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并不神秘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科学要研究的自然现象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 B. 经济危机 C. 台风 D. 地震
2.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首要条件是( )
A. 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B.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C. 社会的需要 D. 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在人类文化系统中,试图认识自然界的文化形态也很多,但其中只有下列哪个才为人类提供了认识自然的精确而有效的工具( )
A. 宗教 B. 哲学 C. 历史 D. 科学
4.科学技术现在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产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持术的力量。“鉴于上述理由,邓小平同志提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好,依我看,科学技术是( )
A. 第一生产力 B. 第二生产力 C. 第三生产力 D. 第四生产力
5.2016年4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了《浙江省海洋禁渔休渔管理工作手册》,旨在促进渔业的科学发展。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 为了确保海洋环境的洁净,禁止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海洋
B. 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禁渔休渔
C. 为了提高禁渔休渔效果,禁止菜场、饭店在禁渔休渔期出售保护的鱼种
D. 为了保护海洋动物,全面禁止捕捞所有海鲜
6.走进科学,关注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 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
C.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 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7.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不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的是( )
A. CT检查能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 B. 在互联网上可以在知识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C. 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 D.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8.小明对比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2001年版和2013版的世界地图,发现:原先作为独立国家的锡金被归入印度的一个邦和原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现改为8844米。由此他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呢?二是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呢?通过学习,你认为《科学》科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是( )
A. 第一个问题 B. 第二个问题 C. 两个问题都是 D. 两个问题都不是
9.你喜欢《科学》吗?你觉得要进入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是( )
A. 积累成果,发现规律 B. 搜集资料,书写论文 C. 看书学习 D. 观察和实验
10.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科学并不是那么的神秘。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平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科学道理,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12.在科学学习中,相信聪明的你不仅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还从众多的科学家身上学会了如何发现、探究问题的方法。下列几位科学家与他们的有关成就一一对应的是( )
①伽利略 a.万有引力定律 ②牛顿 b.发明蒸汽机 ③瓦特 c.发现摆的等时性 ④琴纳 d.预防天花
A. ①a、②c、③b、④d B. ①c、②d、③a、④b
C. ①c、②a、③b、④d D. ①a、②c、③d、④b
二、填空题
13.技术与科学是有区别的。科学是人们 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的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发现,其途径是科学探究;而技术则是人们 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成果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其途径的核心部分是技术设计。
14.随着科学的发展,从科学理论的发现到相关技术原理的发明的时间间隔在不断地 。这表明由科学发现转化为技术发明的周期愈来愈短。
三、解答题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的是哪个国家?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请举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一例。
(3)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你准备怎样应对?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
【解答】植物的生长、台风、地震都是自然现象,而经济危机不属于自然现象,因此不是科学要研究的自然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D
【解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解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首要条件是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 D
【解析】【分析】人们需要依赖自然而生存,需要自然界中的生物充饥,自然界文化多样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
【解答】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因此科学为人类提供了认识自然的精确而有效的工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 A
【解析】【分析】第一生产力是指在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解答】第一生产力是指在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最早由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 D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构造人类美好的家园。
【解答】若将垃圾倒入海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的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自身,保护鱼类不可滥捕滥杀,禁止捕捞所有海鲜不可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 D
【解析】【分析】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4、科学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答】A: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认识正确,A错误;
B: 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认识正确,B错误;
C: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认识正确,C错误;
D: 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认识不正确,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D正确。
故选D
7.【答案】 C
【解析】【分析】利用科学技术能给人类造福,同时如果运用不适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答】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不属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 B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科学研究的对象;
【解答】 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呢?,是政治问题不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呢? 是自然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对象;
故答案为:B。
9.【答案】 D
【解析】【分析】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解答】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D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然后通过实验,并细心观察,得出相关的结论;故丁的说法是错误的,观察并不是偶然得到的;
故答案为: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解答】A、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A说法正确。
B、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B说法正确。
C、科学研究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也与我们密切相关,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C说法错误。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科学的学习和研究,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物理学史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①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③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④琴纳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
因此对应关系为:①c、②a、③b、④d。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认识;改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技术和科学的概念相关知识。
【解答】技术与科学是有区别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的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发现,其途径是科学探究;而技术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成果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其途径的核心部分是技术设计。
故答案为:认识;改造
14.【答案】 缩短
【解析】【分析】没有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就是无本之木,而重大的技术发明也会极大地促进科学发现的效率,而科学理论的发现到相关技术原理的发明的时间间隔在不断地缩短。
【解答】随着科学的发展,从科学理论的发现到相关技术原理的发明的时间间隔在不断地缩短。这表明由科学发现转化为技术发明的周期愈来愈短。
故答案为:缩短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英国
(2)科教兴国战略;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神州系列飞船、嫦娥一号等。
(3)好好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创新。
【解析】【分析】对这三次机遇(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都没有适时抓住,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应当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学生应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国家。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为: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神州系列飞船、嫦娥一号等。
(3)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应当好好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创新。
故答案为:(1)英国(2)科教兴国战略;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神州系列飞船、嫦娥一号等(3)好好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