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2、运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重点 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难点 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教学流程】
环节 导 学 问 题 师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 【问题1】 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时,水面高多少 (1)长方体容器的高为 ; (2)水面高为 .【问题2】大拖拉机m天耕地a公顷,小拖拉机n天耕地b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 (1)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 公顷/天,(2)小拖拉机工作效率是 公顷/天,(3)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倍.思考:以上填出的式子,它们是分式的什么运算?如何进行运算呢?这正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创设情境, 出示问题1、 问题2.学生思考后填空.请两位学生口答,核对答案.同时教师板书:【问题1】问题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题3】观察下列运算:由以上算式,请写出分数乘除法的法则: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 ;【问题4】猜一猜 =? =?【问题5】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用文字归纳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 。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些法则吗? ;例1. 计算(1) 【分析】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直接按照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写成一个分式,然后约去公因式,化为最简分式.解:(2)【分析】先把除法改写成乘法运算,再进行约分化简,同时注意符号的转化.例2. 计算(1)【分析】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应先进行分解因式,再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分析】先把除法改写成乘法运算,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应先进行分解因式,再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师出示问题3.教师点拨:乘法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数除以分数,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教师出示问题4.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出示问题5、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伴交流.再请学生说说.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分式乘除法法则.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式子表示:教师出示例1.请三位学生板练,其他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个别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完成练习后,先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师生共同评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提示:注意: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出示例2.师生共同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②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答案:见教材:P136,例2
尝试应用 计算:2、计算: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先自主,再合作,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1、解:
成果展示 欣赏自我: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完善自我:对本课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反思、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补偿提高 3、 “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减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部分,“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1)米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千克.(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 教师出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难点突破):第(1)问要求比较两个分式的大小.由于他们的分子是相同的正数,而由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分母都是正数,所以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就可以了.答案:见教材P137
作业设计 作业:课本P146第1、2题. 教师布置作业,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认定作业,课下独立完成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