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4张PPT)
【典例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2009·海南高考)2.4 g金属镁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A
B.(2009·广东高考)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2010·四川高考)盛有SO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NA个氧原子,则S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2010·上海高考)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点:
【自主解答】选C。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0.2 mol电子即0.2 NA,A错;B中1个SO4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1 mol SO42-所带电荷数为2NA,不正确;含有NA个氧原子的SO2物质的量为0.5 mol,C正确;D中N2和CO的物质的量不确定,无法计算分子数,D错误。
【互动探究】上题中D项若改成“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质量相等”,是否正确?
提示:由于N2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1,故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时其质量一定相等。
【变式训练】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 L Cl2中含有nA个Cl2分子
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A个Na+
C.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nA个HCl分子
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解析】选D 。A项未指出气体处于标准状况,故A项错;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0.2 mol Na+,故B项错;因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应生成2 mol HCl,故C项错;Ca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1mol Ca生成Ca2+时失去2 mol电子,即2nA,D项正确。
【典例2】化学实验中残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以防污染空气,若有3.20 g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试求:
(1)生成的NaCl的质量。
(2)生成的NaClO的物质的量。
(3)被吸收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4)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
【思路点拨】计算的基本步骤:(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已知量、未知量。(3)列出比例式求解。(4)写出答案。
【自主解答】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l2====NaCl+NaClO+H2O,生成的NaCl的质量、NaClO的物质的量和被吸收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与反应的3.20 g氢氧化钠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比例关系。
2NaOH+Cl2==== NaCl + NaClO + H2O
2×40g 22.4 L 58.5 g 1 mol 1 mol
3.20 g V(Cl2) m(NaCl) n(NaClO) n(H2O)
(1)(2×40 g)∶3.20 g=58.5 g∶m(NaCl)
m(NaCl)=3.20 g×58.5 g/(2×40 g)=2.34 g
(2)(2×40 g)∶3.20 g=1 mol∶n(NaClO)
n(NaClO)=3.20 g×1 mol/(2×40 g)=0.04 mol
(3)(2×40 g)∶3.20 g=22.4 L∶V(Cl2)
V(Cl2)=3.20 g×22.4 L/(2×40 g)=0.896 L
或22.4 L∶1 mol=V(Cl2)∶n(NaClO)
V(Cl2)=22.4 L×n(NaClO)/1 mol=22.4 L×
0.04 mol/1 mol=0.896 L
(4)1 mol∶n(NaClO)=1 mol∶n(H2O)
n(H2O)=n(NaClO)=0.04 mol
答案:(1)2.34 g (2)0.04 mol (3)0.896 L
(4)0.04 mol
【互动探究】(1)上题中生成NaCl、NaCl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提示:由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由方程式可知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2)上题中生成Na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提示:由方程式中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知n(NaOH)∶n(NaCl)=2∶1
由于n(NaOH)=
则n(NaCl)=0.04 mol。
【变式训练】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H2,若用32.5 g 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试求:
(1)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
(2)反应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
(3)生成ZnSO4的物质的量。
【解析】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H2SO4 ==== ZnSO4 + H2↑
65 g 1 mol 1 mol 22.4 L
32.5g n(H2SO4) n(ZnSO4) V(H2)
(1)65 g∶32.5 g=22.4 L∶V(H2),V(H2)=11.2 L。
(2)65 g∶32.5 g=1 mol∶n(H2SO4),n(H2SO4)=0.5 mol。
(3)65 g∶32.5 g=1 mol∶n(ZnSO4),n(ZnSO4)=0.5 mol。
答案:(1)11.2 L (2)0.5 mol (3)0.5 mol
【典例】已知钠与硫在常温下可化合生成硫化钠,现将
4.6 g钠与1.6 g硫粉迅速混合,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产物是
A.钠与硫化钠 B.硫与硫化钠
C.过氧化钠与硫化钠 D.氧化钠与硫化钠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自主解答】选C。n(Na)=
n(S)= n(Na)∶n(S)>2∶1,所以钠过量。
但在加热条件下,过量的钠会继续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
成Na2O2,所以反应后生成的固体物质是Na2S和Na2O2,故选
C项。
【互动探究】上题若改成“6.4 g硫粉”,则生成的固体又是什么?
提示:若改成“6.4 g硫粉”,则硫粉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应该是硫粉过量,则根据钠的物质的量来进行计算,剩余的硫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了SO2气体,所以固体产物只有硫化钠。
【变式训练】CS2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已知CS2在标准
状况下为一种无色液体,CS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SO2
气体和C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CS2+3O2 CO2+2SO2,
若0.1 mol CS2在1 mol O2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6.72 L B.13.44 L C.15.68 L D.22.4 L
点燃
====
【解析】选D。解法一:由0.1 mol CS2完全燃烧应需
0.3 mol O2可知O2过量
CS2 + 3O2 CO2 + 2SO2
0.1 mol 0.3 mol 0.1 mol 0.2 mol
余0.7 mol
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n(O2)+n(CO2)+n(SO2)
=0.7 mol+0.1 mol+0.2 mol=1 mol,V=22.4 L。
解法二:由方程式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CS2在
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所以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为
1 mol。
点燃
====
【典例1】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1为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易错选项】A
【易错剖析】本题易错选A的原因在于忽略了该题的关键信息:混合溶液a L均分成两份,即每份溶液为a/2 L。根据已知条件求得a/2 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y-2x) mol,故c(Na+)为(2y-4x)/a mol·L-1。
【标准答案】D
【典例2】标准状况下,5.6 L氢气和6.72 L氯气的混合气
体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若用2.50 mol·L-1的NaOH溶
液完全吸收,则需要NaOH的体积为_____mL。
【易错答案】n(H2)=5.6 L/22.4 L· mol-1=0.25 mol;
n(Cl2)=6.72 L/22.4 L· mol-1=0.3 mol。由H2+Cl2
2HCl可知Cl2过量0.05 mol,由H2的物质的量0.25 mol可求
出生成的HCl为0.5 mol。再根据HCl+NaOH====NaCl+H2O,可
确定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故所需NaOH的体积为:
0.5 mol/2.50 mol·L-1=0.2 L,即200 mL。
点燃
====
【错因剖析】知识掌握不扎实,思考问题不严密。过量的Cl2也能够被NaOH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过量的0.05 mol Cl2可消耗0.1 mol NaOH,所以需要的NaOH总物质的量为0.6 mol,体积为0.6 mol/2.50 mol·L-1=0.24 L,即240 mL。
【标准答案】240
1.下列溶液中的c(Cl-)与 50 mL 1 mol/L AlCl3的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 NaCl溶液
B.75 mL 2 mol/L CaCl2溶液
C.150 mL 3 mol/L KCl溶液
D.75 mL 1 mol/L MgCl2溶液
【解析】选C。解本题注意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1mol/L AlCl3溶液中的c(Cl-)=3 mol/L。
A选项中1 mol/L NaCl溶液中的c(Cl-)=1×1 mol/L ;
B选项中2 mol/L CaCl2溶液中的c(Cl-)=2×2 mol/L;
C选项中3 mol/L KCl溶液中的c(Cl-)=3×1 mol/L;
D选项中1 mol/L MgCl2溶液中的c(Cl-)=1×2 mol/L。故只有C选项为3 mol/L。
2.标准状况下,32 g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与22 g CO2的分子数目相同,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A.32 B.32 g ·mol-1 C.64 g ·mol-1 D.64
【解析】选C。标准状况下,本题中n(CO2)=
22 g/44 g·mol-1 =0.5 mol, 32 g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与
22 g CO2的分子数目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均是0.5 mol,故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m/n=32 g/0.5 mol =64 g ·mol-1。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NA
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NA
【解析】选B。
4.某+1价金属0.575 g与足量水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
280 mL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23 B.39 C.85 D.133
【解析】选A。2 mol +1价金属单质参与反应可产生1 mol
H2,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设该+1价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2M ~ H2↑
2x g 1mol
0.575 g 0.0125 mol
x=23
5.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解析】选C。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所含溶质物质的量相同,此时氢氧化钡过量,所以加入石蕊试液后,显蓝色。
6.对于反应2H2+O2 2H2O,在标准状况下,6.72 L的H2
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H2O的质量是_____g,参加反应的O2
的分子数是_____。
【解析】6.72 L H2的物质的量为
n(H2)=
2H2+ O2 2H2O
2 1 2
0.3 mol n(O2) n(H2O)
n(O2)=0.15 mol 0.15 mol O2的分子个
数[N(O2)]为:
点燃
====
点燃
====
N(O2)=0.15 mol×NA=0.15 mol×6.02×1023mol-1
=9.03×1022
n(H2O)=0.3 mol 0.3 mol H2O的质量[m(H2O)]为:
m(H2O)=0.3 mol×18 g·mol-1=5.4 g
答案:5.4 9.03×102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O2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是22.4 L
D.1 mol CO2的体积是22.4 L
【解析】选B。A选项中若条件改为标准状况就正确,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5NA ;B选项正确;C选项中标准状况下H2O是液体,18 g H2O的体积远小于22.4 L ;D选项没有指明状态,因此1 mol CO2的体积不能确定。
2.使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时,若用去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 )
A.9∶4∶1 B.3∶2∶1
C.6∶3∶2 D.9∶3∶1
【解析】选D。设NaCl、MgCl2、AlCl3各溶液的浓度均为
c,其体积分别是:V1、V2、V3,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c0
NaCl ~AgNO3 MgCl2 ~2AgNO3 AlCl3 ~ 3AgNO3
1 1 1 2 1 3
c V1 c0×3V c V2 c0×2V c V3 c0×V
V1=3× V2= V3= ×
则:V1∶V2∶V3=9∶3∶1
3.(2011·嘉峪关高一检测)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1 mol H3和1 mol H2具有相同的( )
A.分子数 B.原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解析】选A。1 mol H3和1 mol H2分子数均为NA,原子数分别为3NA和2NA,质子数分别为3NA和2NA,电子数分别为3NA和2NA。故A正确。
4.(2011·汕头高一检测)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
100 mL,完全燃烧,用去氧气50 mL,则混合气体中CO和H2
的体积比是( )
A.1∶1 B.1∶2 C.2∶1 D.任意比
【解析】选D。由于H2与CO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2CO+O2 2CO2,由方程式可知,无
论是H2还是CO在与O2反应时均是1体积气体对应 体积O2。
故两者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1体积混合气体均消耗 体积
的O2。
点燃
====
点燃
====
5.将4 g NaOH溶解在10 mL水中,再稀释成1 L,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 mol/L B.0.1 mol/L
C.0.01 mol/L D.10 mol/L
【解析】选B 。n(NaOH)=4 g/40 g·mol-1 =0.1 mol,
c(NaOH)= 0.1 mol / 1 L =0.1 mol/L,从中取出10 mL后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6.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在一定条件下充分作用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1/4。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
A.H2和O2 B.CO2和O2
C.H2和Cl2 D.CO和O2
【解析】选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压强降为开始时的1/4,即气体物质的量变为开始时的1/4,即0.05 mol。
A中:反应完全后生成液态水,剩余0.05 mol O2,
B中:CO2和O2不发生反应,压强不变,
C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气体HCl,
D中:反应后气体为0.1 mol CO2和0.05 mol O2。
7.在反应A+3B====2C中,若7 g A和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8.5 g C,则A、B、C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
A.14∶3∶17 B.28∶2∶17
C.1∶3∶2 D.无法确定
【解析】选B。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B的
质量为8.5 g-7 g=1.5 g。
A + 3B==== 2C
M(A) 3M(B) 2M(C)
7 g 1.5 g 8.5 g
则
解得:M(A)∶M(B)∶M(C)=28∶2∶17。故选B项。
8.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1
【解析】选C。由题意知:钠、镁、铝的物质的量均为
0.3 mol,n(HCl)=0.1 L×1 mol·L-1=0.1 mol。
经分析知,钠、镁、铝与盐酸反应时,金属均过量,盐酸不足但金属钠会继续和H2O反应生成H2,共生成0.15 mol H2,Mg、Al与盐酸反应用盐酸的量进行计算生成0.05 mol H2。
9.(2011·佛山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的是( )
A.10 g H2和10 g O2
B.5.6 L N2和0.25 mol CO2
C.0.5NA个H2O和0.5 mol I2
D.32 g O2和32 g O3
【解析】选C。A中10 g H2与10 g O2质量相等但由于H2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所以物质的量一定不等,A错;B中N2未注明是否在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无法求算;C中0.5NA个H2O为0.5 mol,与I2分子数相等;D中O2与O3摩尔质量不相等,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物质的量一定不同,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10.(4分)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
确: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_____(填“正确”或“错误”,
下同);常温常压下,48 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____;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_____;物
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NA_____。
【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而非g,错误;48 g O3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8 g/48 g·mol-1)×3=3 mol,故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正确;常温常压下,11.2 L的氧气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不是NA,错误;只知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知道溶液体积,无法求溶质物质的量,所以对应的离子个数无法求解,错误。
答案: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11.(4分)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_____;所需硫酸的质量是_____。
【解析】2NaOH+H2SO4====Na2SO4+2H2O
2 mol 1 mol
0.10 mol n(H2SO4)
n(H2SO4)=
硫酸的质量:m=n·M=0.05 mol×98 g/mol=4.9 g
答案:0.05 mol 4.9 g
12.(8分)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
量的浓度为12 mol/L的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
应),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是____L(结果保留3位小数)。
(2)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l2的体积是____L(结果保留1位
小数)。(已知软锰矿石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
====
【解析】(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g/mol
n(MnO2)=
设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为x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1 mol 4 mol
0.264 mol 12 mol/L·x
所以x≈0.088 L
△
====
(2)设生成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y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1 mol 22.4 L
0.264 mol y
所以y≈5.9 L
△
====
此题还可如下求解:
MnO2 + 4HCl(浓) MnCl2+Cl2↑+2H2O
87 g 4 mol 22.4 L
30g×76.6% V(Cl2)
解得:V[HCl(aq)]≈0.088 L V(Cl2)≈5.9 L
答案:(1)0.088 (2)5.9
△
====
13.(8分)实验室需要0.1 mol /L氢氧化钠溶液100 mL,现有2 mol /L氢氧化钠溶液。
(1)配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需要2 mol /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
(2)完全中和50 mL已配制溶液,需要1 mol/L的盐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
【解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V(NaOH)×2 mol /L =100 mL×0.1 mol /L,V(NaOH)=
5 mL。
(2)NaOH与盐酸中的HCl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即50 mL×0.1 mol /L=V(HCl)×1 mol/L ,
V(HCl)=5 mL
答案:(1) 5 mL (2)5 mL
14.(8分)(挑战能力)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3.87 g溶于水
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干燥沉淀
6.63 g,试求混合物中钾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方法一:一般方法
设原混合物中KCl物质的量为x mol,KBr物质的量为y mol
由题目可知:KCl+ AgNO3====AgCl↓+KNO3
KBr+AgNO3====AgBr↓+ KNO3
由上述反应可知:
KCl ~ AgCl KBr ~ AgBr
x mol x mol y mol y mol
由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即:
W(K)=
方法二:利用差量法
反应前固体为KCl和KBr,反应后固体为AgCl和AgBr,反应
前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Ag代替了K。设钾的质量为z
所以K ~ Ag Δm
39 g 108 g 69 g
z (6.63-3.87) g
z≈1.56 g
故W(K)=
答案:40.3%
【方法技巧】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两种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总会有“量”的变化,如质量、体积、物质的
量等,因此反应前后会产生“差量”,这种差量是按比例
变化的,将差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方法称为差量
法,差量法可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洁。常见的形式有两种:
(一)质量差量法
例如:CuO+H2 Cu+H2O的反应中,每80 g CuO发生反
应,就会有64 g Cu生成,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为16 g。
△
====
若取任意质量的CuO跟H2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固体质量有定
量关系:
CuO+H2 Cu+H2O Δm(固体质量差)
80 g 64 g 16 g
m(CuO) m(Cu) [m(CuO)-m(Cu)]
(二)气体体积(或物质的量)差量法
例如:C+CO2 2CO的反应中,每有1 L(或1 mol)CO2气
体反应,就会有2 L(或2 mol)CO气体产生,反应前后气体
体积差为1 L(或物质的量之差为1 mol)。
△
====
高温
====
若取任意体积的CO2与C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定量关
系:
C+CO2 2CO ΔV(相同状况气体体积差)
1 L 2 L 1 L
V(CO2) V(CO) [V(CO)-V(CO2)]
应用差量法的关键是合理地建立差量关系。检验差量关系
是否正确的方法是看相关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高温
====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NH4Cl和(NH4)2SO4的混合物中NH4Cl的质量分数,按以下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滤液B的主要成分为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后,发现在左盘错放砝码16 g,游码指示为0.4 g,则右盘所放样品的实际质量x=_____g。
(3)若过滤用的仪器和用品已有:滤纸、铁架台、铁圈、漏斗,还需要用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
(4)若BaCl2溶液滴加过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_____(填“有”或“无”)。
(5)若物质A的质量为23.3 g,则原混合物中NH4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解析】(1)由实验步骤知,
(2)由于托盘天平的m(左)=m(右)+m(游码),所以m(样品)=16 g-0.4 g=15.6 g。
(3)由过滤操作知,缺少烧杯盛接滤液,缺少玻璃棒进行引流。
(4)即使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由于对产生的BaSO4的质量
无影响,所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5)(NH4)2SO4+BaCl2====BaSO4↓+2NH4Cl
132 g 233 g
m[(NH4)2SO4] 23.3 g
解得:m[(NH4)2SO4]=13.2 g
则m(NH4Cl)=15.6 g-13.2 g=2.4 g,
w(NH4Cl)= =15.38%。
答案:(1)BaSO4 NH4Cl (2)15.6 (3)烧杯、玻璃棒
(4)无 (5)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