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8 16: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单选题
1.生命活动因为具有方向性而显得有条不紊,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
B. 胎儿排放代谢废物:母体→胎盘和脐带→胎儿
C. 血液在肺部的流向: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
D. 神经冲动在反射过程中传导: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关于下图,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细胞有细胞核,内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
B. 乙图细胞上有突起,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C. 丙图细胞中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丁图细胞上有鞭毛,便于运动。
3.如图所示是人体某结构血流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结构。请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尿素含量较多的静脉血
B. 若②表示肾小管,则③葡萄糖含量会降低
C. 若②表示小肠,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
D. 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鲜红色的动脉血
4.肝脏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它和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它们都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其血液流动情况如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判断某人在进食后,血管 E、F、G 和 H 中,血糖浓度最高及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高的血管分别是( )
A. G 血管和 H 血管 B. H 血管和E 血管 C. H 血管和 F 血管 D. G 血管和 E 血管
5.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汇入肺静脉
C.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 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的
6.以下对植物或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的方向性归纳错误的是( )
A.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
B.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 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树突→细胞体→轴突
D. 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母体→胎盘和脐带→胚胎
7.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 乙图表示传粉、受精的过程,受精后,胚珠发育成果实
C. 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 丁图显示温室栽培某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
8.交通事故中某重伤患者抢救时急需大量O型血,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志愿者 ① ② ③ ④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结构中血液流动示意图,b表示器官或结构,a、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b表示肺,则a表示肺静脉,血管内流动脉血
B. 若b表示大脑,则c内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减少
C. 若b表示小肠,则c内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增加
D. 若b表示小腿,当c受伤流出暗红色的血液,应在伤口近心端按压止血
10.加入少量抗凝剂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12.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贫血时,会导致头晕乏力、脸色苍白,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过多
B. 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C. 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细菌分解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被腐蚀
D. 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都呈白色症状,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
二、填空题
13.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盛誉,他创造了世界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在高盐浓度条件下,也能有很高的产量。
(1).文中的“他”是下图中的 。
A. 屠呦呦 B. 张青莲 C. 侯德榜 D. 袁隆平
(2).普通水稻不适合在盐碱地生长,因其根毛细胞中细胞液浓度 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引起细胞失水。
(3).水稻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米饭消化产物进人循环系统后,首先到达图甲所示心脏四个腔的 (填字母)。之后随血液送往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参与代谢提供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图乙表示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动脉、静脉、支气管、肺泡,请选择图乙中序号按顺序表示出二氧化碳从血管经肺部排出体外需经历的路径 。
14.如图所示,A、B、C、D、E、F代表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________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图丙中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三、解答题
15.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胞核中,嘌呤的化学式为C5H4N4 , 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痛风。
(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尿酸主要通过________(器官)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
(4)对于以上材料。以下观点或者推论正确的有 。
A.尿酸过高的人,应该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B.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都含嘌呤
C.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摄入嘌呤会引起人体遗传物质的改变
四、实验探究题
16.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及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标有③的结构称________,①是心脏的哪个腔________。
(2)由于在组织处发生气体交换,使B→A处的血液氧气含量变________。
(3)某同学爷爷患有糖尿病,患糖尿病的病因是人体内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如图: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胎儿的发育和营养需要的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胎儿产生的废物的排出途径是: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
【解答】A、植物体在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通过叶→茎→根,自上而下进行运输的。不符合题意;
B、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因此胎儿排放代谢废物的途径是: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不符合题意;
C、液在肺部的流向: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符合题意;
D、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 A
【解析】【分析】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
【解答】A、甲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故A错误;
B、乙是神经元细胞,其上的突起,是接受、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故B正确;
C、丙图是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C正确;
D、丁图细菌,其鞭毛有利于运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
【解答】A、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①③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若②表示肾小管,由于原尿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管重新吸收,故③葡萄糖含量会降低,B不符合题意;
C、若②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养料增多,C符合题意;
D、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胰岛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再结合图片解答。
【解答】人体进食后,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将淀粉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后,葡萄糖随血液流动进入G血管,因此G血管中的血糖浓度升高,而血液流经肝脏细胞后,可以合成肝糖原,血糖浓度降低,则H血管血糖浓度最低,E血管内含有胰岛素,流经肝脏后降低血糖后分解,因此E血管内胰岛素浓度最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 C
【解析】【分析】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解答】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汇入肺静脉 ,B不符合题意;
C、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符合题意;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 B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A、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是自下而上的,所以是根到茎再到叶;故A正确;
B、血液在体内流动,是动脉到毛细血管,然后经过静脉流回心脏的;故B错误;
C、神经冲动的传导是树突接受刺激后,传给细胞体,细胞体分析后传递到轴突;故C正确;
D、胚胎只能从母体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而胚胎与母体的连接是胎盘和脐带;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 B
【解析】【分析】1、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对脂肪有消化作用的是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上述消化液都在小肠里;
2、受精过程中,掉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出现的精子与胚珠中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之后胚珠继续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3、 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
4、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量越多表明光合作用越强,呼吸作用产生量越少表明呼吸作用越弱。产生多消耗少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解答】A、甲图中表示的食物在小肠中开始被消化,这个食物应该是脂肪,分析正确,A错误;
B、乙图表示传粉,受精的过程,受精后,胚珠将发育成种子,而不是果实,分析错误,B正确;
C、静脉注射消炎药后,由分析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可知,药物先经体循环回到右心房到右心室,再经肺循环到左心房到左心室,也就是 Ⅳ→Ⅱ→Ⅰ→Ⅲ ,分析正确,C错误;
D、由丁图可知, 温度控制在25~30℃ 时,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量最大,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量最小,也就是光合作用最强,呼吸作用最弱,所以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分析正确,D错误。
故选B
8.【答案】 D
【解析】【分析】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聚原相对抗的凝聚素。因此,A型血人的血清只含有抗B凝聚素;B型血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聚素;AB型血人的血清中两中凝聚素都没有;O型血人的血清中两种凝聚素全有。输血时,同一血型之间一般不会发生凝聚反应,所以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解答】由血型鉴定结果可知: ①为A型血;②为AB型血;③为B型血;④为O型血;因患者急需大量O型血;
故答案为:D
9.【答案】 B
【解析】【分析】(1)血液流经器官时,器官进行生理活动需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2)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解答】A、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在b处发生的是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a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流经器官b后变成了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b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所以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 ,B符合题意;
C、若b表示小肠,经过小 肠后的血液含氧少,营养物质多,C不符合题意;
D、 c受伤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是静脉血, 因为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而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在远心端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 B
【解析】【分析】血液就是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的。
【解答】上层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为血细胞,中间层为白细胞。
故答案为:B
11.【答案】 B
【解析】【分析】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
【解答】A、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把血液压到全身,心脏没有改变血液含氧量的功能;故A错误;
B、肾脏形成原尿是滤过作用形成的,而滤过作用滤过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原尿中肯定含有葡萄糖;故B正确;
C、肺呼出的气体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故C错误;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贫血原因、酶的活性、 龋齿 的形成原因、白化病的病因进行作答.
【解答】A:贫血是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少,故A错;
B、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减弱,导致高烧时消化不良; 故B正确;
C、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细菌分解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被腐蚀
; 故C正确;
D、白化病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3.【答案】 (1)D
(2)小于或<
(3)C;①④③
【解析】【分析】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1)A、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 发现青蒿素;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C、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D、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2)细胞失水是因为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3)血液流经小肠后,经上下腔动脉流入右心房;血液经过肺动脉进入肺部,开始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即 ①④③;
故答案为:(1)D;(2)小于或<;(3)C; ①④③。
14.【答案】 (1)氨基酸;①
(2)Ⅱ
【解析】【分析】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
【解答】(1)图中食物中蛋白质进入A消化系统后,在消化道中的胃开始初步消化,最终被分解为物质是氨基酸,由小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图丙中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通过肺循环和体循环运送到全身组织细胞。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 Ⅱ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氨基酸;① (2)Ⅱ

三、解答题
15.【答案】 (1)120
(2)15:1
(3)肾脏
(4)A,B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3)人类尿液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4)根据题目描述对各个选项是否正确进行判断。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5H4N4 可知,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4+14×4=120;
(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15:1;
(3)尿酸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
(4)A.嘌呤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尿酸,因此尿酸过高的人,应该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故A正确;
B.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都含嘌呤,故B正确;
C.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摄入嘌呤不会引起人体遗传物质的改变,但是会引起痛风,故C错误。
故选AB。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肺泡;右心房
(2)变小
(3)胰岛素分泌不足
【解析】【分析】(1)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包括:肺泡数量多,表面积大,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等。心脏的结构如下图:
(2)血液与组织细胞出气体交换如下图:
(3)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饭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以用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含量,维持血糖稳定。
【解答】(1)图示中③为肺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①是心脏的右心房。
(2)该处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经过该处组织处后,血液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3) 患糖尿病的病因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时平。
故答案为:(1)肺泡;左心房;(2)变小;(3)胰岛素分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