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息1:南方“道”的数量明显少于北
题:唐代北方依然是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
说明:人口数量和经济发
代区域划分
人口数量越多、经济发展程度越
的地区,其管辖的难度越大,故其划分区域就越
之,则管辖的范围就更大。唐
然南方农业
和政治地位依然弱于北方。北方仍然是中国政
和经济重心,故在
方行政区
道的数量明显
方和沿海
午多重要商业城市
题: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2分
信息
多“道”以“江”和“山”命名。(2分
题:唐代道的划分注重山川形便
例”仅作阅卷
答案言之有理
待
内棉纺织业发展
织比重扩大。(2分)
的推动;政府
易(炮舰)政策的支
障;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6分
变化
英国棉纺织
场占有率较
美国棉纺织业世界市场占有
影响:加剧了欧美国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扩大了对
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加剧了竞争,导致世界
势动荡不安;引起了世界
的变
待点
本和贸易形式多样化;以传统
为主,兼顾
国
内外商品“集散中心”。(3分
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人侵;通商口岸的开辟;洋务运动的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自然经济
的主导地位。(4分,答出两
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
速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抵
会的近代化转型。(6分,答
共生特质
国精神谱系拥有鲜明的时代性
形成的精
侧重点不同。改革开放前
精
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后中国精神表现为以改革创新为核
代精神
黎和会外交失败,刺激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
本现了鲜明
的爱国主义精神
运动铸就了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共产党培育爱国主义
精神的根和魂
民群众要敢闯敢试
新。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探索
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大幕,铸就
东省、福建省
率先探索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的特殊政策
外开放的历史性脚步,铸就了特区精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
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行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方案和
验可供借
开拓创新才能走出一条
彰显了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
共生特质:百年中国精神谱系侵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色彩。(
释:略
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
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前四专题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家臣的主要职能是辅助家主管理家务。春秋时期,卿大夫的封邑不断增多,因此家
臣的职能已不限于家内,他们也能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这表明春秋时期
A.君主权威开始出现危机
B.分封制原则被打破
C新的社会秩序逐渐孕育
丽圆心齊扇舟阳
D.官僚政治得以形成
图1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宣传画《舟扇齐心图》。该漫画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B.反映了民众对先进技术的利用
C.体现了义和团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D.彰显了义和团重视社会动员
3.1913年4月
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在这届国会短暂存在的半年多时间里,不少议员
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
穷。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政治秩序日益混乱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宪政观念得到加强
D.北洋军阀势力逐渐坐大
4.1949年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
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
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C.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
09-101C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前四专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家臣的主要职能是辅助家主管理家务。春秋时期,卿大夫的封邑不断增多,因此家臣的职能已不限于家内,他们也能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这表明春秋时期
A.君主权威开始出现危机
B.分封制原则被打破
C.新的社会秩序逐渐孕育
D.官僚政治得以形成
2.图1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宣传画《舟扇齐心图》。该漫画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B.反映了民众对先进技术的利用
C.体现了义和团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D.彰显了义和团重视社会动员
3.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在这届国会短暂存在的半年多时间里,不少议员
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政治秩序日益混乱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宪政观念得到加强
D.北洋军阀势力逐渐坐大
4.1949年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C.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
5.古希腊时期,当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产生对立时,公民往往会鄙视脱离城邦公共生活者,他们称单个公民为白痴。这表明古希腊
A.集体主义得到了弘扬
B.公民政治素养较高
C.公民缺乏个人自由权利
D.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6.1787年6月18日,汉密尔顿在制宪会议上针对有关代表就弗吉尼亚和新泽西的方案进行辩
论时,提出建立一个强大的联邦中央政府。为说服与会代表,汉密尔顿还搬出了古代希腊近
邻同盟因权力过小被马其顿接管的历史进行佐证。这表明,汉密尔顿
A.从古典传统中汲取经验
B.主张改变美国联邦体制
C.注重协调两党利益纠纷
D.借鉴了雅典政治的传统
7.有学者认为,“9·11”事件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理冲击。随后,美国针对该事件
发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相反使美国越陷越深,加之虐囚等
丑闻的曝光,美国的国际形象急剧下跌。该学者意在强调,美国
A.军事实力有所下降
B.国家利益遭遇挑战
C.霸权政策害人害己
D.忽略自身形象塑造
8.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妇女也是从事商业活动的能手;昔日作为蛮荒之地的南海和交趾,也是“各一都会也”;“广州刺史但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隋
书》记载,东晋南朝时“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南方贪腐行为相当严重
B.南方社会经济较为活跃
C.经济重心南移程度加深
D.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9.图2所示是民国初年某品牌月饼的具有嫦娥奔月图案包装设计。这反映了当时
图2
A.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 B.广告宣传对文化的传承
C.食品营销策略的转变 D.文字设计的多元化追求
10.据统计,1957年,全国基建投资只有100亿元左右,而到1960年,基建投资却高达1112亿元,全国施工项目高达1815项,职工人数三年内(1958~1960年)增加了3000多万人。这
种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一五”计划初见成效 B.“左”倾错误得到遏制
C.工业体系趋于完整 D.经济调整迫在眉睫
11.表1所示为1620~1621年西班牙大帆船从马尼拉购买中国商品再卖到秘鲁的价格。据表
可推知,当时西班牙大帆船贸易
A.密切了欧美间商品往来 B.提升了亚洲商品竞争力
C.挤兑了欧洲工业品市场 D.推动了远洋贸易的发展
12.据统计,1966年苏联的军费开支相当于同期美国的2/3,1976年已达到1085亿美元,比美
国同期高出1/5;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将12%~13%的国民生产总值直接运用于国
防,国防开支占国家预算的45%~50%(美国为25%~27%).这一现象
A.弱化了苏联经济发展的动力 B.说明苏联在冷战中处于优势
C.反映出美国经济实力的衰退 D.表明美苏两国开始军备竞赛
13.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据此可知,老子
A.反思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B.主张构建天下大同的政治模式
C.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D.意图恢复小国寡民的社会秩序
14.北宋文士对一些可以定格和标示自身独特性的绘画元素做出了主观选择和内涵演绎:山水、
梅竹等具有人文象征寓意的绘画题材,手卷、扇画等雅玩性质的绘画形制受到文士钟爱,水
墨风格也因其笔墨特性和哲学意味而广泛流行。这一审美取向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得益于自然经济发展 D.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15.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指出:“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了三四十里。若是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
都不会走了。”由此可知,胡适
A.传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B.突破了时代的局限
C.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D.崇尚全盘西化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3为唐玄宗时期十五道和重要商业城市的分布图。
图3
从图3中提取一条信息,并指出其反映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信息准确,问题正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表2 英国国内棉纺织品工业的阶段性成长规模
材料二
表3 英国海外输出棉纺织品占国内棉纺织品生产比率
材料三
表4 英、美、德棉纺织工业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日]山口重克《市场经济:历史·思想·现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20年至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行业发展的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年代以来欧美主要国家棉纺织品世界市场
占有率的变化及影响。(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据统计,1892年汉口的洋行数为45个,人数为374人,至1905年洋行数达到114个,人
数达到2151人。1905年,汉口洋行和外国商号最多时达250家,其中有日商74家,英商57
家,德商54家,美商22家,法商20家,俄商8家。1896年,洋货进口额首次超过2000万两,
到1903年超过5000万两;土货出口额在1893年已超过3000万两,1903年增至5570余万
两。从全国范围来看,清末汉口市场每年销售的洋货占长江口岸(除上海外)的2/3,占全国
洋货进口总值的10%左右;而土货出口值占到全国的20%左右,不仅远远超过天津,个别年
份甚至超过上海。
——摘编自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
汉口自开埠通商以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对外贸
易口岸,据《1865汉口贸易报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统计数据,1865年,汉口港进出口贸易总值高达23308865万两。1866~1869年,汉口出口的土产品以茶叶、砖茶、油漆等土特产
为主;1901~1912年,虽进出口品种有所增加,但其出口仍以土产品为主。晚清时期,汉口
还经营诸如铁轨、机车、水泥、铁器等转口贸易以及由外国商人、洋行及投资厂进行加工、半
加工的农产品贸易。汉口的商品“集散中心”或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与作用一直保持着,因为
汉口与国际市场相联系,所以它注定成为国外商品销往内地,内地商品销往国际市场的转运
中心。
——摘编自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深刻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纵观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实质归一,具有完整的共生特质。中国精神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精神,而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对精神生产和精神指引的领导,逐步建构起的一个具有整体架构的中国精神谱系(见表5).
——摘编自邹绍清《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谱系中的一种“共生特质”,并
予以阐释。(要求:“共生特质”表述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