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
竖写
横写
作品一
作品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辛劳,为国家大事贡献我全部的心力,一直到死为止。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鞠躬尽瘁,( )。 ——诸葛亮
捐躯( ),视死( )。 ——曹植
祖宗疆土,( ) ,( )。
——李纲
位卑( )。 ——陆游
日积月累
拓展延伸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感谢观看(共19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七律·长征》
《狼牙山五壮士》
《开国大典》
《灯光》
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
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
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
结合的方法
《我的战友邱少云》
《开国大典》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点
面
结
合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点面结合
比赛还没开始,场上就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同学们脑门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一粒一粒往下掉。哨声吹响,比赛正式开始。双方选手互不相让,一个个铆足了劲儿,脸颊涨得通红,像京剧里的脸谱。大家的头发像被大雨淋过,湿得能挤出水来,衣服吸满汗水,紧紧地贴在身上。我们班队伍最前面的同学眉头紧锁,眼睛死死地盯着小红旗不放,双手牢牢抓住绳子拼命向后拉。中间的那名队员手磨破了,鞋踩掉了,仍在坚持。站在最后的同学利用体重的优势,把绳子紧紧地绑在腰上,身体往后倒,丝毫不害怕摔跤。拉拉队已经疯狂了,他们一边嘶吼着:“加油!加油!”一边手舞足蹈地做出拉绳子的动作,仿佛他们也加入了这场扣人心弦的拔河比赛。
这位同学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从整体上描写了拔河比赛紧张的气氛,又通过三位选手和拉拉队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写出了比赛战况的激烈,令人心潮澎湃。
多彩的活动:《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
比赛开始,女领诵先用抑扬顿挫的优美诗句完成了领读。随着一句充满豪情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男领诵激昂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畔。我们瞬间受到了鼓舞,一起将气息与情感充分地融入齐诵,铿锵有力的语言配上欢呼、跳跃等富有童趣的动作,给评委和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的完美盛宴。紧接着,最难的方阵轮诵来了。不知怎的,刚才潮水般的掌声似乎激发了大家的士气,我们竟快速而整齐地将队形变换为小组,同学们互相用柔和但坚定的目光提醒对方何时起立表演,何时退回原位。每个人都将表演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没有任何差错。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心中装满了大家。
这位同学也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先通过领诵同学的细节写出了他们在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再从整体上描写了所有同学全力以赴、倾情演出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班集体在朗诵比赛时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精神。
多彩的活动:《朗诵比赛真多彩》
点面结合:既关注整个场面,又能按一定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人物
词句段运用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句段运用
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再对比着读读这两句,体会一下吧!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慈母情深》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当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反复运用同一个词语,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词句段运用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②“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词句段运用
生活中表示说的词语还有很多,开动脑筋,你还能想到哪些词?
用一个字表示说:讲、问、答、喊、叫、吼、曰、论……
用两个字表示说:商议、赞叹、责备、告诉、嘀咕、质问、回答、谈论、讲解……
用三个字表示说:打圆场、咬耳朵……
用四个字表示说:窃窃私语、唠唠叨叨、娓娓道来、交头接耳、异口同声……
同样是表示说,这些词却能将表达的情感,说话的语气生动地表现出来。
词句段运用
请看看这两句话,你又有什么发现?
①“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②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我们还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描写也能表达 “说”的意思。
我发现这两句话用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代替了“说”。
词句段运用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小试牛刀,运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改写下面这句话,写“说”却不用“说”。
原句: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说:“实在太好看了!”
①改写: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赞不绝口:“实在太好看了!”
②改写: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竖起大拇指:“实在太好看了!”
③改写: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实在太好看了!”
表示“说”的词
动作
神态
词句段运用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这句话可以怎样改写呢?课后请大家也仿照例句练一练!
原句:爸爸又要出差了,她难过极了,伤心地说:“爸爸,我盼着您早点回家!”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得相互交流、评价噢!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