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1)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 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课 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一年级备课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假发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假发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通过教学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假发的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竖式的算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基础。两位数加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如果掌握好了,那么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就不会有很大困难了。
4.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5.评价任务
1.通过圈一圈的活动,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检测目标一
2.通过用竖式计算来得出结果,巩固其算法。检测目标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情境导入(2min)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书是人类的好朋友,读书使人进步。请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书,你们喜欢吗?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环节2 探究新知(25min) 一、两种数一共有多少本?摆一摆、算一算。 第一步,生自己尝试用小棒探索的计算方法。用算式记录过程。 第二步,全班交流计算算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引导学生理解书中的方法。 1.28+4=?,8+4表示什么? 先从4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与2捆零8根凑成3捆,即28+2=30,体现了凑10的思想。最后在加剩下的2根。 二、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1.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尝试用竖式计算。 2.以4人一小组分组交流竖式算法。重点说说为什么4和8对齐?8+4=12,满十怎么办?怎么回不忘记?十位变成了几? 基础好的学生,先尝试用竖式计算,再借助计数器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思考:竖式计算时从哪一位开始加方便? 3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并说说几种算法的相同点。 三、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 师提问:学生用合适的方法独立解决。并说说自己的想法。(重点说清楚计算的道理,每一步表示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相同数位相加,个位上的数满十要想十位“进1”的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环节3 巩固练习(10min)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9页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课堂作业。 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6题。 3.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环节4 课堂小结(3min)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 (本) 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3 2(本) 2 8 + 1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