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试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试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9-14 10:3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标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测试
(时量;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2012.9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下面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序号
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A、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B、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
D、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相等
4、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5、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 )
A、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 B、把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
C、水被太阳晒热 D、烧红的铁块放在冷水中温度降低
6、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好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和傍晚多排水
C、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多灌水
7、质量为1kg的水从20℃加热到70℃,吸收的热量是( )
A、2.1×105J B、8.4×104J C、2.94×105J D、2.1×104J
8、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液体B的比热容大 C、两种液体比容相等 D、无法比较
9、(2012北京)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
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0、进入我校,“八月桂花遍地开”,很远就能闻到桂花芳香。这是一种 现象,说明花粉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
11、夏天中午天气真热,这个“热”字表示 ;摩擦生热,这个“热”字表示 ;煤燃烧时,向外放热,这个“热”字表示 。(选填“温度”、“内能”或“热量”)
12、图2是用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空气和有颜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隔开,然后轻轻抽去玻璃片,待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瓶子都充有颜色,这实验现象说明 。
13、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的物理量,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 ,说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能。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15、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哈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利用 方式增加手的内能,后者利用 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16、酒精的热值是3×107J/kg,物理意义是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完全燃烧2 kg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J。
17、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水温度升高
,2 kg水温度升高5℃吸收的热量是 J。
18、(2012益阳)人们选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在汽车水箱中装有5kg的水,当温度升高了40℃时,水需要吸收?????? J
的热量[c水=4.2×103J/(kg·℃)]
19、“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蒸发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形成对流。
三、科学探究(每空2分,共20分)
20、图3是李明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
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甲物质的比热容 乙物质的比热容(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物质属于晶体。

实验次数
物质
质量/g
初温/℃
未温/℃
加热时间/min
1

200
25
30
8
2
沙子
200
25
50
8
3

200
25
30
8
4
沙子
200
25
30
2
21、李明和他的同学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利用图4实验装置:在相同的
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沙子,实验记录如下表:
分析与论证:
(1)比较1、2次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 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
(2)比较3、4组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 温度,吸收的热量 ;
(3)比较1、3组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等的 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 ;
(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质量 、 、 有关。
四、计算题(第22题4分,第23题4分,第24题5分,共13分)
22、(2012娄底)某家庭每天需要用60℃热水200 kg,若水的初温是1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焦耳?(水的比热容c =4.2×103J/( kg·℃))

23、(2012上海)质量为200g的水温度升高了5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x103焦/(千克·℃)]
24、(2012岳阳)天然气是当今家庭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能源。小明家用天然气烧水。把2kg的水温度从20℃加热到100℃。[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

新课标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下面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序号
C
D
C
B
B
C
A
B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0、扩散,做无规则运动;11、温度;内能;热量。12、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13、冷热程度,快。14、内,增加。15、做功,热传递。16、3×107J,6×107J 。17、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18、大,8.4×105J 。19、热量(废气),比热容。
三、科学探究(每空2分,共20分)
20、大于,乙。
21、(1)相同,不同;(2)相同,不同;(1)相同,相同;(1)物质种类(比热容),升高的温度。
四、计算题(第22题4分,第23题4分,第24题5分,共13分)
22、解:Q=cmΔt==4.2×103J/( kg·℃×200kg×(60℃-10℃)=4.2×107J。
23、解:质量m=200g=0.2kg,
热量Q=cmΔt==4.2×103J/( kg·℃×0.2kg×50℃=4.2×104J。
24、解:(1)水吸收热量Q=cmΔt==4.2×103J/( kg·℃×2kg×(100℃-20℃)=6.72×105J。
(2)天然气体积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