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8 17: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测量
一、单选题
1.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
A. 3.805cm B. 3.81cm C. 3.83cm D. 3.80cm
2.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3.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3.02厘米,23.09厘米、23.10厘米、23.00厘米和23.08厘米、30.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23.058厘米 B. 23.06厘米 C. 23.95厘米 D. 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4.在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时小秋设计了以下几种测法中(如图),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5.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 A B. B C. C D. D
6.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A. 1米 B. 468米 C. 东方明珠电视塔 D. 测量用的尺子
7.小培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 2.38厘米 B. 2.23厘米 C. 2.227厘米 D. 2.2267厘米
8.小培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培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华的读数比小培的准确 B. 小培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数据是错误的 D.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9.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6cm、5.37cm、5.38cm、5.56cm,则物体的长度应取多少( )
A. 5.36cm B. 5.42cm C. 5.37cm D. 5.4175cm
10.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温度,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6℃,用酒精消毒后再依次直接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的体温正常,丙的体温为38.4℃,那么用此方法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分别为( )
A. 37℃,38.4℃ B. 37℃,37.6℃ C. 37.6℃,38.4℃ D. 37.6℃,37.6℃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与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1cm、5.50cm B. 1cm、8.30cm C. 1mm、2.80cm D. 1mm、8.30cm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A/B)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 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 cm.
14.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妍和小孙的体温,如果小妍和小孙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 ℃,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和 。
三、解答题
15.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停留在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16.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 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 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 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 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测量结果虽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3.92cm明显偏大,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
则物体的长度为:。
故选B。
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C.刻度尺的刻度没有最大程度的贴近被测物体,故A、C错误;
B.刻度尺的刻度贴近被测物体,零刻度与被测长度的边线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的物体边线平行,故B正确;
D.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线平行,而是倾斜的,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 B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后计算出剩余几组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30.38厘米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则课本的长度大约为:。
故选B。
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组合法”测圆柱体直径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将乒乓球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桌面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住乒乓球。将另外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前面三角板的立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夹住乒乓球。此时桌面到水平放置的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乒乓球的直径,故A、C错误;
水平桌面必须与三角板的某个整刻度对齐,故B正确,而D错误。
故选B。
5.【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2)(4)根据“测量值=”分析;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时,示数偏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木尺受潮膨胀,则长度标准变大,根据“测量值=”可知,测出物体的长度偏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沸水的温度为100℃,外界气温远远小于沸水的温度,因此温度计移出沸水后读数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头发没有绕紧,那么测量值包括空隙的长度,即测量结果会偏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分析判断。
【解答】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即只要是长度的测量,其实就是待测的长度与1米进行比较,则这个“公认的标准量”为1米,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 B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准确值部分应该是相同的,只有估读值不同,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后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其他几组数据的准确值部分为2.2,只有2.83cm的准确值部分为2.8,则它是错误的,将其去掉。
那么塑料球的直径为:。
故选B。
8.【答案】 D
【解析】【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一个正确的长度的测量结果,从右边数,第二位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第一位为估读数字,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小培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则数字“9”为估读数字,第二个数字“2”所在的单位厘米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数字“8”为估读数字,而第二个数字“2”所在的单位厘米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比较可知,两把尺的分度值相同,则准确程度相同,故D正确,而A、B错误;
两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相同,则二者准确值部分都是相同的,只有估读数字不同,因此两个人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故C错误。
故选D。
9.【答案】 C
【解析】【分析】计算出测量的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
【解答】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5.56cm数值太大,需要舍去,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 那么最终的记录结果为L=5.37c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会导致水银柱不会自己流回液泡,即体温计内的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测量前体温计的示数为37.6℃,乙的体温大约为37℃,因为37℃<37.6℃,所以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即乙的测量体温应该为37.6℃。丙的体温38.4℃>37.6℃,则水银柱会上升,那么示数应该为38.4℃。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A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解答】解: A、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
D、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故选A.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大格长度÷小格数;首先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读出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将它们相减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金属片的长度为:1cm÷10=0.1cm,则金属片的长度为:8.30cm-5.50cm=2.80cm,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A;B;2.20 (2.20—2.22均可)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密;
(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确定哪把刻度尺使用错误。木块的边长=准确值+估读值,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值A的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为1cm。因为0.1cm<1cm,所以刻度尺A更精密一些。
(2)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边线平行,而刻度尺B却是倾斜的,则刻度尺B的放置不正确。刻度尺A的分度值为0.1cm,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则木块的边长为:2.2cm+0.00cm=2.20cm。
14.【答案】 37.3℃;38.4℃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依靠重力自己流回液泡。在不甩动的情况下,水银柱只能上升或不变,肯定不能下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原来体温计的示数为37.3℃,而小妍的实际体温为37.1℃,因为37.1℃<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只能显示37.3℃不变。小孙的体温为38.4℃,因为38.4℃>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会升高,显示为38.4℃。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解:100℃/50格=2℃/格
(2)解:2℃/格×(100格-30格)=140℃
(3)解:最小刻度为:0℃-30×2℃=-60℃
最大刻度为:100℃+(150-80)×2℃=240℃所以测量范围为:-60℃~240℃。
【解析】【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A
(2)h=(D2 D1)/2n
(3)A,B,C
【解析】【分析】(1)将墙纸缠绕在铅笔上后,正好构成一个圆环,而内外两个大圆的半径之差恰好等于n圈的厚度之和,只要测出圈数、铅笔的直径和圆环的直径即可;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经验,被测量物本身都会造成测量误差,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只要测量出壁纸的圈数、铅笔的直径和圆环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壁纸的厚度,测量墙纸的长度是多于的,故选A;
(2)内外两个大圆的半径之差恰好等于n圈的厚度之和,
那么得到:nh=;
解得:。
(3)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 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墙纸厚度不均匀,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从而产生误差,故A、B、C正确;
读数时小数点点错,这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D错误。
故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