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
生活是平凡的,但平凡的小事却总能蕴藏真爱。
就像我们今天要说到的课文-----《散步》。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以下,我将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和说教学评价七个板块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科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
1.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人情美。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为:
①揣摩精美词句,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人情美。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至于教学难点,学生经过预习,还存在疑问,要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确定教学难点为:理解最后一段中:“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难点突破: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说学法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比赛、朗诵、唱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致盎然的最佳状态,在情感的共鸣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说教法
1、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抢答形式,寓乐于教,达到学生愿意学、乐中学的效果。
2.美读引路,感受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我会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如果你是作家笔下文中“我的儿子”你会怎么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亲情的感悟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
首先我会跟同学们说“今天上课前,我要模仿三位人物的声音给大家听听,看看同学们能否根据我的语气、语调、表情,猜出来我模仿的是哪些年龄特征的人物说话。”通过这句话,激起同学们的兴趣。然后告诉他们这些人物说的话,是一首歌里面的歌词,勾起学生浓烈的兴趣。由此播放准备的音乐《让爱住我家》,引发学生对“亲情”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亲情”的理解。最后我会用煽动性的话引入今天的新课。歌声里的一家人让我们听到了亲情的温暖。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亲情,是一声问候甜蜜在心头;亲情,是一杯热茶温暖在冬夜;亲情,是一种期盼照亮在旅途……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散步 莫怀戚)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①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快速抢答。抢答题目如下: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这些题目都非常的简单,不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还梳理了文章的内容。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体会如何把握感情、语速、语气、语调。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配乐。然后说说谁读得更好些。在这里一开始就提醒学生怎样去读。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
同时提出问题: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呢?为什么我感到责任重大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我”对家庭和谐,亲情和美的极端重视,体现我爱我的家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6%88%91%E7%88%B1%E6%88%91%E7%9A%84%E5%AE%B6&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和每一位亲人。然后请学生自己总结。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深情。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画出你喜欢,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并读一读。在此归纳出有写景的句子和传情的句子。有的重要的句子学生不一定都找到了,这时我会说“你们也来听听我最喜欢的句子吧。”在学生说的时候,同时品读。就是我要进行的下一步。
2、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位精美语言。考虑到课中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句子时的随意性,我暂定三步来让学生品读,也有可能会打乱顺序。
第一,品读文章写景的片段。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同时提出:这些景物为什么作者要写得这么美呢?给大家留下悬念。
第二,品读文章传情的句子。例如:“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里的“熬”形象地说明母亲因年老体弱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5%B9%B4%E8%80%81%E4%BD%93%E5%BC%B1&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艰难度过严冬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4%B8%A5%E5%86%AC&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的痛苦之情,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疼惜。教师范读精美语句,适当指导,学生齐读。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爱幼的内涵,以突出本课的重点。
第三,解决本课的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以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使学生明白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最后解决第一步的悬念,景物的美是为了更好的烘托浓浓的亲情。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在完成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位精美语言这个步骤的同时,总结出本文的语言特点,美在句式,美在景物,美在温馨的一家。可谓是:人美,景美,情更美。
在精读课文的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
四、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重读课文这一环节,提升学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5%8D%87%E5%AD%A6&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生对亲情的深层感悟,对人性美的理性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7%90%86%E6%80%A7&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思考,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经受一次道德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9%81%93%E5%BE%B7&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的洗礼,从而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体现“学语文先学做人”,注重培养情感方面养成的教学新理念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6%96%B0%E7%90%86%E5%BF%B5&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同时重视朗读指导。设计意图:在朗诵中升华情感,感动自己。
五、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在这一环节结束课程。我设计了两个课中活动和两个课后活动。课中的活动是:1,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作家笔下,文中“我的儿子”要解决散步时发生的分歧,你将对文章做怎样的修改?让学生转换角度融入课文,再次让亲情冲撞心灵。2,(播放《让爱住我家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8%AE%A9%E7%88%B1%E4%BD%8F%E6%88%91%E5%AE%B6&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歌曲 ( http: / / wenwen. / z / Search.e sp=S%E6%AD%8C%E6%9B%B2&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提出要求:请你回想老师课前说的歌词,你能站在奶奶的角度,来编写这个歌词吗?在此,我会出示歌词中“儿子”“父亲”“母亲”说的话。让同学们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两两对称的句式,来编写。在音乐的激荡下,让学生发散思维,把爱融进歌词,畅所欲言。最后把自己编的歌词加入歌曲,一起唱唱这首歌。以此环节作为结束课程。这里我的目的首先是与课前进行首尾呼应,营造温馨的气氛。第二是让同学们通过分析一个个人物形象,了解到亲情的伟大,从而珍爱亲情。
课后的活动是:1,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2,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这是课后的延伸,让把我们今天的感动融入今后的生活。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故设计如下:
七、教学评价:这节课是非常活跃而又感情激荡的一课。在由激烈的抢答中迅速让学生融入课堂,从而了解文章的内容;从初读课文,到品读课文,再到最后重读课文,让学生的感情一步一步升华;从个人的参与,到小组的参与,再到全体的探讨分析活动,充分展示了这是一个学生主体的课堂。一件小事的感动,引发了我们泛滥的真情。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体验感受如果你是文中“我的儿子“在发生分歧时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融入课文得到感情的升华。最后让他们把所感,所想付诸行动。这节课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感动中真情流露。我们要记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要因为一件小事而不愿意去做,因为往往是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声呼唤,往往能温暖我们的心田。我的讲课完毕,感谢大家的倾听,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爱
母 亲
我
儿 子
妻 子
养赡老人 --- ----抚育孩子
承前启后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