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版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1-12版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二)(鲁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14 09: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二)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能通过滤纸
C.胶粒是静止的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选B。胶体是分散系的一种,外观均匀,胶粒带相同电荷,且不停地运动,所以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在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沉淀。滤纸通常用来分离沉淀和溶液,但其孔径大于胶粒直径,因此胶粒能通过滤纸。
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H2O====2NaOH
B.Cu2(OH)2CO3 2CuO+H2O+CO2↑
C.2CO+O2 2CO2
D.Na2CO3+CaCl2====CaCO3↓+2NaCl
【解析】选C。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据此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本题中只有CO和O2反应生成CO2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正确。
点燃
====

====
3.(2011·潍坊高一检测)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反应
【解析】选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溶于水是否电离,而与导电性强弱无关,如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极弱,但是BaSO4是电解质,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也可电离,但SO2属于非电解质,B选项错误;胶体、溶液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的直径不同,C选项错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选项错误。
4.电解质电离时一定相等的是( )
A.阴、阳离子数
B.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量
C.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
D.每个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解析】选C。根据电荷守恒的原则,任何溶液都是呈电中性的,也就是说,电解质电离时,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一定相等。比如说1 mol Na2SO4电离出2 mol Na+和1 mol SO42-,两者个数、质量、每个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均不相等,但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2+、SO42-、K+、OH-
B.Na+、H+、NO3-、SO42-
C.Na+、CO32-、K+、H+
D.Fe2+、NH4+、Cl-、OH-
【解析】选B。A中Ba2+与SO42-不能共存;B中各离子可共存;C中CO32-与H+不能共存;D中Fe2+、NH4+均不能与OH-共存。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碳酸钠溶液跟稀硫酸混合:
CO32-+2H+====H2O+CO2↑
B.硝酸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
Cu2++2OH-====Cu(OH)2↓
C.醋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H++OH-====H2O
D.Mg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Ba2++SO42-====BaSO4↓
【解析】选C。书写离子方程式要注意:①反应要符合事实;②微粒书写形式要正确;③方程式要配平。C中醋酸是弱电解质,应写成CH3COOH的形式。
7.(双选)下列变化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Zn与稀盐酸反应 B.CO和O2反应
C.C和CO2反应 D.Na2O溶于水
【解析】选B、C。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四个选项中的反应分别属于: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角度看,只有D中反应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其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综合考虑,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B、C。
8.(2011·莆田高一检测)在2H2S+SO2====2H2O+3S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
A.2∶1 B.1∶2
C.1∶1 D.16∶17
【解析】选B。在此反应中H2S中的S元素从-2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H2S作还原剂;而SO2中的S元素从+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SO2作氧化剂,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1∶2。
9.将AgNO3、Na2SO4、BaCl2三种物质按分子数为2∶1∶1的比例混合后溶于足量水中,最终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Ba2+和NO3- B.Na+和Cl-
C.Na+和NO3- D.Ag+和SO42-
【解析】选C。将三种物质按分子数为2∶1∶1的比例混合后溶于足量水中,Ag+和Cl-、SO42-和Ba2+恰好完全反应转化成AgCl和B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和NO3-。
10.(2011·南通高一检测)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Zn+2HCl====ZnCl2+H2↑
B.BaCl2+H2SO4====BaSO4↓+2HCl
C.H2+CuO Cu+H2O
D.2H2O 2H2↑+O2↑
【解析】选B。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看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B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
通电
====

====
11.用含0.003 mol的Na2SO3溶液,恰好将0.002 mol XO4-还
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4 B.+3 C.+2 D.+1
【解析】选A。在XO4-中X为+7价,设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
价为a,由硫元素的化合价可知,SO32-被氧化为SO42-
由电子守恒列出:0.003×(6-4)=0.002
×(7-a) 解得a=+4。
【方法技巧】电子得失守恒法在解答氧化还原反应类题目中的应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表现在化合价的变化上必然有升高总价数等于降低总价数,这一规律叫做电子得失守恒,应用这一规律解题的方法叫做电子得失守恒法。
电子得失守恒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数目,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2.现有2 mol/L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各100 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结束时,所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2∶3,则往酸中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 )
A.2.8 g B.5.6 g
C.8.4 g D.16.8 g
【解析】选C。虽然HCl和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但H2SO4是
二元酸,分别与等质量的Fe反应,若Fe足量,则产生的H2
应为1∶2,若Fe不足(酸过量)则产生的H2应为1∶1。而现
在产生的H2为2∶3,因此必有一反应酸不足,另一反应酸
过量,因为2HCl H2、H2SO4 H2,所以铁粉对盐酸
过量,放出0.1 mol H2;对H2SO4不足放出0.15 mol H2,可
以通过与H2SO4反应求铁的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2分)(2011·哈尔滨高一检测)除去下表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填写下表:
【解析】除杂的原则是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u中混有铁粉,可用过量盐酸除去,因盐酸不与Cu反应,但可与铁反应,从而除去铁粉;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可加入过量铁粉,因铁粉可将FeCl3还原成FeCl2;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可加入盐酸,此时Na2CO3与HCl反应生成NaCl、CO2和水,将溶液中Na2CO3除去。
答案:
14.(10分)(1)欲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碎蛋壳放到盛有食醋(含CH3COOH)的家用杯子中,会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可推知蛋壳的化学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完成上述两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给你少量澄清石灰水,你在家里如何操作可验证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 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置换反应来区别,规律是活泼的金属可以将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选用铁、铜、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通过Fe+CuSO4====FeSO4+Cu证明Fe比Cu活泼,通过Cu+2AgNO3====Cu(NO3)2+2Ag可以证明Cu比Ag活泼。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应该是CO2,因此蛋壳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aCO3。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醋酸的书写形式。
答案:(1)铁、铜、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2Ag
(2)CaCO3 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CO2+Ca2++2OH-====CaCO3↓+H2O 取玻璃片,涂上石灰水,罩在反应的杯子上,石灰水变浑浊
15.(14分)A、B、C为3种单质(其中A为固体,B、C为气体),D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溶液呈红褐色,B、C反应的产物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E。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A是_____,B是_____,C是_____。
(2)F中加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D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溶液呈红褐色”这一信息可判断D为FeCl3;以此为突破口,加之“A为固体,B为气体”的信息推出A、B分别为Fe、Cl2;再根据“B、C反应的产物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E”这一信息,不难推出C为H2。
答案:(1)Fe Cl2 H2
(2)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16.(16分)(2011·汕头高一检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处理废水时加入明矾可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原因是加入明矾后可以生成一种胶体Al(OH)3,下列关于这种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在外加直流电场中,该胶体微粒向电源的正极移动
②新生成的Al(OH)3胶体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会溶解
③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该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④该液体是红褐色
⑤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能通过滤纸
⑥加热、蒸干、灼烧后,可得到Al(OH)3固体
(2)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①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_____(填“是”或“否”)氧化还原反应,若是,氧化剂是_____,还原剂是_____。(若不是,可不填)
③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利用单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l(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加直流电场,向负
极移动,①不对;向Al(OH)3中加入盐酸先沉淀后溶解,
②不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③正确;Al(OH)3胶体是
白色的,④不正确;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能通
过滤纸,⑤正确;Al(OH)3蒸干灼烧后Al(OH)3分解生成
Al2O3,⑥不正确,正确的是③⑤。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CO+NOx N2+xCO2,该反应
是氧化还原反应,则氧化剂是NOx,还原剂是CO,则该反应
电子转移情况用单线桥表示为:
催化剂
====
答案:(1)③⑤ (2)①xCO+NOx 1/2N2+xCO2
②是 NOx CO ③
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