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物理(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讲学稿 八( )班 学生姓名:
课型: 新授课 执笔人: 审核人: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定稿周次:第 9 周周 4
教务签发: 第 周周 发放周次:第 周周 授课周次:第 周周
课题:第3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章节知识体系的综合概括、整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凸透镜的应用
◇学法引导: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预习·导学:
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 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 些.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应放在 以内;看到的像是 、 、 ;并且邮票和像在放大镜的 侧。(填“同一”或“两”).
◇预习·反思:(对所预习内容,您还有哪些疑问?)
◇学习·研讨:知识点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巩固·延展
1、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2、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3、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4、如右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6、物体沿着主光轴向凸透镜靠拢,当物体进入 之内时,在光屏上,再也找不到物体成的像.
7、要想利用凸透镜使点亮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
8、物体从焦点处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的像越来越 ,像到凸透镜距离越来越 .
如下图所示中,矫正远视眼的是图 ·
甲 乙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11、作图:如下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A′B′是AB的虚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表出其焦点的位置。
12、简答题: 矫正近视眼的近视镜为什么要用凹透镜?
答: 。
◇教学后记:(回想本节课所学内容,你学到哪些? 还有哪些疑问?)
平行光
A
B
A′
B′
PAGE
1
熟悉课本、练习到位,小组合作、互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