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构成
一、单选题
1.下图是《物质的构成》一课中的四个重要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干扰
B. 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颠倒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
C. 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 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
2.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 )
A.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非常的微小
3.下图是《物质的构成》一课中的四个重要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
B. 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
C. 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 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
4.绿茶是一种很多人喜爱的饮品。泡茶时,会闻到茶叶特有的清香,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非常小 B.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6.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一勺盐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盐水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气体能被压缩,但不能无限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C 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红墨水在热水比冷水中扩散更快 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A. A B. B C. C D. D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B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 分子间隔变大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A. A B. B C. C D. D
8.冬季,长时间使用热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十分干燥。因此人们常会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种方法说明( )
A. 水分子的体积可以变大 B. 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 水分子的个数增多了 D. 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描述了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空隙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在盛油的厚壁钢瓶内施加高压时,虽然瓶壁无裂痕,但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
A.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分子被压缩了 C. 分子之间有引力 D.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1.下列对相关现象的解释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说明液体、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1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 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二、填空题
1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 。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1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分子处于不停的________之中,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三、解答题
15.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 的温度 (℃)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时的 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所需 的时间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
16.开展反思和质疑对学习十分重要。在研究分子间是否有间隙时,教材安排了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如图),实验后有同学提出了疑问。
(1)实验中要先往细玻璃管内加水再加酒精,这是为什么?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实验操作时,用手指堵住管口,导致一部分水粘在手指上了,使得总体积减小,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地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理解分子之间有间隙,教材还安排了模拟实验:在量筒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先记下黄豆和芝麻的总体积,再充分混合后记下总体积,比较前后总体积的差异。这样的操作,你认为是否合理?如认为合理的,请说明理由;如认为不合理的,请写出更合理的方法。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图甲中,去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干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乙中,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颠倒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相同,但是实验结论不同,乙得出的结论是分子之间存在空气,而丁只能类比分子之间有空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 D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解答】A、水平放置后地心引力的因素被排除了,两瓶的颜色均匀,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故A正确;
B、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而上下翻转是为了加快混合;故B正确;
C、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红墨水,观察水变红的时间长短,可以比较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图丁是模拟实验,只是有助于直观的认识分子之间有空隙,不能得出相关的结论;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答案】 D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的内容:①一切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②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泡茶时,会闻到茶叶特有的清香,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 B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的内容:①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②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 A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右侧的知识点比较,分析二者是否一致即可。
【解答】A.一勺盐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盐水,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气体能被压缩,但不能无限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红墨水在热水比冷水中扩散更快,说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等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是碘分子才具有的性质,即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分子间隔变大,从而导致轮胎内气压增大所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其实就是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氢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即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物体的热胀冷缩,其实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或变小,而分子大小没有改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分析。
【解答】在室内放上清水后,水表面的分子运动最为剧烈,不断的进入空气中形成水蒸气,从而增加空气湿度,这就是蒸发,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判断。
【解答】诗句描述了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其实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造成的,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判断。
【解答】盛油的钢瓶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它的分子之间也存在空隙。当油分子小于钢瓶分子之间的空隙时,油就会从钢瓶外壁渗出来,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分析。
【解答】A.春天,柳絮飞扬,由于柳絮不是分子,而是由无数分子构成的,因此这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是因为面包本身有很多小孔,故C错误;
D.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说明液体、气体分子间有引力,但是很小,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
【解答】A.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作用力很大,因此分子排列比较有规则;而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更大,作用力较小,因此分子的排列就很不规则了,故A错误;
B.0℃时,物质的分子不会停止运动,只是运动的剧烈程度较小,故B错误;
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距离增大时,引力大于斥力;距离减小时,引力小于斥力,故C正确;
D.固体的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BC
(2)分子种类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比较A、B两图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自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选择生活事例。
【解答】(1)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分子种类相同而改变温度,故选BC。
(2)在A和B中,温度相同而分子种类不同,则: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
(3)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14.【答案】 空隙;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答。
【解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水分子
(2)分子之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组成的知识解答;
(2)根据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原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因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若先加酒精再加水,在充分混合前已有部分水分子进入酒精的分子间隙中
(2)可将原先的酒精换成水,水与水混合,总体积不会有明显变化
(3)合理,实验有明显的现象,也能起到类比作用 不够合理,应在量筒中先倒入芝麻,再倒入黄豆
【解析】【分析】(1)由于重力作用密度大的物体向下运动,密度小的物体向上运动;为了减慢酒精和水混合的速度,方便准确测量出混合前和混合后的总体积,必须排除重力因素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2)可以使用对照法,即将酒精换成同体积的水,再次与原来的水混合,观察总体积是否有变化;
(3)分子太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它们,自然更看不到它们之间的空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黄豆和芝麻代表两种分子,通过它们混合后体积的变化感知分子混合后的情形,这种方法类比法。黄豆的密度小,芝麻的密度大,为了排除重力对混合的影响,可以先放芝麻后放黄豆。
【解答】(1)实验中要先往细玻璃管内加水再加酒精,这是因为:因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若先加酒精再加水,在充分混合前已有部分水分子进入酒精的分子间隙中;
(2)我设计的验证实验为:可将原先的酒精换成水,水与水混合,总体积不会有明显变化;
(3)我认为实验合理,理由是:实验有明显的现象,也能起到类比作用 ;
我认为不合理,改进方案为:在量筒中先倒入芝麻,再倒入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