确;
B.在投篮时,篮球受到推力,且在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对篮球做功,故B错误;
C.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可知,篮球投出去时手对篮球的的推力等于篮球对手的作用力,故C错误;
D.篮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篮球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 C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两个力的大小,再根据W=Fs比较做功的大小。
【解答】当黑板擦向下匀速运动时,它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下的拉力和向上的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F1+G=f,即F1=G-f;
当黑板擦向上匀速运动时,它受到向下的重力、摩擦力和向上的推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F2=G+f;
因此F2>F1;
根据W=Fs可知,W2>W1;
即小金做的功多。
故选C。

8.【答案】 C
【解析】【分析】(1)注意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2)惯性的大小与质量大小有关;
(3)首先比较A、B两点机械能的大小,再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最后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分析动能的变化。
(4)注意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消耗机械能。
【解答】A.整个过程中,小球的重力与受到的摩擦力都对小球做功,故A错误;
B.A、C两点时小球的质量不变,则它的惯性不变,故B错误;
C.由于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因此时间越靠后,机械能越小。因为B点在A点后,所以B点的机械能小于A点。A、B两点高度相等,则重力势能相等,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小球在A点的动能大于B点,故C正确;
D.C点为小球到达的最高点,则C点的重力势能等于机械能,那么C点的机械能小于A点,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W=Fs比较做功的大小;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摩擦力的大小;
(3)首先根据计算速度大小,然后判断动能大小;
(4)根据比较做功的快慢。
【解答】同一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
根据乙图可知,木块两次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拉力相同,且距离相同,根据公式W=Fs可知,木块做功的大小相同,故A错误;
根据乙图可知,当路程为s时,第二次运动的时间大于第一次,根据公式可知,第二次木块运动的速度小,因此动能小,故C正确;
两次木块做功相同,但是第二次时间大于第一次时间,根据公式可知,木块第二次功率小,做功慢,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1)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2)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它才处于平衡状态;
(3)做功的两个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4)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即可。
【解答】A.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前进,是由于它有惯性,故A错误;
B.实心球在b点时到达最高点,此时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合力不为零,因此没有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实心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而实心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重力做了功,故C正确;
D.在实心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因此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因此动能增大,那么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1)当合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
(2)根据做功的两个要素进行分析;
(3)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分析;
(4)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A.钩码触地后,不再对木块产拉力,此时木块只受向左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那么它的动能逐渐减小,故A错误;
B.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它的运动方向沿水平方向,而重力沿竖直方向,二者不在同一方法,因此木块的重力不做功;钩码的重力竖直向下,且在向下运动,因此钩码的重力做功,故B错误;
C.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木块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当木块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f=F。因为绳子上的拉力由钩码的重力产生,因此F=m2g,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m2g。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还是m2g,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分析】(1)当拉力小于重力时,做加速运动;当拉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停止,此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
(2)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大小有关;
(3)首先比较两点时机械能的大小,再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最后比较动能的大小;
(4)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5)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分析。
【解答】A.观察图象可知,t1时刻的拉力为零,即此时绳子处于原长,所以再往下运动的过程分为两段,即在拉力小于重力之前,人仍然作用加速运动,即动能仍然增大;在拉力大于重力时,人处于减速状态,就动能减小,此时并不是动能最大点,故A错误;
B.由图象知:t2时刻拉力最大,跳跃者所处位置最低,重力势能最小,故B错误;
C.t3时刻是人在t1时刻的基础上反弹回来的状态,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所以在该过程中一定消耗了一部分机械能,那么前者的机械能小于后者。而此时的势能相同,故此时t3时刻动能小于t1时刻动能,故C正确;
D.跳跃者在拉力F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拉力对跳跃着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30
(2)1500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机器人送菜的时间;
(2)根据W=Fs计算牵引力做的功。
【解答】(1)机器人送菜的时间;
(2)牵引力做功:W=Fs=50N×30m=1500J。

14.【答案】 (1)静止
(2)惯性
(3)5000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那么它是静止的。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根据W=fs计算克服摩擦做的功。

【解答】(1)分拣机器人载着包裹匀速行驶时,以机器人为参照物,包裹相对机器人的位置不变,因此是静止的;
(2)分拣机器人在行驶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上方的包裹会向前掉落,这是由于包裹具有惯性;
(3)该机器人需克服摩擦做功:W=fs=100N×50m=5000J。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质量和速度不变
(2)解:G=mg=2千克×10牛/千克=20牛
W=Gh=20牛×60米=1200焦
(3)解:220帧/(11000帧/秒)=0.02秒
v=s/t=0.6米/0.02秒=30米/秒=108千米/时<120千米/时,所以不超速
【解析】【分析】(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根据G=mg计算出无人机的重力,然后根据W=Gh计算克服重力做的功。
(3)根据时间即计算出轿车行驶的时间,再根据计算轿车的速度,最后与限速比较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W1=W2=W3
(2)木块移动的距离;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
【解析】【分析】(1)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减小量,据此判断;
(2)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必须保证小球质量相等,但速度不同,即从斜面上不同高度滚下。
【解答】(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它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因此它的动能相等;当小车静止下来时,小车的动能为0,因此它的动能减小量相等。因为小车克服阻力做功其实就是小车动能减少的过程,因此;
(2)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这个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关系,应该: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
故答案为:(1);(2)木块移动的距离,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