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周公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西周经济 B.推翻商朝政权 C.进行有效统治 D.扩大周朝疆域
2.立于宗庙的先王神主,称之为“示”。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内外服制度 C.禅让制 D.宗法制
3.周代“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下列关于“诸侯”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专制统治权 ②诸侯须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③诸侯要为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 ④诸侯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 B.体现贵贱有序 C.调节人们情绪 D.凝聚家族亲情
5.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一直备受观众喜爱。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6.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7.《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 )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8.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建立皇帝制度 D.开创统一格局
10.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该制度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B.县级以下设基层行政机构
C.有利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
A.创立皇帝制 B.推行郡县制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确立行省制
1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前者贵族政治后者官僚政治
C.二者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二者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13.武则天在与唐高宗共同执政时下诏修订《氏族志》,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到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区” 的情況,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后,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土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中后期( )
A.政治活动摆脱宗法观念影响 B.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C.政治人才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D.四民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14.从图1到图2反映了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体现在( )
A.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B.分权制衡限制专制皇权
C.决策程序更加规范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5.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刺史 B.三司使、刺史
C.监御史、枢密使 D.御史大夫、节度使
16.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
A.加强了中央权力 B.保障了公平公正 C.迎合了豪强地主 D.催生了门阀士族
17.宋太宗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合称“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四监司”的设立(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杜绝了政治腐败
18.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
A.瓦解了三省制度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有利于科学决策
19.唐代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尚书省权力被削弱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宰相权力有名无实
20.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監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
A.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21.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实行分封制。刘邦意在( )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 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这些做法( )
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 B.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
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 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
23.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机构官员品极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这一机构是( )
A.唐朝的尚书省 B.元朝的中书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24.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5.下列关于内阁制度与宰相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
B.内阁制和宰相制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
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
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26.(25分)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代行省的职权,在元世祖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身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说明受到分封的诸侯对天子应承担哪些义务?(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8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作用。(8分)
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C B C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C A A B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D D
二、非选择题(25分)
26.【答案】(1)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姬姓子弟、异姓功臣、先代贵族。(三点3分)
义务:定期朝贡、军赋、力役。(三点6分)
(2)观点:秦汉时期中国才有了正式的统一政府。(2分)
说明:中央方面,实行皇帝制,皇帝拥有绝对权威;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地方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6分)
(3)特点:行省官员既总揽地方大权,并不断扩大,同时又处处受中央节制(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2分)
不同:废除行省制,设三司分管地方事务。(2分)
作用:分散地方统治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三司互不统属,可能降低地方的行政效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