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多彩的光当堂训练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多彩的光当堂训练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06: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章多彩的光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2020年6月21日柳州市民拍摄到的美丽的日环食景象,它的形成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2.一条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则它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
A.30° B.60°
C.90° D.120°
3.如图所示是翼城县里砦初中2020年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在短跑比赛项目中,终点计时员应是根据什么现象开始计时(  )
A.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都可以
B.看到白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看得清楚
C.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因为枪声听得清楚
D.看到白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4.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板必须与纸面垂直
B.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变大
C.光屏可以承接到蜡烛的像
D.为了减小误差做多次实验
5.如图是小明某冬日正午在五洲湖拍摄的“残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残荷的倒影是变浅了的虚像
B.残荷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太阳西落时残荷的倒影向东移动
D.相机中所成的是残荷倒立缩小的虚像
6.如图所示,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B.镜子里的像——光的反射
C.耀眼的铁栏杆——光沿直线传播
D.树荫下圆形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 天空中的彩虹
B. 池塘中树的倒影
C. 水中的鱼儿
D. 手影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9.青少年艺术节上,学校舞蹈队的演员们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在舞台上表演。当红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她们的(  )
A.上衣为红色,裙子为黑色 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蓝色
C.上衣为白色,裙子为蓝色 D.上衣为白色,裙子为黑色
10.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D.平面镜成像
二、填空题
1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折射现象光路也是可逆的。
12.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如图所示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_______工作原理相似。它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放大的、_______像。
13.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实际上在白屏上还有两种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身高1.7米的小红,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像高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米,她向镜面前进0.2米,像与人之间的距离为______米。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0.1米处,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5.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填“前面”或“后 面”)就会形成远视眼,图中____图是矫正远视眼的原理图。
36.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______反射引起的。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裙子是______色。
17.已知河水深为2m,河边一彩灯距水面6m,则该彩灯的“倒影”是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倒影”距水面 ______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______m。
18.将铅笔插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铅笔好象在水面折断了,如图。这一现象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
19.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______(选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__点,光屏应放在______点。
20.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图中已画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以及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请画出在目镜中所成的像及光路图______;
(1)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
(2)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
三、解答题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
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在水面发生了折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r。
23.如图所示,请根据已知光线,完成凸透镜后的折射光光路图。
24.小明用平面镜、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激光器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 如图,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在纸板上标上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的大小;
(2) 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______(光滑/粗糙)一些,让激光______纸板射向O点;
(3) 小明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4) 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的做法______(合理/不合理),理由:______。
25.小明同学想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道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的,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26.小明的爸爸和妈妈用的同样的手机和相同的白色粗糙手机壳,于是小明使用手机支架把这两个同样的手机安装在光具座上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明将两个手机和凸透镜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右侧手机壳正对凸透镜如图所示。将左侧手机微信的图标调到手机的中心。调节两个手机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微信图标的像成在手机壳______。
(2)小明将左侧的手机的一个动画打开,动画中一只火箭从屏幕底端上升到顶端。则右侧手机壳上火箭的像______(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3)两手机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右侧手机壳上成清晰的像,该像为倒立、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利用了这个原理。
(4)小明将两个手机翻转,使左侧手机壳和右侧手机屏幕相对,保持两个手机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______(填“能”或“不能”)左侧的手机壳上出现清晰的像。
(5)小明将两手机和凸透镜恢复到如图所示的情景,将自己的近视镜靠近凸透镜放置,手机壳上的像变模糊了,应适当的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左侧手机使手机壳上的像变清晰。
答案
1.D 2.A 3.D 4.A 5.B 6.C 7.A 8.D 9.A 10.D
11.小于 不改变 12.放大镜 虚
13.色散 红外线 紫外线 14.等于 1.6 能
15.后面 甲 16.镜面 黑 17.虚像 6 11
18.折射 反射 19.凸透镜 C A
20. 投影仪 放大镜
21. 22.
23.
24.垂直 反射角和入射角 粗糙 紧贴 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不合理 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25.BD 只改变种类,保证其他量不变 便于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 油
26.中心 向下 缩小 照相机 能 左
试卷第8页,总8页
同课章节目录